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起源,如此之偶然?

【一】
我是一名大学校园里的教授。对我来说,每天冗繁的工作,实在令我感到无聊与厌烦。尤其是每年都要讲着平淡而又重复的教学内容。
“老师好!”听过我课的一对双胞胎女学生向我打招呼。“你们今天看起来真好看!好好学习吧!将来一定可以继续深造的!”这两个学生开心地与我道了别。其实我并不认识她们,我只是希望见到我后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想到我,在考我这门课的时候可以提高一些成绩,这样我和其他人就又可以炫耀一番了。只要给些鼓励,那么就会充满着期待而去努力,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至于这些学生们具体叫什么名字……Who cares!
【二】
今天讲的是《中国医学史》中的医学起源部分。我按照书,一字不差地读着:

“医源于动物说。药物和治疗技术都是起源于人类生来就具有的某种本能,认为人类患病寻求医治,和犬类吃草催吐、老鼠受毒饮泥水一样,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并且,这种本能反应的原始医疗是以动物医学为基础的。在自然界,动物利用自然物进行本能救护的情况是存在的。既然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那么人类的医学也是从动物的本能救护演变而来的。”

下午的课程总是容易犯困,如果谁在我课堂上睡着了,就等着好果子吃吧!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我让同学们看着书上的例子每人读一句:

猫舔疮面以减轻疼痛,如患肠炎则到野外寻求某种嫩草进行催吐,以吐治泻。野兔患肠炎后,四处奔波寻找马莲草吃,将肠炎治愈。非洲熊服用菖蒲治病。黑猩猩不但能利用树枝剔牙、抠鼻,还知道在伤口出血时寻找某种树叶敷贴,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大象吃树叶催生,于是从该树叶中提取出了催生素。水鸟用翅膀拍打蚂蚁窝,激怒蚂蚁,蚂蚁叮咬水鸟,治疗关节疼痛、自治骨折;后经研究发现,其中的蚁酸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出了蚂蚁丸。蝮蛇头部被其他蛇咬伤后,即大量地喝水,两小时后头部的肿胀逐渐消退,如同现代医学抢救危急病人予以大量输液一样。美国灵长类研究所曾发现这样一个例子:一只初生的黑猩猩停止呼吸,其母亲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救助幼崽。南美某些野兽会用“秘鲁香膏”树脂涂治外伤。《朝野佥载》中说:医书言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逐荠苨而食,雉被鹰伤以地黄叶帖之。

“老师,我们已经读完了……老师?”
哦哦,下午的课程总是容易犯困。果然!“好,下一部分!医源于劳动说。大家来看书哈……”

古猿通过劳动,在完成了向人类转化的过程中,本能的救护行为过渡到了人类医学。随着古猿向人类的逐步进化,这种本能救护行为也不断地深化,逐步从本能转变为意识,从量变走向了质变,最终产生了原始的医学。基于人类寻找食物发现药物的史实而提出了医源于劳动说,升级了动物本能的说法。最初原始人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主要为采集野果、种籽和挖取植物的根茎,过着“饥即求食,饱则弃余”的生活。最初,人们对植物的认识是在寻找食物时,由于饥不择食,因而常会误食一些有毒的植物,导致一定的机体反应,如产生呕吐、腹泻、昏迷等中毒反应。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如误食了大黄会招来腹泻,吃了瓜蒂、黎芦会导致呕吐。当然,人们有时也会因偶然食用了某些植物,而使原有病痛得以减轻或完全消除。从而就会注意到这些食物。曾经神农为了寻找适于种植的谷物,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发现了草木的一些性能。从这个传说中就可以看出,医药的发明是寻找谷物的副产品。

