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阴不降
1.1 从麻黄汤治高血压谈起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 一农夫,37岁。幻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保姆引发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
眼科名家陈达夫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细辛汤温肾散寒。今寒战无汗,禀赋素壮,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 、0.8。(286页)。
李按:从本案的病机来看,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
麻桂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经列为脑血管病禁区,而麻黄汤竟然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千古奇谈!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医药有双向调节效能,是通过调节整体气机而治疗局部疾病。汗法之奥妙,并不单在一个“汗”字,麻黄可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
我用麻黄注意两点:一是凡用麻黄必加两倍之蝉衣、等量之地龙,以防止麻黄令人昏眩、心悸、面赤之暝眩效应。二是另煎分次兑服,斟酌进退,得汗为度,中病则止,不可过剂。以免多汗伤阴,大汗亡阳。玄府闭塞重者,一次难以通彻,故可隔三、二日再服再汗。每汗一次,小便通利,脑水肿必减轻一些,脑血肿必消散、吸收一些。得汗之后,麻黄减为5g,让他发挥通气的作用,直至痊愈。这是活血化瘀法望尘莫及的。
麻黄的妙用,重在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象阳和汤只用麻黄,便是此意。麻黄的利与弊和现代医学的臆测截然两样,汗法使气机升降复常,可以根治高血压,这又使现代人瞠目结舌。但中医心知肚明,我们驾驭中药,凭的是气急升降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这和现代药理的化学成分好不想干(286页)。
1.2 高血压病机——痰湿瘀浊窃据头部阳位
李可认为,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很复杂,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哪一部分的病,而是整体失调。而代谢病的危害出本病直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病因。
所以中医治疗高血压一般不会单纯地从某个方面入手,因为高血压这个概念在中医里是没有的。这种病一般来说都是先天阳虚,包括遗传因素,然后再加上后天失调。
人的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内经》讲: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而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的“肝阳上亢”不是一回事。
我认为一般来讲属于三阴病,肝脾肾三经的阳气过于亏虚了。它应该占的这个位置被浊阴占据了,你把它给疏散了、扫除了就行了。
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麻桂主升散,血压高、脸红好像亦是升散,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治血压高就只懂得平肝潜阳、镇肝息风!不知道辛温之品可以起效,麻桂还有这么好的效果。
血压为什么升高?实际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医的方法要终生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里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不停的用,你高一点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
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给了它助力,使血液冲在末端,压力自然就不存在了。扶阳是解决它的缺血,即气不足的问题,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宣通和温补。用麻桂就是宣通,用姜附就是温补,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灌溉了,这个病也就好了。
总之,高血压最根本点就是浊阴窃踞阳位,头为诸阳之会,这一阳气充盈之处,何以被浊阴所踞?正是先天阳虚,阳不主政,循此思路大体无误。以往中医界之误,误就误在“肝阳上亢”,实际是“阳火不藏”出现的一种假象。王冰论雷龙雷之火的那一段话(病之大甚者,犹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折之,适足以光焰旨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自消,焰光扑灭),最贴切不过,这是西化的头脑不可思议的(41-44页)。
1.3 高血压的分型论治
李可认为,治高血压的根本大法有四,一曰藏阳:四逆汤或潜阳丹,于子午二时冷服,令浮阳归宅;二曰镇冲(脉不安于下):温氏奔豚汤加三石(龙牡、磁石)、煅紫石英;三曰透邪:选麻附辛、大小续命汤,开玄府之闭,使寒浊之邪托透于外,阴邪一退,自是一派红日当空,阴霾自消;四曰引导:凡面赤如醉,头痛如劈,目赤耳鸣,轰轰发热,脉大而虚,直接用引火汤自解。万万不可镇肝息风,苦寒攻伐。犯王冰之戒,则焚墙倒屋,物穷方止,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