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琴||追古乌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一直是优美的所在,诗画般的存在,去了南方就必得看一回江南的古镇去了。
如果一个人走在乌镇陈旧而狭长的青石板上,不是看到那些扫码小黄车和电瓶车,真的以为是穿越了!穿越回了明清时代的江南古镇,这里古色古香精致巧妙的屋顶和房椽,镌刻着清晰的旧时烙印。早就听闻茅盾先生就是这里的人,江南水乡地杰人灵,这桐乡的乌镇与茅盾先生就像绍兴与鲁迅先生一般,是他们各自热爱且魂牵梦萦的故乡,可是在鲁迅先生诸多作品里,都把鲁镇作为先生自己的诞生地,谁都知道这鲁镇是先生笔下虚构的地名,但就是因为这虚构,便让我对江南的水村多了几分神秘和向往,想想这下终于看完城市看山水,终于要看一下江南的村镇,要访一回水乡的水村了,自然又会升腾起一种别样的情愫,到了乌镇,就能找到那旧日街镇的风雨沧桑与曾经的过往吧!
据称: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为什么叫乌镇?翻开乌镇的历史已有两千年,春秋是吴越疆界。吴越战争时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姓乌的将领在此封邑,故称“乌镇”。乌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旁边的江浙两省交汇处,这是江南水乡的又一颗璀璨明珠。导游说笑着用手指着乌镇的老房子,你们自己看看房屋的颜色,哦,我恍然顿悟,又老又旧,可不都全是乌黑的吗?
我们乘着大巴一路上聆听着当地导游的介绍,这又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与桥是其最主要的基调,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风景。跟前面的苏州一样,也是“小巷水桥多,人家尽枕河”都是“家家面水,户户枕河”,这里有许多居民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上面架起横梁,搁上木板,由此造成“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的水阁,真是独树一帜别具匠心,令人唏嘘赞叹!
下车后给人一种静谧安闲,悠远古朴的感觉,踏上曲曲折折的因年久消磨的青石板路面,分外光亮而平滑。这里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建,面水而建,跨水而建。古旧的门楣和那些残留的雕花,还有已经斑驳的漆痕,所有这些都昭示出时光的久远。这些古宅和石板路由于常年雨水的冲洗,夹缝中长出绿色的苔藓,也显示出岁月的留痕,肃穆的古宅和冰凉的石板也被映衬出柔和的绿色来,与自然浑然一体。
远处清澈如镜的河面上,漂泊着无数条乌篷船,乌篷船也就是那些年音乐电视里见过,是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做成的帐篷被漆涂成乌黑色而得名。船身狭小,船篷低矮,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偶而听到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首典雅的古曲,弹奏着和谐的韵律。船桨一划,小船便推开轻轻的波浪,悠悠的河水荡开的波纹迅速缝合,就像抚平着历史的沧桑。这样的地方也真是太奇妙了,枕着河水筑起房屋,依靠小河又修筑起路,绘出一幅流水轻漾,涟漪微荡,桥街相连,舟声悠悠的动人画面,迈出家门就是河,沿着河水就是街,太神奇了!
蓝印花布是这里每条街上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一般都是乌镇人自己纺织浸染后,再高挂于数米高的竹竿晾布架上,一阵微风吹过,那条条蓝印花布随风扬起,霎那间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般浩浩殇殇,瞬间古旧的木屋,静流的河水,玲珑的小桥,悠长的小巷,寂静的长廊,还有那着一袭红衣的女子,竟然如诗如画一般!对北方人来说,见惯了内陆高原的黄天厚土,狂风卷沙的昏天黑暗,来到这种地方,光靠眼睛是看不过来的,只能用相机手机记录下一张张曼妙,一个个惊喜。
放眼看去,乌镇那一座座清韵悠悠、古朴典雅的小桥,一条条小船儿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穿梭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南国水乡画面。
乌镇的桥梁是由一块块长长的宽石板组成的,一般都是拱形的,桥上雕刻着花纹,这里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桥,导游告诉我们说,最有趣的要数一个叫做“逢缘双桥”的桥了,据说踏走双桥时有男女左右的习俗,走一遍桥需分开走,先走一半左边,再走一半右边,左右各半,也就是说走的路线要像拧麻花一般。因此又演绎出走这双桥便可“左右逢缘”的说法,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了!一行人听了又赶紧上去体验,一帮人都上去了这场面一下子就蔚为壮观了,摩肩擦踵你碰着我胳膊了,我踩踏你鞋子了,一群男男女女嘻哈个不停,把个本地导游逗的也是忍俊不禁。
就这样走在老街上,突然发现这里的房屋都是一眼看不到尽头,曲折迂回,家家连着楼房,使街道越发逼仄,越显弯绕,悄悄打听了一下导游,导游的回答可谓讳莫如深:“街道要是做成直的,古人遇上弓箭的追杀怎么逃命呢?”这时我脑海里又映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来:一名劫富济贫的大侠,跟朝廷的走狗经过一番生死搏斗受伤后,面对朝廷的追捕,在这幽深曲折的巷子里遇到一位美女后藏进柴堆而绝处逢生......这里的房子全是木结构,所以街道中间有一座“水龙会”,那就是当年的防火设施,相当于现在的消防器材了,看看,防火防盗在过去的乌镇就都有这样的安全意识,不得不佩服乌镇人的精明啊!