终于读完了。“好了,同学们,下课!”
【三】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意识有时候会突然闪现一些念头,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意识流吧!比如,有时候会闪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有时候会闪过爱迪生的肖像……
就在刚刚,我想起了一位作家,是谁来着,忘了……契诃夫?不是,他是写短篇小说的,我想的是中长篇小说作家。考夫卡?不对,这是心理学家,不是作家。对!是卡夫卡!他的《变形记》是很精彩的,里面的描写非常好,内容极具隐喻。嗯,其实我并没有看过,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夸赞一番,对吧!
试想一下,当我醒来时,我发现,我成为一只甲虫……不不不,我并不想当甲虫,这太恶心了。我会变成,嗯,变成什么呢……我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四】
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并没有变成什么,但令我惊奇的是,我来到了一片森林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些声音,似乎,我可以听到动物们的语言。好像这里的动物都拟人化了一样。
我看到,一只猴子受了伤,有一根尖锐的树枝刺入了脚底,只见猴子用前肢拔出。猴子说:“把它搞出来了!”我连忙上前问道:“你如何知道,可以用前肢拔掉树枝的呢?”猴子上下打量我,鄙夷地说道:“你是傻子么?我主要靠双臂来完成灵活的动作,不用手还用什么呢?”我追问道:“你懂医学吗?”猴子没有好气地说:“不懂!”然后,就一瘸一拐地跑掉了。果然,这就是动物的本能在医学中的体现啊!
我看到,水牛在水里。我忙跑到岸边问道:“我知道,你是在解热和避蚊!对不对?”水牛看了我一眼,说道:“我只是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吸取更多的水分。就好像鱼在水里生存、青蛙在水边生存一样。”我问道:“那你究竟是不是在解热和避蚊呢?”水牛想了想,说:“好像也有这样顺带的功能吧……”我说道:“怎么会是顺带的呢,这一定是最主要的功能啊喂!因为冬天不需要解热,而且也没有蚊子啊!要不然的话,为什么你冬天就不在水里了呢?”水牛看着我说:“你是傻子吗?冬天时候水就结冰了呀!”我追问道:“你懂医学吗?”水牛生气地说:“滚犊子!“我也不知道是该它滚,还是应该……反正我得出了结论,这就是动物的本能在医学中的体现啊!于是,我就静静地离开了。
我继续向前走,看到有个指路牌,上面写着“下一步”。我十分疑惑,“下一步”的意思是该顺着指路牌所指的方向走,还是说要向下走一步呢?低头看了看下面,也没路呀,索性,就跟着箭头的方向走吧!
【五】
只见前方有一位挑着担子的壮汉。我上前喊道:“喂!年轻人!等一等。”他停住了脚步,回头看向我,从他的眼神中隐约感到,似乎知道我的来意。但实际上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叫住他,打算和他说些什么。他并没有问及我的意图,只说:“随我来吧!”我不置可否地随他前行,走到一个亭子,亭子下有个小木桌,四边各有一把椅子,便面对面坐了下来。
他面无表情地对我说:“喝些水吧!”他从他挑着的担子里,拿出了一个小竹杯,“这是我刚刚清晨时上山,在那些叶片表面搜集的露水。”我点了点头,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哎?是露水啊?“积满这杯露水,很是辛苦吧?”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说道:“你听过那首歌吗?”随即哼唱:“山冈的小路通到茶山顶,石头踩得亮晶晶。你送走了多少风雨的夜晚,你迎接多少灿烂的黎明……”我摇了摇头。他说道:“这是贵州民谣《茶山情歌》中的一段。采茶姑娘每天起早辛劳,又能唱出如此优美动听的旋律,乐在其中啊!哎,这首曲子,听过的人已经很少了!”这触到了我的知识盲区,使我感到些许不适。我上下打量着他,企图寻找新的话题,见到他手上戴着一个果核串成的手串,我说道:“这个,挺好看的!”他说道:“如果将这些散乱的东西有序地集中起来,很容易吗?”我感觉,我们彼此的对话仿佛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六】
沉默良久,然后他说:“不容易吧?”我象征性地回应:“嗯……”于是,我开始将话题转到我熟知的领域中:“就像中医学一样,来源于动物的本能以及一些散乱经验的积累。”
他微微摇了摇头。“中医会是那样形成的吗?”他望着远方说道,“天地氤氲,万物纷纭。世事易见,大道难知。”我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能是看着他,希望他能够说些我可以听得懂的话。“犹如夜空中漫天璀璨之星辰。”他说道,“你可以看到一颗颗星,但你却不知道这些星之间存在着联系。实际上是星群。”我立即接话说:“我知道啊,我怎么不知道!比如北斗七星,这七颗星就是经常在一起的!”他点点头说道:“是的。当一个个散乱的点相连,也就不再是这些点了,而是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体系。”虽然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我并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含义。
他说道:“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确实有着自身的本能。”
