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欲速则不达”, 后面的一句话更经典, 你听说过吗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一直在进步,但古人留下的很多道理和智慧仍然不过时,若能较好理解和掌握它们,即使达不到大富大贵的地步,至少可以少走弯路,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俗话说,不怕不理解,就怕一知半解,有些人在汲取古人智慧时,总会有意或无意地丢掉一半,容易曲解其本质含义。
“以德报怨”是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出自孔圣人之口,仅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假如别人对我们不好,也不要抱怨和记恨,反而用高尚品德感化他,这真是孔子他老人家的本意吗?当然不是,因为多数人只记住了前半句,却不知原话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由此可看出,孔子并不赞同以德报怨这种处事方法,既然圣人都难以做到,普通人更是达不到此等境界。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并非深刻探讨如何对待坏人,主要想说明一个问题:有些时候不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定要寻根究底。
再比如千古名句“欲速则不达”,时常被人当作劝诫自己或朋友的口头禅,凡事皆不可一蹴而就,否则不仅实现不了目标,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造成失败的人生,在遗憾和感伤中度日。这句话很有哲理,究竟出自何处呢?熟悉《论语》的朋友,应该记得孔子与学生子夏的一段对话。子夏是孔子众多弟子当中,出身最为贫寒,但才学最为突出,日后成就最高的人之一。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子夏绝对是学霸、高材生,不人云亦云,善于独立思考,对于很多事情都能提出独到见解,最辉煌时刻官至太宰,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子夏的成功,与自身天分和努力有关,也离不开老师孔子的教导。鲁国国君得知子夏德才兼备,就赐予他官职,子夏接受任命,赴任前专程跟孔子辞行。看到弟子有出息了,孔子自然十分开心,不过还是叮嘱道:“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就是说,不但要谨记“欲速则不达”,还必须明白“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更经典的话。孔子不愧为圣人,寥寥数字便总结出世间真理,直到现在依旧振聋发聩。在企业上班也好,自己创业也罢,切勿贪图蝇头小利,一旦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想成大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无人不渴望成功,甚至想一夜暴富,不惜一切寻找捷径,到头来才发现,压根不存在所谓的捷径。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急功近利之心不可有,坚持才是王道;小恩小惠不要碰,如此才有可能到达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