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们的分家字据
我的高祖父党京有(又名党生有)生于清光绪十九年,于一九七三年去世。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 清末至民国时期高祖父家里有三百多亩土地,还有长工数人,由于觉悟高,思想进取,战争年代,高祖父对铜川富平沿山一带的革命事业给了很大支持。经过一些长辈回忆和网友留言,高祖父曾受到一些积极分子和革命思想的熏陶, 1946年入党,时任地下党老庙区区长,曾率领老庙游击队在富平北部活动,并配合解放军参加了著名的康庄战斗。直到现在,村里面一些七八十岁老人提起高祖父,都说他是山区的革命功臣,虽祖上为地主,文革期间村里没有人敢批斗。
党京有(党生有)
高祖父去世七单,当年阴阳先生所书存于家谱中
土地改革时期高祖父率先主动交出家里的大部分土地,一九五五年,十月三日,六十三岁的他将家又一分为三,分给我的三个曾祖父。大曾祖父党志宏小名党牛儿,曾祖父党志道一九四零年八月去老庙驾马车卖粮食,回家途中遭遇暴雨,英年早逝,分家字据由长子我的大祖父党玉杰小名党九娃继承,如今年近九旬,三曾祖父党志斌小名党海娃只有一女外嫁,所以他的分家字据由我的祖父继承。
中间是我的祖父
祖父去世后,这张分家字据一直保存在家谱中,上面详细写了,分给三曾祖党志斌(小名党海娃)的生活物品。大体内容是”党牛儿,党海娃和侄子党九娃因家庭矛盾不和,难以共度,同亲戚,户族,家长共同商议,情愿分居其土地,农具,家具协商均分给党海娃,今分到东边庄基窑一孔,房三间,西群地一段八亩,下村地四段七亩九分,东耕下边地二亩五分,庙前地一段三亩,老梁地一段三亩八分,瓦庙地一段九亩,桑园地一段六亩一分,碾子一个,小槽两个,大犁一个,小牛两个,东耕核桃林共用耙磨子共用,门三合,单桌子一个,养老地四院地二段七亩九分,灵地一亩”。由于年久,有些字迹不清,也有些繁体字,大概计算了一下,三曾祖父党志斌分到土地有四十九亩一分。
党志斌(党海娃)的分家字据存于家谱中
记得祖父回忆,高祖父的家里前面是一座二层阁楼,后面是九间房和2孔窑,战争年代曾在阁楼间,窑洞里,大碾子下救助过多名红军。这张分家字据纸张轻且薄,如今保存完整,对比了一下清同治年间富平县的一张字据,格式各方面比较相同,足以见得高祖父也有一定学识。字据中的代笔人,党回有为高祖父的二弟,党振宏是当时户族里的一个兄弟,郝金福是高祖父的妻弟,铜川市刘家沟人,民国时期曾是刘家堡的一个堡长,外号郝麻子,春节回家听一个85岁的爷爷讲,郝麻子战争年代手持双枪,枪法精准,对着房檐上的木头一排打过去,百发百中,战争年代也为革命做出了很多贡献,郝金福之子随国民党当年去了台湾,为国民党郝姓将领,九零年左右曾回大陆探亲,之后杳无音信。
作者简介:党江力,赵老峪北村人,工作于拉萨,文章写于二零二一年五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