我抢着说道:“比如动物受伤,就会去寻找某种草来吃,以加快伤口的愈合。”
“在病理状态下,生物体都会有着变化。比如当胃不舒服时就会不想吃东西,当口渴时就会想喝水,当饥饿的时候嗅觉会尤其灵敏。动物在受伤之后,就会特别需要某种气味或味道而去找寻。只是人类平时忽视了身体给我们的信号,很久没有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了。”
我说道:“如果这些本能的经验积累多了,逐渐地,就可以形成医学了呀!”
“其实这些本能的行为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并不是懂得医学,只是一种生理所需而已,人类也存在。但是,这些只是零散行为而已,却很难联系成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你见过哪个动物通过自己的这些本能,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呢?”
我反驳道:“人类在观察很多动物的行为之后,用心记录在册,经过多年多人的努力,就形成了呀!”
“每个动物都有着自身的生活习性。如果将人类也视作生物体系中的一员,想必也是如此的。那么人类为什么就一定可以适用这些千类万种的动物们的样态呢?”
我笑着说道:“不适合人类的那些当然就淘汰掉了啊!比如牛摆动尾巴来驱赶蚊子,人类又没有尾巴的,对吧!在长期的试验过程中,不适合的就弃而不用,适合的就被留下来了呀!”
“毕竟文献中没有太多关于这些的记载,而却有着医学的内容,如果真的是这样而来的启示,作为原理的源头,这样有力的证据不会避而不论。就算把后世所臆造的内容全都加在一起,本也是寥寥。如果再删减掉一部分,所留下来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能组成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吗?”他说道,“动物之间是否会相互学习呢?动物治病的行为,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呢?”
我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便立即说道:“只有人类才有学习总结的能力!动物没有!”
“有这样一个实验,笼子里的小老鼠,只要接近奶酪就会被电击,重复几次之后,就不再敢去靠近奶酪了。”他说道,“难道动物就真的没有学习总结的能力吗?”
我说道:“你看,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芋梗治蜂蜇’的疗法。《本草纲目》中有'大豆叶治疗蛇伤’的治疗方法。这些不就是大自然给人类医学发展的启示吗?”
“人类确实可以通过动物的行为获得启发,但并不能通过动物的某些行为,将这些散乱的点,组成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他说道,“热带的猿猴患上疟疾会嚼食金鸡纳树皮,于是发展制造出了奎宁。你能说,现代的西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些猴子行为之上的吗?西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生理病理学与生物化学之上的。这种药物的发现,只是这样的现象为药物学给予了提示。天然药物学的观察与医学有着天壤之别。药学和医学是两大体系,之间确实存在联系,但两者是不能混淆的。并不是说,吃某个药产生了疗效,就能总结出医学理论了。”
我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我说:“不是,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中医学的发展是来源于对动物的观察总结吗?”
“或许也不是吧!”他苦笑道。
【七】
我得意地说:“古时候的人类在寻找可食用的作物时,就会偶然吃到一些……嗯,具有一定功效的东西,碰巧就治好了他们的疾病。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就会总结得出一些结论。”
“这个说法并站不住脚。”他说道,“如果说草木、动物,姑且算可以讲得通吧。但像是石膏、寒水石、阳起石这类矿石类药物,又是如何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偶然碰巧发现的呢?”
我说:“嗯……或许是……”
“且不说古时候的人究竟是如何探究的。咱们就说现代吧!”他笑着说道,“对于没有学习过医学专业的人,在人生的若干年之中,一定会患有或大或小的疾病。但有谁,甚至哪怕是经几代人,能够创造出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
我说:“或许是现代人不关注吧!古时候,总归有那么一波人,是会关注的吧!”
“其实,现代人也关注呀。在患病过程中,也筛选出了对自己或有效或无效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久病成良医’嘛!”他说道,“比如说,当人们感冒时,寻求某种化学药品,明知道这类制剂并不能治愈感冒,实际上也只能是缓解症状而已。吃药七天之后好了,而对于感冒这种自限性疾病来说,不吃药一周自己也就好了。那么,为什么还要额外服用具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呢?”
我想了想说:“或许是图个心理安慰作用吧!这类所谓感冒药的化学制剂,或许比淀粉片更具安慰性吧?”
“再比如某种增强胃动力的药物,在经过若干年之后,才发现,或者说是才公布,会增加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风险。”他说,“不说这些药物的具体情况,只谈论,人们在服用这些药物之后,是否能够感知其不良反应或者毒性呢?”
