怎样选书,建立自己的待读书架
寻找适合自己的书,我通常有三个步骤:
广泛的探索
无情的删减
精读最好的
1.广泛的探索
出版的书有这么多,针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概念,总有一本是适合我们的。在阅读前,我会花一些时间探索,如果要花10小时阅读,用2小时探索都是值得的。
因为适合的内容,只需要6小时就能读完,算下来还省了2小时。
比如跟人聊天时,有人提到「系统思考」很重要,我就寻找相关图书。一搜发现很多系统思考相关的,中文,英文一大堆,究竟选那本呢?
豆瓣是一个找书选书的好工具。
1)在豆瓣中,当你搜一本英文书或中文书时会在右侧显示: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这是找相关版本的好方法——能方便找到简体,繁体和英文版本。也能发现不同年代,多个出版社,不同译者的版本。
2)同时要注意:
以下豆列推荐
豆列是网友整理的资源清单,我也会点进去看看,经常能得到惊喜。
3)更要留意图书信息下方的两个相关推荐模块:
喜欢读"XX"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喜欢读"XX"的人也喜欢
比如,你可能会发现系统思考跟网络科学,复杂性科学都紧密相关。
4)最后是短评。
一些读者会推荐或比较跟这本书有关联的其他书,这里面也能发现不少好东西。
这是第一阶段:广泛的探索。
2.无情的删减
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可能有了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可选项。但时间有限,不可能全读,需要再次筛选。
很多书都有电子版或可以试读,用译者凌复华教的方法:
一是看前言后语
二是浏览目录
三是乱翻法,就是随机抽读几页。
经过上面三步后,认为难度适合,自己也喜欢,就加入待读清单,其他的全部删除。
3.精读最好的
加入待读清单的书我也不会马上读,通常是遇到一个问题,一个疑惑,想起有这么一本相关的书。就先在待读书单中找。
买来后就用我的爱读(ADUR)方法读。(具体见开头专辑列表)
这里肯定会有一些看走眼的书,当觉得太难看不懂,或者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快速翻完,及时止损,不要在一本书上逗留太多时间。
今天,我们的信息异常丰富,在一本书上钻牛角尖没必要。如果问题不紧急,记下你的疑惑。你会在读其他书时遇到更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
在成年人阅读学习这件事上,
宽度先于深度,数量就是质量。
比如我很早就知道「模拟退火算法」,查了一些资料,也没搞清楚。最后在《多样性红利》一书中得到了比较清晰的解答。
适合的书肯定不能靠临时抓,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建立一个专属待读书库。「书」不一定非要是「书」,可以是任何资料,一个视频课程,一篇文章,一张图,一份音频,载体没那么重要,匹配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