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要是不死,历史会被改写吗?赵国能摆脱被秦国消灭的命运吗?

苏洵在其《六国论》里有一句:“洎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很多有人都有和苏洵同样的想法,把赵国的灭亡与李牧之死相联系。的确,李牧是战国末年非常著名的将领,曾经有过卓越的战绩,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如他那样优秀的将领并不多。但,李牧不死,赵国真的能够不亡吗?

李牧画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因素。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人物,的确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就战国末年的历史来看,假如李牧不死,战国末年的历史肯定不会如后来那样去发展。至少,在我看起来,赵国的灭亡不一定会那么快。但是,在我看来,李牧即便不死,恐怕也难以扭转赵国终将被秦国灭亡的结局。

秦灭六国形势图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拒绝与战场本身。我们来对比一下战国末年,李牧没有被杀之前的秦赵两国吧。

首先从综合国力上来对比,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逐渐确立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意味着秦国可以战胜东方六国中的任何一国,而且也意味着秦国的国力超越了东方六国的总和。东方六国也试图抱团取暖,采取合纵的策略,但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不仅是东方各国离心离德的原因,也还在于他们的实力确实不如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如同一部高效运转的战车,把每一个秦国人都捆绑到这部战车之上。作为个人,我肯定不喜欢秦国的这套机制。但在战国末年的激烈竞争之中,我不得不说,秦国的机制是最高效的。

商鞅画像

其次,就军队的战斗力来说,秦军的战斗力远在东方六国之上。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奖励耕战,后来的秦国统治者都继承了这一根本原则。秦军的战斗力不仅源于秦地百姓的尚武精神,也还在于秦国的奖励制度。在战争之中,秦军战士有利可图。每次秦军出征前,妻子会鼓励丈夫,父亲会勉励儿子,一定要在战争中夺取几颗首级。于是我们看到,秦军,如同虎狼之师!相反,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当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一度战斗力可圈可点。但是,后来赵国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军队战斗力持续提升。至少,士兵们作战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更何况战国末年,赵军早就已经被秦军吓破了胆。

战国末年形势图

再次,就最高统帅而言,秦国也是占优势的。就我个人来说,我肯定不是秦始皇的拥趸,我讨厌秦始皇。但我们也要承认,战国末年的君主之中,秦王政的个人能力远在东方六国君主之上!李牧纵然不被杀,恐怕也事事处处受到愚蠢君主的牵制而无法发挥出其军事才能。

第四,我们看到战国末年的秦军,战将如云,除了老将王翦之外还有很多胜任方面之战的将帅。反过来我们看赵国,除了一个李牧,还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将领吗?一旦李牧被杀,赵国迅速崩溃。

长平古战场

从整体上看,战国时期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一是战国七雄的形成时期。二是合纵连横的时期。三是秦灭六国的时期。其中的第二个时期最为关键。第二个时期,又可以被分为魏国独大的时期,齐秦并大的时期,秦赵大战的时期。魏国在三家分晋之后,最先进性了变革,国力首先强大起来。但是,魏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最终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系列战争,将魏国打趴下了。魏国一蹶不振。之后,秦国和齐国开始崛起。但在齐闵王被杀之后,齐国几乎亡国。齐国后来虽然复国,但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接着进入到了秦赵大战的时期,秦昭王的时候,秦赵两国发生了多次大战。最终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虽然秦国也是惨胜,但确立了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只不过,随后的历史,秦昭王去世,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秦庄襄王在位也仅仅三年。秦王政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等到秦王政亲政之后,他在彻底掌控了秦国内部的大权之后就开始了对东方六国摧枯拉朽式的战争。而李牧之于赵国,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