我说:“或许是……嗯……”
“换句话说,对于一些疾病,在使用某种药之后所产生的另一种疾病,是否会认为是药物所引起的呢?”他说,“尤其是一些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是药物所导致的呢?你见过有多少人意识到了那些具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希望更换方法,以伤害更小、疗效更为优良的呢?当被告知那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是最小,以及一些额外发生的其他疾病与那些药物无关时,甚至就都不认为是那些药物所引起的了,对不对?”
我想了想,似乎确实如此。“但这与我们讨论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
“药物本身不具有好坏,关键看如何去使用。也就是说,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其不良反应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所针对的患者群体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某种药物能够使血压降低,那么对于血压升高的人群来说,就能以此暂时缓解该症状,而对于血压本就较低的人群来说可能就会要了命。”他说道,“如果对不良反应难以感知,又何以能够正确地得出药物治疗作用的结论呢?究竟哪个更困难呢?”
我说道:“但当自己身体不适时,偶然服用了什么东西,情况转佳了,这个对比应该是很明显的。”
“即便是在现代西医学理论指导下,服用高提纯的化学制剂,对于一些疾病的作用或许也都不明显。更不要说在毫无医学理论指导下,偶然间胡乱服用的草根树皮,就能立即生效吗?难道你是在否认现代西医学吗?”
当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无论他表现得多么平静,我都认为他的内心已经掀起了巨浪。“你生什么气呀!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因为这个事而生气吧!噢!快看呀!他急了,他急了!”这是在向他人展示我已看透一切的机谨,这招屡试不爽!
“急性病或许可以见效,但慢性病本身病程就长,又是如何能够迅速感知的呢?究竟是在慢慢改善,还是完全无效,如何判定呢?”他好像并没有接我的招,而这记空拳仿佛令我自己摔了一跤。他转而问道:“方才,喝过了露水,现在是否感觉眼目清亮了呢?”
我眨眨眼睛,说道:“确实是。”
“那么,究竟是这杯露水的作用,还是由于其他什么因素,或者是整个环境呢?”他笑了笑说道,“接触了多种因素,那么,'恰好’就是这个原因所引起的,这又是如何筛选出来的呢?”
我立即说道:“这就是长期的经验总结了啊!”
“很多药物的功效与主治,所针对的疾病其发病率本就比较低。而如果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需要多久?”他说道,“从人类有文字形成开始,当然最初文字未成型时,不能完整地记载,只是姑且算作起始的时间吧!到医学理论的形成,这段时间,真的足够吗?”
我思考着,说道:“也有后世的不断补充呀!”
“从文字的创生到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了数千年,而后世经过几百年就归纳总结了成千上万种药物。”他说道,“那么,药物的功效,究竟是以此建立了医学理论呢,还是建立在医学理论之上的呢?”
我说道:“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吧!”
“那么,又是通过怎样的思考模式,让最初的一些散在的经验,形成如此完善而正确的医学理论,使之始终指引着后来的医学发展至今呢?”他说道,“现代人的信息获取远比古时更容易,而且我们有着前人的思想。而对于信息并不丰富、也没有前人思想的传承的古人来说,又是如何仅仅通过一些散在的发现与经验,就形成了医学理论的呢?”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这似乎确实是个悖论。
“古人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低级。” 他说道,“古人有着十分严谨的思辨模式,思维的发展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特殊的方法。”
我从心底始终就认为,古人绝对就是愚昧无知的。这种低层级的境况,必然只能通过一些误打误撞的方式,而绝非会拥有超乎于先进的现代人的方法。我十分生气地说:“不可能!我不信!这只是你的猜测罢了,是你自己臆想的,你又不是古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八】
怒不可遏的我,想要给他予以重击。直接背出了在教材中对经络起源的描述:“原始社会的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身体的某些部位常会不慎碰撞上尖石和荆棘,在使用石制工具进行劳动和与野兽搏斗中,被碎石块所击伤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有时在碰撞或流血之后,却意外地发现某些原有的病痛竟因此而减轻或消失。”
这段我背诵很流畅,我十分得意。这和药物的发现是如出一辙的!因为古人就是这样的!
“比如,长强穴,按照这个说法被认为是坐着的时候发现的。”他叹了一口气说,“那,会阴穴是怎么发现的?”
我想也没想,挑着眉毛说道:“当然是做那种事儿的时候呗!”
