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写剧本,如何让你的剧本梗概先声夺人?

本期我们有幸请到了张巍老师做我们的剧本医生~撒花~

小课堂:故事梗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作为一名编剧,故事梗概是敲门砖。试想一下,如果制片人连你的故事梗概都看不下去,怎么还会愿意看你剧本里写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要通过@S同学 的故事梗概来实例讲述,如何让你的故事梗概先声夺人。

第一段看似没问题,交代了环境、背景、人物。

但是我们仔细来看。这个剧本名叫况钟探案,说明况钟是最主要的人物,由况钟带戏出场没错,可现在况钟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你讲了何家是什么背景,那况家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况钟什么性格?不知道。

要让人成功地将注意力放在主要人物身上。要成功建置人物。

一个好的故事梗概,编剧一定要明确:我要讲谁的故事?为什么我要讲他的故事?他的故事好在哪里?

举个看似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吧,大家看看现在所谓的大V们的公众号,尤其是一些讲历史人物、明星典故的公众号,他都是上来先取一个特别耸人听闻的网络大电影似的题目。然后导语就是这个人一生当中最惊悚的事情。诸如什么“一个女人,她的老公是皇帝,她的前夫是皇帝,她儿子是皇帝,她女儿是皇帝,她全家都是皇帝!”读者就会觉得,哗,她好与众不同啊,于是就记住了她。

同理,你的主要人物,他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什么有助于增强别人对人物的注意力?你要告诉别人这个人到底哪里与众不同?

就你目前的这个梗概而言,我们可以设计,况钟10岁的时候就呈现出天赋异禀,和他稳准狠杀人的特点,他有一些非常奇特的能力,而这个能力贯穿了他的一生。

为什么电视剧的前三集最重要,前一集最重要,前一集的前30分钟、前10分钟最重要?

增加别人对我故事的注意力,不走神。除了写作技巧和题材选择,和他的写法是有很大关系的。

故事梗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作为一个小编剧,故事梗概是敲门砖。

所以绝对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杠子。

再看。

你的第一部分(前三小段)竟然已经出现了十二个人!平均每段四个人物,你说谁能记住他们。你说你希望我把注意力放在谁的身上?我们又不是最强大脑节目,就算天赋异禀也记不住这么多人呐。唯一的办法就是:别出场这么多人!删掉!

一开场,出来两个人就够了,况钟,俞益。不用出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一上来就是案子,上来就展现况钟卓越的推理和分析探案能力。

你原来的素材是:

1、何家灭门

2、况钟帮助何家,以及况家的身世

3、长大成人,俞益出场

4、吕震出场

何家灭门和况钟的身世,都是背景,这些事情不着急出现,你可以从第三集出,也可以从第四集出。你从成人后破案说起可以,非要从小时候说起也可以。但若从小时候开始说,你的素材一定要适当剪裁,不用说掌握了多少素材一定要一下子写出来。这部分可以当作前史,到后面再说。

现在你的剧名不是况钟探案嘛,我建议一开始要先声夺人,从案子开始,所以最好的建议,从况钟和余益进京开始写。

插入一个提问:为什么况钟一定要破案?

我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想说:要加强主角动机的合理性最重要。

也许况钟的爸爸是被人陷害,所以他一心要匡扶满门冤屈,恢复况姓是毕生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以《琅琊榜》为例,就像《琅琊榜》梅长苏一定要复仇;或者,从小况钟全家都死了他父亲带着他颠沛流离,这关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比如小鱼儿在恶人谷的那一段经历就特别重要。他之所以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样一个人是因为________。要找一个能让人带入的理由,我们称之为共情。

况钟之所以成为一个能探案的人,他一定吃过很多苦,养成了各种各样的本事。比如——他爸爸带着他跑江湖,他爸是个书生,只会写写对联什么的;比如他从小就在一个类似于猪笼城寨的地方,跟武郎八卦棍学过棍啊,跟这个学过骗术啊,跟那个学过微表情啊,等到探案的时候用到的这些招数他都在江湖上学到过;比如他小时候特别顽劣,他爸打他的时候说出我们家本姓况之类的。一切铺垫好,然后他才有一个机会,成为俞益的书吏,他牢牢记住我要匡扶我满门况姓,这是他为之奋斗的一个人生目标,大的主线,一生要干这个事情的主线就确立了。“我家姓况”,我要恢复这件事!这个是一个前进动力至少可以维持10~15集。

我为什一定要……?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件事。这个就是戏剧目的。否则所有的东西都分散了。为什么会有水戏呢?水戏就是这一段戏和戏剧功能没关系,一场戏就是扯闲篇的,那观众就可看可不看,可以快进,无所谓了。如果一场戏,哪怕是吃烤玉米,也是和恢复况姓有关,那他哪怕很枯燥地吃玉米,因为观众一颗心悬在那里,也会看他把玉米吃完。

一个特别无聊的事儿,因为建立在强大的对人物命运的悬念之后,观众就会看下去。

如果你没有办法把这个枯燥的事儿写的特别好看。最多撑几分钟。你就算看杨洋这样的帅哥嗑瓜子不是也坚持不了四十集么。

好,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你从二人进京开始,现在是怎么设计的?