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留意本地出了什么样的名人,自古远地藏龙虎,史料说历史上这个小镇出过64个进士,161名举人,茅盾先生和丰子恺先生就都是这里的骄子,茅盾先生的杰出成就所有人都知道,连毛主席写信给他都称呼“雁冰兄”,茅盾就是桐乡乌镇的灵魂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子夜》《春蚕》《白杨礼赞》《林家铺子》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后来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一个以个人名义创办的奖项,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来到茅盾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老房子,前临街道后靠商场,一幢面宽四间,前后两进,中间隔着狭长小天井的两层木质构架的清代普通的民居,分东西两个单元。前院为书房卧室,后楼为厨房餐厅,中间有一个小小庭园,靠近书房的那一棵棕榈树就是先生亲手种下的,宅子中的一切,还保持着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虽简单却淡雅。先生的雕像并不高,跟一个十来岁孩童的个头差不多高,不知塑像缘何会这么低矮,以致使一些轻浮低素质的人不时用手抚摸先生的头部,一边抚摸还一边调侃,实在令人尴尬!我趁人不注意时恭恭敬敬的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只为敬重先生的人品与人格魅力,不论对包办婚姻的妻子一生嘘寒问暖的守候,还是对后来创作写文章的人的勉励,先生都配得上一个大大的“家”字。先生一生对待不识字的发妻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情怀,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用他饱蘸感情的笔墨,回忆夫人勤劳、默默无闻的一生,把一个真实的妻子形象留在自己的著作里,同时也留下了一个相随相伴、相敬相爱半个世纪的人间伉俪的感人故事。
日落西斜,太阳的余晖透过黛青屋顶洒落了下来,洋溢在每一个行人的脸上,在这次水乡风情旅途中,乌镇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和沧桑,乌镇只是浙江县级市桐乡的一个小镇,一个充满寂静的小镇,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独有的景致,一切都显得安宁祥和,黑白分明的古屋建筑,檐台下藤椅上的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人跟景物一样的古老萧肃,一样的暮气沉沉,唯一美艳的就是那一湖一湖的绿波荡漾,走到哪儿都是湖水青碧、澄明清澈。但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正是要寻找古迹、寻找历史的沧桑感吗?她给我最好的感觉就是真实,不娇柔不造作,丝毫没有功利的商业行为,这就是一个江南水乡古老小镇的真切自画像。
乌镇,作为江南六大水乡之一,多少年来,一直安静纯美,她像一本书,一本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史书。又像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水墨画,轻盈地坐落在中国南方的版图上,它在江南独特而美丽的空气里,在悠长的时光里,慢慢酝酿,永远散发着温情而迷人的芬芳。我深深地祝愿,乌镇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仍然用她最温暖而多情的的怀抱,拥抱着一批又一批的四方游客,继续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光添彩!
作者简介
杨秀琴,笔名青杨,出生在山西省的七零后,从小酷爱文学,从2005年开始发表,至此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各种杂志报刊和文学社。作品多为现代诗歌与散文,孜孜不倦十几载。作品发表于当地文学杂志《神池文苑》《神池报》巜神池文学优秀作品选刊》《五台山》《忻州日报旅游周刊》《忻州晚报》等。散文诗歌发表于网络平台《秀容聊斋》《秀容诗社》《忻诗群》《华语诗典藏》《中国远山文学社》《腾飞文苑》《流云雅苑》《文史艺苑》等。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神池住宿哪里好?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