“真的是古人'不小心’碰触的吗?有很多穴位的位置,你可以想一想,谁没事会碰到呢?”他问道,“而且,像是神门、阴郄、通里这样的穴位,像是列缺、经渠、太渊这样的穴位,间隔只有半寸,又是如何在不经意的触碰中,能够有着如此细微的精准度呢?”
我说道:“或许是当时进行过探究,比如用骨针进行过多次实验。”
“骨针加呐咿哟。”他停顿了一下,略感不好意思,继而说道,“是先有穴位,还是先有经络呢?”
我抛出类似的句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如果是先有穴位,然后才形成了经络的话……”他追问道,“又是如何将这些穴位连成经络的呢?”
我展现出一副看不起他的样子,说道:“穴位多了,就连成线了呀!”
“有这样一个游戏,叫做连点成线。”他解释道,“就是有很多散乱的点,这些点的旁边标注数字,按照数字的顺序依次相连,最终这些线条就会组成一个图形。”
我说:“是的,我知道这个。“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顺序,很难知道这些点要如何连在一起。”他说道,“手少阳三焦经,为什么会在支沟穴的位置,向会宗穴转折?足阳明胃经,为什么会到了下巨虚又回转上行至丰隆又继续下行?如果这些穴位只是简单的连线,为什么要这样相连?同时,又为什么没有将这些转折处的穴位归到其他经络上呢?”
我说:“应该是根据具体疗效所决定的吧!比如某些穴位,相比较来说,某种疗效会更加显著?”
“又如何解释足少阴肾经在足踝附近转折又转圈?又如何解释足太阳膀胱经在天柱穴别分二路,又在转折之后相会于委中?又如何解释足少阳胆经在头部多个折返?”他说道,“这些路径,如果只是通过散点相连线的话,或许并不会搞得如此麻烦。”
我说:“是古人乱连的吧!”
“古时候的文字记载十分麻烦,取得资源较为有限,通常都是惜字如金。没必要因于解闷乱搞这些,难道只是为了取乐于几千年之后的人吗?又没有什么资本利益关系,没必要歪曲事实的,对不对?”继而他问道,“穴位只是经络循行于体表的孔穴,在体内的部分还有更为复杂的路径,这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我刚要说是古人瞎想乱编出来的,转而一想,倒不如把问题抛给他!“那你说,经络是怎么发现的?”
“是古人观察到的。”他说道,“内观。”
我举起前臂,指着内侧说道:“我知道,内关嘛!”
“所谓内观,又称内视。”他没有接我的话,继续解释道,“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可以看到体内的情况。”
这种说法,我感到十分荒诞,说道:“不可能的!这怎么看?不可能的!”
“还记得在《史记》中,对扁鹊的记载么?”他讲了那个耳熟能详的传说,“长桑君与扁鹊相处十几年,了解得知他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教给了他一套私密的方法。扁鹊照做之后,可以看到墙头另一边的人。用这个方法看病,就可以看到身体内的症结所在。”
我说:“那只是给扁鹊的医术渲染出神秘的色彩罢了!这些传说,不过只是传说而已。天呢,居然还有人信这些?”
“传说神农身体状如水晶,其实,并不是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这是人们的讹传。这种内视术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他说道,“而修炼的方法,就是将身体想作油炉,仿佛置身于太虚之中。于是,就可以看到药物在身体内的运行状态。相传有一本书叫做《胎胪药录》,很有可能就是下丹田的胎息以及上丹田泥丸宫的观照,记录了药物在人体内的运行状态。”
我说:“你还信这些?”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磐,丑色了了分明,勿辍也。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再看看《内经图》、《修真图》……”
我说:“你居然还信这些?”
“这就是冥想,或者说是观想。”他说道,“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在入静的状态下,试图去观想,或许就会成功了。”
我说道:“这也太玄了!简直就如同巫术一般!”
“绝非虚妄。之所以难能去理解与接受,是被固有的说法所束缚住了。而我所说的这些,是在课本上绝无谈及的。”他说道,“请回想一下,咱们刚刚的对话,学院派对中医起源的那些牵强附会的假说,是不是漏洞百出,不堪细看、不值深思?请回想一下,来到这片深山老林中,我们是如何相遇的,难道是偶然的吗?请回想一下,这一程的所见所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都是随意的想当然吗?”
我的意识开始错乱,既往的认知被颠覆得不成样子,仿佛一片城市的楼宇遭受了猛烈的地震一般。
我感觉,脑海中的记忆正在迅速丢失……
【九】
“免费升级至最新版本。戊戊APP第五版,采用最新数据库的AI系统。确定要立即升级吗?”
确定!
一对双胞胎女学生点击了屏幕上的按键,只见删除数据的进度条正在迅速地滚动着。然后又自动下载了最新的程序。
下载后自动安装,轮番显示出制作精良的新版简介说明图片:扩充音乐库,畅听我所想;历史事件与世界名人全记录,这个世界希望能够好好去理解;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轻触即可阅览;新版丛林环境模拟器,更丰富的内容等待探险;中医发展史修订版,让我们重新认知中医的历程……
咚!系统升级完毕!
“你们今天看起来真好看!好好学习吧!将来一定可以继续深造的!”在不变的欢迎词之后,又加入了新的内容,“请输入姓名,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
〓⊙〓 本故事纯属虚构 〓⊙〓
(0)

