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与肺(动画版)配文字

奇效舌诊

奇效舌诊

居胸腔之内,其位置最高,如天空一般。俗话说:高处不胜寒。故肺为娇脏,好似婴儿一般,脏腑稚嫩,易受外邪侵袭,性情多变,喜怒不定,犹如天有不测风云。
《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肺亦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其开窍于鼻,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为人体利用,进行血氧结合后供养周身,肺如华盖一样,为心君遮风挡雨,故为辅佐之官,辅佐心君来运行血液,常言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若肺主气功能失常,则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像西医里面的肺源性心脏病,就是肺气瘀滞,导致肺主动脉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右心衰为主的一类疾病。其轻者也容易出现胸闷心悸、乏力、舌质青紫或苍白。
鼻咽相通,咽(作一声),古代写作“嚥”,吞咽(作四声)之意。食物由“咽喉要塞”进入胃肠进行消化,故咽为胃肠之门户,咽喉之间有隔相连,可助鼻窍行使呼吸之用,特别是当严重鼻塞之时,就常做口咽呼吸。故肺气不足会有呼吸轻浅、少气懒言、自汗畏风、鼻咽不适(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等)、容易感冒、且不易痊愈。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协助肠胃的通降,若肺气虚,肺气不降,则易生脘腹胀满、大便无力、食少纳差等,所以外邪犯肺后都会伴有食欲不振。
舌肺区凹陷,甚至舌中后部皆有凹陷,是肺气虚及脾肺肾三脏亏虚的表现。肺五行属金,肾五行属水,在五行生克关系中,金能生水。若肺金亏虚,必然无力生养肾水,导致肾水亦虚,故此舌也会有肾虚早泄之症,肺金虚无力削伐肝木,金不生水,导致水不涵木,故而导致肝木过亢,舌边翘起之象。肝木又乘克脾胃,故而影响脾胃消化。这种中间凹陷,两侧或四周翘起的舌象好像勺子一样,故名“勺子舌”。
舌前肺区靠近舌正中沟处是气管及支气管区域。若外感咳嗽多日,此处便会形成一个小坑,是咽喉不利,容易咳嗽的表现。
若咳嗽日久,或反复发作性咳喘,就会在气管区域形成两条纵行纹路,极少数为一条,该纹路好像气管的边缘形象,又代表了气管损伤,是气管慢性炎症的表现,故命名为“气管双纵纹”。
若肺区及舌前高耸肥厚,是肺气郁滞,肝气不舒之象,会有胸胁胀满之感,女性患者还可以见到乳腺增生,经行乳胀等症,根据舌上纹路,舌苔等各种征象还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诊断,如肿块大小与部位,以及良恶性质。之后我们在做专题讲解。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0)

相关推荐

  • 戴氏心意拳生活化(三)

    "柔"的最终目的 21                        --教育真谛初探(十三)       (接上期)        但是着手工夫还是外呼吸,亦可称后天呼吸.一般练 ...

  • 中医舌诊图谱(高清版)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 ...

  • 舌诊的方法视频版

    ,时长 20:17 舌诊的原理视频版 从零开始学舌诊0-前言 从零开始学舌诊1-舌诊的原理 从零开始学舌诊2-舌诊的方法概述(一) 从零开始学舌诊2-舌诊的方法概述(二) 从零开始学舌诊3-舌色1 从 ...

  • 舌边与肾(奇效舌诊动画版)

    奇效舌诊 奇效舌诊 大家好,我是李芳祥.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我们继续学习中医知识和奇效舌诊.今天我们学习藏象学说之肾. 肾位于腰椎两侧,约在第十二胸椎至第三腰椎之间,左肾高于右肾,另外左肾也比右肾大 ...

  • 舌边与肝胆(奇效舌诊动画版)

    奇效舌诊 奇效舌诊 大家好,我是李芳祥.我们继续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奇效舌诊. 今天我们来学习藏象学说之肝胆. 肝胆位于右胁部,横膈膜之下,属中焦(也有根据肝肾同源论将其归属于下焦者).肝五行属木,木性 ...

  • 舌中与脾胃(奇效舌诊动画版)

    奇效舌诊 奇效舌诊 今天我们学习中医藏象学说之脾胃.脾胃位于人体中焦,即横膈膜与肚脐之间的区域,但中医所说的脾胃并不完全等于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脾脏和胃脏. 中医的脾胃有两层意思,广义来说是指整个消化系 ...

  • 舌诊总结--口诀版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 ...

  • xara 3dv6.0汉化版-3D文字动画

    xara 3dv6.0汉化版-3D文字动画

  • 40条古法舌诊精华!(配治法方剂)

    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