@S同学:况钟和俞益快要进京时,京城的守备醉酒溺毙而死,众人嗟叹守备平时就有饮酒的习惯,况钟推断守备应该是死在上游水浅的地方,且守备虽酷喜饮酒,但是酒量很好。况钟认为事有蹊跷,就在城外查起案来……

他一个跟人进京的小角色,怎么就会去查案,关他什么事儿呢?他其实就是相当于一个县长的秘书,北京死了一个保安关他什么事儿?

判断开篇是否能抓住别人注意力的方式——紧张么?是主角必须做的事情么?

为什么说不紧张,因为跟他(况钟)没有关系。他可以不查,事情不在他身上。况钟是跟人随便路过的,他看到了,他好心,他帮忙。这个案子跟他没关系。他就是一个路过甚至都没打上酱油的人。

如果这里就是开场第一场戏。字幕上完。第一场第一幕第一个镜头,水面上飘着一具浮尸,有人大喊死人啦,男一出场。你怎么才能让观众对这个人物建置一个印象,让他们上来就觉得这个况钟非比寻常、特别牛呢?就像《狄仁杰》冯绍峰报道之前先跟狄仁杰打了个照面,狄仁杰通过肉眼就看到同行的七个人带了武器。

@S同学:思考ing……

好我们继续,这个死尸飘过去了,忽然来了两个人就把男一和他领导摁下了——你们就是凶手!这时候男一况钟开腔,这个人不是在这儿死的,他是在其他地方死的。是不是比原来的情况紧张一点?更别提一开始就点出况钟探案的天赋异禀来了。好,再来一种。平静的河面上飘过一具死尸,一群人抓了一个无辜的人,说就是他干的!况钟忽然发现,这是我小时候喜欢过的姑娘啊!怎么把她给抓了呢不行我要救他。我的顶头上司阻拦了我,说,“回来!小况!哪儿都不许去!老子要报到!你可不能走,走了没准儿就把你开除了!”现在事件还怎么继续,辛辛苦苦要借此匡扶况氏满门的愿景就破灭了,那你敢去么?不许去。这种压力是另外一种,你没有生死安危;生死安危是一种压力,但是观众会有一种预判。主角不会死的。

那好,现在我一定要救这个人。非救她不可,然而压力来自我们之前设计的,就是况钟的诉求,为况氏匡扶满门正义。那现在一边是家族大义,一边是我心爱的姑娘,我是要干一个正确的事还是正确的干事?孰轻孰重,放在哪里都是两难的决定。上来就把人物放在一个紧急状况之中——第一我要救她我就要承担风险,第二救她我要承担责任,而且我能不能救出她来还说不定,另外我们还要继续给他施加压力——证据,证据被销毁了!第一集开端三个翻儿一下就把人物摁在那里了。

再编,平静的河面上有一个死尸飘过来。

@S同学:他们进京需要找一个人牵线搭桥。就是这个死的人。

你已经基本掌握了写故事梗概的基本方法,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就看你如何带着你的人物走完整段路了。

改后——

永乐十三年,京城。

京城守备离奇淹死,此人正是为即将走马上任的小官俞益牵线搭桥之人。俞益和其书吏何钟被拦住去路,就在众人皆称守备往日就有醉酒习惯、猜测守备是失足掉入河中淹死之时,原本不受重视的何钟却言之凿凿守备死于他杀,分析得头头是道。一弱质女流被当作嫌犯羁押,何钟非救她不可,俞益却不想趟这浑水。紧要关头,何钟不得已向俞益吐露实情,原来那女嫌犯竟是何钟青梅竹马的况青青。

永乐初年,况家惨遭灭门,只剩下一个孤女况青青。因为况家曾在何家落难时伸以援手,小何钟和父亲何仲谦设法搭救了况青青。何钟设计放了一把火,将况家烧掉,用烧过的陶灰做出儿童尸体模型蒙混过关,让追逃者以为况家已经尽灭,就在小何钟想继续帮助况青青之时,况青青却人间蒸发。

没想到何钟再遇况青青已是十年之后,如此生死攸关之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