相关推荐

  • 传统医学发展脉络第一次被整理得如此清晰(一)

    董竞成 刘文先 篇首语: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清晰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比如文学.哲学.农学.音乐.美术以及医学等.这些学科的一个共性就是其发展都具有漫长的演变发展的过程,而且未来 ...

  • 死生之默想

    死生之默想 文/老庄友华 引言: 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就醒悟了:人终归是要死的!那一刻,自己完全懵了,脑子里爆发着剧烈的电闪雷鸣.这消息不像来自外界,应是源于内心,出自灵魂深处.此后很多年, ...

  • 尊重人的中医文化起源

    尊重人的中医文化起源 目前中医式微,认识中医的立学基础,理解生命体验很重要,可以增强中医的自信心,挺直中医腰杆,理直气壮地遵循中医的基本观念.逻辑规则从事辨证论治的临床.不理解中医的立学基础,不知道懂 ...

  • 郑芝环闲话中医(一):中医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应用传统,在没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都是靠中医来维系和保持,一直到现在长盛不衰,这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医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所以才没有被历史潮流所淘汰. ...

  • 穿越中医(一):探索中医的起源

    几千年来,从军医到急诊,都是中医在担待,很给力,至少四大文明古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断了"香火"的国家或者民族! 但,如今,中医已经没了胆量,红红火火.火火热热的中医繁荣背后,是什么? ...

  • 中医的起源与历史第二集

    原创2021-07-20 12:20 ·王波149020615 咱们接着说中医,上回书说到华佗,相信各位都知道,如今安徽亳州流传下来的五禽戏是当地人人都会的养生秘诀.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从魏晋南北朝 ...

  • 中医的起源与历史第四集

    原创2021-07-22 21:35 在历史上,关于中医的起源,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和争论,以下是几种主流观点,我们逐一谈说. 第一种观点:医源于巫.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 ...

  • 中医的起源(三)针灸、经络、占卜、周易、汉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络与占卜的关系远不止那一点,甚至于,二者是华夏文化的起点.甲骨文中有很多字都与之相关,远古时期应该是先有占卜与经络,后有象形造字. 比如:正.征.兆.灼.灸.炊.占.卜.攸.各.咎.俞(shu)脉等 ...

  • 中医的起源(五)《伤寒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接上 失去的定要加倍拿回!自秦始皇焚书后,两汉400年间造书(含自创.伪作.翻作)的总量估计达到华夏全系藏书的一半了. 这就理解了为什么造纸术的发明恰在西汉建朝左右?大量的巨作以及佛经的翻译与造纸术的 ...

  • 中医的起源(四)医书的伪造

    接上 循行的经络就像电子探测器一般追踪人体的病所,一般而言,脏腑之病稍微严重一点都能探测出来,病越重,循行趋病的概率越高,脏腑腐烂者100%的循行趋病. 史料中有"三阴脉乱",指三 ...

  • 中医的起源,趋势与未来(二)针灸经络与占卜的关系

    中医的起源远远久于理论的成型,而且远在<周易>之前,或许与上古占卜术先后产生,也或许经络的发现直接源于占卜. <周易>三十一: 咸(读感)卦,泽山咸,兑上艮下 象曰:咸,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