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加减方法

你的方剂加减方法有“谱”吗?

中医治病的基本手段单位是方剂,每一个方剂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证,所以,方剂的应用以证为根据。

证与方完全相应,用成方即可,不需要加减。而临床所见,证与方完全相应的概率并不高,多数时候是部分相应,或者说不完全相应,此时用成方就需要加减。

可以说方剂的加减是常态,是每个医生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必须做的事,当然是很重要的事,也是很严谨的事。

但现状很混乱,绝大多数的医生加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准谱,随意性很强,这就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再看看《伤寒论》中的加减规律,看看对我们的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病案举例

一、周某,男,34岁,工人。

……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系肝经郁热,胆逆犯胃所致。法当舒肝泄热,利胆降逆为主。

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黄连、黄芩、生栀子各10克,大黄(后下)10克,郁金15克,竹茹10克,代赭石30克,生姜、半夏各6克,延胡索15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10克。【1】

分析:小柴胡汤共7味药,方中保留了4味,加了10味药;原方炙甘草三两,方中用生甘草10克;原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方中各用10克;原方半夏半升,生姜三两,方中各用6克。

二、丁某,男,42岁。1982年3月15日就诊。

暴食饮酒后,上腹剧痛。查血、尿淀粉酶均>500单位,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症见:寒热往来,体温39℃,恶心欲吐,右上腹痛,拒按,胸胁苦满,腹胀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少阳证与阳明腑实热结为病。

治拟和解泄热,通降阳明,拟小柴胡汤化裁:柴胡、枳实、生大黄(后入)、厚朴、延胡索各10克,气通浊降,下臭秽稀便甚多,腹胀腹痛顿减,呕吐亦止。

守原方续服5剂,腹痛尽止,发热消退,诸恙告安。复查血、尿淀粉酶,皆转正常。【2】

分析:小柴胡汤共7味药,方中用了1味;原方柴胡半斤,方中用量为10克。

《伤寒论》中的加减方法

一、原方名不变的随证加减

即方名不变,在方后进行随证加减。

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理中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等方后有较多的随证加减方法。

以小柴胡汤为例进行分析。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小柴胡汤的方后有七个加减方法。

去一味药,加一味药者四个;

去一味,加一味,还一味加大剂量者一个;

去二味,加一味者一个;

去三味药,加二味药者一个。

加减变化最大的是去三味药,加二味药。

即小柴胡汤原方七味药,去三味药,保留四味药,去的药味数不大于原方药味数的一半;加二味药,加的药味数为原方的三分之一弱。

二、主方名不变的随证加减

加减方的方名,是以原来的主方名加上新加或减的药物的名称。

以桂枝汤的加减方法最为典型。

计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金匮要略》中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其中,加减幅度最大的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即去一味药,加三味药;原方桂枝汤的五味药保留了四味,加了三味药,加的药比原方保留的药少一味。

其中,最费解的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因为原方桂枝汤的主药桂枝去了,那和桂枝汤就差的比较远了,因此,这个方的争议也比较多,当然在《伤寒杂病论》中,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三、成方加减

即直接将两个方加在一起。

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

四、加减后方名改变

虽然是以原来的方为主进行加减的,但是加减后,有些方名是改变了的。

如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大芍药的用量,再加饴糖,加减幅度并不大。

叁 
《伤寒论》加减方法的小结及思考

一、主药不能减

主药是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减掉了主药,也就减掉了原方的主要功效。

麻黄汤不能减麻黄、半夏泻心汤不能减半夏、炙甘草汤不能减炙甘草、乌梅丸不能减乌梅、大承气汤不能减大黄、四逆汤不能减附子等等,这是肯定的。

桂枝汤如果减掉了桂枝,那就没有了桂枝汤的主要功效;没有了桂枝汤的主要功效,方名就不应该再用桂枝了,所以,我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确应该存疑。

二、减的药味数,不能超过原方药味数的一半

如果减的药味数超过原方的一半,原方的主要功效就不能保证了,这就超越了加减的范围,不宜保留原来的方名,这时,可以选用另外的方。

三、加的药味数,不能超过原方药味数的一半

如果加的药味数超过的原方药味数的一半,就不仅仅的是原方的功效了,或者,原方的功效就受到了影响,不宜保留原方名;或者可以考虑成方合用的方法。

四、药量加减后,也应改变方名

加减涉及到药味数的增减或药量的增减:药量的增减也改变原方的功效,方名也应相应改变。

《伤寒论》中的成例很多,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

五、加减最好在方名上,明确体现

这在《伤寒论》中是惯例。

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

这来源于加减根据的明确和严谨,也就是说,加减是有根据的,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信马由缰的。

现在的医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千篇一律的就是某某方加减,而加多少,减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根据,凭习惯,靠心情,很随意,这是一个严重影响中医的疗效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并要努力去规范。

