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抖劲的基础功夫 ——胯部训练
我们都知道“力由脊发”、“力发于腰”,可发弹抖劲就“力不从心”,为什么呢?由于人的生理及生活习惯,用力靠折叠和伸展肢体来完成,对于长距离的运动用力,一般容易做出来。而这种短距离的弹抖劲,即使
做出也太弱,达不到理想效果。原因是没有完成必要的肢体屈伸。我在此并没有否定脊与腰在发力中的重要性,而是说相对于脊与腰,显然胯部的运转比较灵活。
在四肢不大动的前提下,开发胯部来完成弹抖发劲的必要条件,强化脊腰力量向体表传递,就能发生高质量的弹抖劲。以胯催发,身形扭错,全身上下无有不动,产生的是一种共振,波开浪裂,劲气通达。
胯部的训练,可分解为四摆二摇。摆是一种两点一线的摆动,分别是正摆、侧摆、斜摆、平摆。摇是圆圈运动,分为立摇和平摇。四摆、二摇其实很简单,学者完全可以通过下面的叙述掌握运动轨迹。但练习时不可操之过急,刚开始尽量动作缓慢,不贪多,腰肌酸涨就要停下。胯部运动同时具有养生健身价值。
正摆
直身站立,双手下垂。双脚宽能容肩。胯部向前挺,然后向后顶,向前挺,再向后顶,就这样前后运动。在向时可意念胯部稍紧。胸部以上及脚掌保持不动。摆动50次。
侧摆
双脚宽能容肩,直身站立,身体放松。胯部先向左侧,再向右侧运动,就这样左右重复运动。胸部以上及脚掌不动。须提醒的是这里说胸部不动只是相对的,微小的运动是不可避免,摆动50次。
斜摆:
基本身形如上。胯部向左前方及右后斜方向运动,向右前及左后方向。重复摆动。在向斜后方向时意念稍紧。摆动50次。
平摆:
平摆又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快速而轻松的抖动,基本身形如上,但双手据拳轻放腰部两侧,以头顶百会到两脚中间的身体中线为轴。当左胯向身后转动时,右胯则向身前。胸部以上及脚掌抓地不动,身形如藤条一样扭错,自然形成一种反弹力,然后向反方向摆动,左胯向身前转,右胯则向身后动。重复摆动。这种摆动轻松快速,人感觉舒服,肌肉富有弹性,血液振荡。
第二种平摆身形要求基本同上。只是双手据拳,双小臂竖立胸前,拳向上,肘尖向地。运动时意念稍紧,运动轨迹同第一种,只是身形扭曲至极限,不求快速,但求更有弹力。刚开始练习者没几下就会腹部及腰侧肌酸疼,这时要暂停练习,要循序渐进,不可求一蹴而就。特别是老年人,这里不提倡练第二种及以下的二摇。
立摇:
双脚前后成弓步型,上身中正。先胯部下坐,然后胯部向身前挺,这时前膝盖也前顶。再身形向上拔起,胯部由前向上动。前膝后移,身形后坐。胯部由上向后,由后向下为一摇。就这样立摇20下。
平摇:
刚开始自然站立,胯部先向左,然后向前、向右、向后,在一个水平面上做顺时针圆圈运动。一般人习惯腰部运动,这时一定要控制腰部,用胯做出来。顺时针 10下,逆时针10下。刚开始不求大幅度,等胯部筋肌打开
后自然而然做出大平摇。练习感觉轻松时可放低腰马做。
学会四摆二摇后,可试着结合以前所学武功。用掌、拳、肘、肩、胯等发力,发力时一般发力点与胯形成对拉,这里不再多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