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精固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疗效观察
第 1797 期
作者 / 陈军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0岁,平均52岁,病程4~20年,平均11年;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0~70岁,平均51岁,病程3~23年,平均9.5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糖、血脂、尿蛋白、肾功能检测,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基本特征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前血糖、血脂、尿蛋白、肾功能等检测指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且处于临床Ⅲ期、Ⅳ期。Ⅲ期:连续3次尿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结果维持在20~200 μg/min或24 h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Ⅳ期:UAER>200 μg/min或24 h尿蛋白定量>500 mg/24 h。排除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疾病导致肾损害者。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的心肺功能基本正常,且近期无严重并发症。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①显效:症状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1/2或恢复正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至正常或≥1/3,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1/2,肾功能正常;②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24 h尿蛋白下降幅度<1/2,肾功能正常;③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发生病情恶化,实验室指标无改变或升高。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以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讨论
糖尿病肾病没有相应的中医病名,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属于中医“消渴”“水肿”“虚劳”等范畴,中医学早有论述。治疗益气补肾、固涩敛精、活血通络,健脾利湿。本方以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而成,方中黄芪补气升阳,扶正祛邪,利水消肿,取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并助诸药之力;太子参、山药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精;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祛浊,补而不滞;僵蚕、穿山甲、皂角刺、鬼箭羽活血化瘀、搜风通络、软坚散结;芡实、金樱子固肾涩精;益母草活血利水;旱莲草、女贞子、制首乌、沙菀子滋补肝肾;仙灵脾、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温肾固阳;砂仁、白术、半夏、土茯苓健脾、利湿、化浊。诸药合用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使气复阴生,瘀祛浊除。
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是评价糖尿病肾病治疗疗效重要的检验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反映了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可靠的监测指标;尿β2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尿液中含量极低,如果排出增高,提示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本临床观察表明,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重要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也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故本研究结果显示,配合自拟方涩精固肾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证明该疗法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值得临床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