胡希恕讲稿---四逆散

        那么这个方剂在伤寒论上,提出了一段与实际临床应用效果不相符。那么这个就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这四味药。他古人本来是用散呀,面子药。我们现在呢拿它做汤剂。汤剂就是把这四味药,九克以上,九克到十二克,就行,做煎剂,我现在就拿它做煎剂。这个药应用的机会倒是挺多的。
       我们看看那个书上怎么说的,在伤寒论里有这么一段: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它列到少阴篇里了。那么为什么悸?这个虚寒的证候呀,经常有四肢逆厥。可是这个方子呢你们看一看,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哪个也不是治虚寒的。所以这个厥逆也是热厥,而非寒厥。那么热在这个,。。柴胡它治胸肋。所以胸肋这个地方呀,郁热太甚。影响到这个血液,血液有点受阻,也影响到这个四肢厥逆。所以这个热厥。。。但是热厥它不是少阴病。仲景这个书呀他常是这样,他让你鉴别,形是少阴,实是不是少阴,它在少阳。通过临床这类四逆我还没见着过。这个四逆散治四逆的时代的情况不多见,反到以这个其它的这个他这个。。的兼证不少。你象这个治咳嗽呀,治下利呀,这个四逆散治下利。我们头前讲那个大柴胡汤证,这个大柴胡汤证不可下。而不呕,可以用,它也用枳实,芍药,心下这个地方发闭塞。那么这个地方发闭塞,而有柴胡证,主要的呀胸肋满呀。有这个证候不可下,里无实这是。大概都用四逆散,所以这个方应用机会并不少。那么一般单独用这个方的机会也不太多。也都是合方或者是加味。我们常用的加味还得参考以前的,与这个方子特别常用的加味我就介绍。
        四逆散加龙骨牡蛎。这个方子用得挺有意思。就是这一个四逆散呀,龙骨牡蛎各加十二克。这个龙骨牡蛎咱们都知道。在这个伤寒论里常治的惊狂呀,那么历来对这个龙骨牡蛎的认识呢,也不一样。有说这个收敛固精呀,其实他是一个精神不正常。咱们说这个胸腹这个地方悸动,人的这个发惊,发恐惧,这全是龙骨牡蛎证。所以对易惊什么的都用龙骨牡蛎。他这个地方都由于神经的关系。那么我这个方子四逆散加龙骨牡蛎。不治神经病,他能治什么呢。咱们说这个临床上也很常见,说个痿证,就是阳痿,这挺好使,这我们可以试验。他这个四逆散呀主要的是舒畅胸肋,那么与肝就有关系了-----拿中医观点。所以这个肝主筋,肝气畅动,如果再加上治神经,那么这与神经是有关系的,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加龙骨牡蛎这个我治些病例,挺好使。这个在头前都没有的。古人说这个龙骨牡蛎治三惊呀,就是害怕那个惊。那么四逆散那些需要也可以,桂枝茯苓丸呀都可以用。这个不详细说了,假使四逆散有瘀血证也可以这么加。那么最常用的就是加当归芍药散。就方才说的这个。他加桂枝茯苓丸也很多,这个四逆散加桂枝茯苓丸后世有一个方子,就血府逐瘀汤呀,这是王清任的方子,我也用过这个方子治过类似的病。如果四逆散加桂枝茯苓丸再加红花呀那就和这个方子差不多了。也可加牛膝,但不必那样的瞎加。就加桂枝茯苓丸就行。咱们说这个血府逐瘀汤的应用呀可以用四逆散加桂枝茯苓丸。我们最常用的合当归芍药散。
        这个四逆散我们细的说过,它有这么几种药,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这个方子非常小呀,它包涵的东西不少,它里面有枳实芍药就包涵了枳实芍药散了。这个枳实芍药散治腹痛。所以产后腹中痛,应该吃枳实芍药散,它这个行气,行气也和血。这芍药甘草汤更知道了,至于这个痿软,古人这两味药叫做去杖方吗,腿痛不得拄着拐棍吗,这个药可以去拐棍。取它这个对下肢的病常用这个芍药甘草汤。同时也治肚子痛,这个当归芍药散也治腹痛,那么如果腹痛心下闭塞。有柴胡证,用这个方子呀,一般不用当归芍药散,这是有柴胡证的话,。。
        那么什么病有这种方剂的反应呢?我们说这个头前讲的那个大柴胡汤,与这个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的时候,那么如果慢性,不是在急性,没有那么热象,也有柴胡证,大致都是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不过当归,川芎温性药不要用得太多。都搁六克就行。这个我也在实践中用过。那么呢要加这个薏仁米,薏仁米这个药呀,它有排脓的作用,加上这个陈久性的阑尾炎,他有些化脓的。但是不显。而腹痛经常的这个..这个四逆散合用当归芍药汤,这个我用过。
         那么再一个说就是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我们头前有一个,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那个是偏于治大便干,这个偏于治大便稀,你看看这个或下利,这个四逆散治下利,假使我们遇到这种肝炎,他心下这个地方闭塞,有柴胡证,大便偏稀,你用柴胡桂姜汤就不行,所以这个用药这东西差一点也不行,越吃,大便越稀。你就用这个四逆散为主药,配合当归芍药散,那么其它加减,肝区痛也可以加王不留。肝功能破坏的厉害的那都一样,所以说我们治肝炎呀就两套方剂。那么如果胃的疾患明显,下利就大便偏溏,如果再有不爱吃东西,打嗝,你这个方子也可以合用茯苓饮。茯苓饮这个方子就是桔皮,人参,生姜,茯苓,苍术。有人参。现在用这个党参就行,就这六味药,桔皮,人参,生姜,苓术。茯苓,搁白术也行,苍术也行。我经常搁苍术。那么就是枳实,枳实咱们这个四逆散有了,就不必搁了。就搁这几味药就行。这茯苓饮呀,在金匮上就有。它是外台上的方子。就是消痰气,另能食。那么不爱吃东西,打嗝,那么他这个胃里头多少有停水,所以大便也稀。那么总而言之,这个四逆散配伍这种药,偏于胃肠疾患的多。这个肝炎的疾患呀,常常有胃肠疾患。所以胃肠疾患多,我们用四逆散的,配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多。否则疲倦乏力的方面明显,那就是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多。这就是治肝炎的体会,这么两套方剂。当然其它的还有了,还有了比较少见的。这两个比较多。今天咱们这个课题就到这里。就介绍到这里边。底下呀有些这个治例,挑要紧的我举几个,大家听一听做个参考。

医圣张仲景组方特点

张仲景《伤寒论》是开创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经典著作,虽系古代文献,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吸引了历代医家莫大的学术兴趣,不同时代的医家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且历久不衰,其原因:一是它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性;二是临证实践的有效性、奠基性;三是方证对应和药物配伍应用的规律性。现试对《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药物配伍作以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彰显其用药特点和规律。

单味成方

《伤寒论》中有6方是单味药,如文哈散、密煎方、猪胆汁导法、猪肤汤、甘草汤、烧裤散。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药物即能获效。如大便秘结用蜂蜜煎成坐药塞入肛门导便,少阴阳虚咽痛用猪肤,邪热侵犯少阴咽痛的轻症用甘草等。

二味成方

《伤寒论》中有11方是由二味药组成的,占总方的9%。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桂枝甘草汤、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汤、瓜蒂散、桔梗甘草汤、苦酒。从组方药看与甘草相配的有4方,以调合药性为主,具有共性药物配伍的有干姜与附子、大黄与黄连;有苦寒与辛温相配的如栀子与干姜。具有显明的药对应用特点。

三味组方

《伤寒论》中有20方是由三味药物组成的。如调胃承气汤、四逆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大陷胸汤、小陷胸汤、白散方、十枣汤、小承气汤、茵阵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扬、桃化汤、半夏散及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枳实栀子鼓汤。三味药方占《伤寒论) 113方总方的17%。三味药配伍构思精巧,针对证的病机也较复杂,己广泛现显三药相用的对药特点,从而达到互相辅佐或互相制约,提高疗效之目的。

四味组方

《伤寒论》四味药物组方的24方,占全书方剂的21%。如麻黄汤、葛根芩连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加附子汤、麻杏石甘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抵当丸、大陷胸汤、附子泻心汤、黄芩汤、甘草附子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吴茱萸汤、四逆散、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汤、四逆加人参汤、理中丸、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味组合是仲景方药君臣佐使配伍的较高形式和方剂配伍的典范。

五味组方

《伤寒论》五味药物配伍组方的17方,占全书方剂的15%。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白虎加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真武汤、桃核承气汤、桂枝加桂汤、桂枝人参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猪苓汤、桂枝加芍药汤,黄连阿胶汤、附子汤、自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

六味组方

《伤寒论》六味药物组方的8方,占全书方剂的7%。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小建中汤、甘草泻心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麻子仁丸、桂枝加大黄汤。

七味组方

《伤寒论》七味药物组方的17方,占全书方剂的15%。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大柴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蜗救逆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黄连汤、当归四逆汤、牡蛎泽泻散、竹叶石膏汤。

八味以上组方

《伤寒论》中八味药物组方的5方,占全书方剂的4%。如葛根加半夏汤、小青龙汤、柴胡加芒硝汤、生姜泻心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九昧药物组方的3方,占2%。如柴胡桂枝汤、炙甘草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十味药组方的1方,如乌梅丸。十二味药物组方的1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十四味药物组方的1方,如麻黄升麻汤。分别占全书方剂比例极小。

从方剂药物组成数看,4味药最多,共24首方,占总方的24%; 3味药20方,占总方的17%; 5味药、7味药各17方,占总方的15%;8味药以上仅占 4%。充分显示伤寒论具有药味少、药量大、效力专的组方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