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节奏

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最近引起了热议。他从“经济、教育、科技创新”三个大方面回顾了2019,提出对未来的判断。其中金句频出,就个人成长来说,就有这些句子:“不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不断寻找抓手,走一步踩实一步,再寻觅下一个抓手,找到自己的着力点,迈出一小步”“你是想赢还是想赢得辩论?”“你是谁?你在干什么?你在为谁干?别人需要你为他干吗?社会会因此而变好吗?”“希望不是未来的东西,而是此刻看见的方式”还比如“苟且红利,你只需要比你周围的人努力一丢丢就够了。”

这些句子极具智慧,当然也很有鼓动性。看完了之后,我真有被打满鸡血的感觉,2020,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2020,我一定能怎么样怎么样。至于怎么样,其实还没呈现在脑海里。

看完三天了,现在回来仔细咂摸,尤其是最后那一句“你只需要比你周围的人多努力一丢丢就够了。”我发现,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你周围的人都已经够拼的时候。
先拿我儿子经常用来激励我——“看看,别人老师当成什么状态”——冯栎钧看书这件事来说吧!从2015年认识她开始,便有意识地关注。2015年,她看书157本,我看了10本;2018年她看书127本,我看了27本。她是我周围的人,从另一个角度说她也不是我周围的人,她总是在远远的方向,让你知道“要加油哦!前面还有更美的风景。”她天天更公众号,点击量也不低,而且有编辑主动找上门要稿子,所以发表文章也变成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不是自我泄气,而是要比她多努力一丢丢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有个伙伴说:“像你这样努力的人恐怕不多了。”其实,真是大有人在。比如艳,静,蓉儿每天学习到深夜,随时总结归纳。我不得行,过了11点再睡,我第二天会一整天都没得精神。比如蒙蒙、冬儿、燕他们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发现机会,我也奈不活。和陌生人站在一起,我都莫名紧张。为了锻炼自己和陌生人交谈的能力,我去路边搭车,被试探着邀请到家玩,我落荒而逃。静和蓉儿在一线,她们总是根据班级情况思考调整方法的运用,总是想出各种各样的招儿让学生动起来。所以,她们带的班成绩杠杠滴,我只能望其项背。比如在行知认识的一个伙伴,40岁跳槽到私立学校,一天火力全开,办班级报纸,经常是凌晨一点左右发圈宣告工作完毕。我很希望取得他们那样的成绩,我也很羡慕他们的拼,但我不能那样做。我要忠实于自己,我的身体告诉我,熬夜于我是行不通的;整合资源我也不擅长。时间是一个常量,不会因为事情没做完而变多。关系是需要去连接的,不去整合就会被别人整合。

上一次跟王蓉姐姐吃饭,她讲到她们到上师大学习,经常都是半夜一二点才睡,早上六点又起——燕姐说这叫早睡早起,她当然也经常做——学习结束后,每个人看起来都已经是疲惫得不成样子。这只是一段时间,问题不大,要是长期这样,那后果真是……

我都不敢继续想了。所以,我还是觉得找到自己的节奏便好,有些人适合熬夜,晚上效率奇高;有些人适合早起,早上一分胜黄金:有些人天赋异禀,闹着玩似的就做得漂漂亮亮;有些人头脑灵活,适合经商;有些人特长在手,有些人善于连接。把视线收回到自己身上,寻找自己的节奏:我适合什么?我有没有比昨天更努力?我有没有比去年更努力?发现自己,不断肯定自己,才不至于失控,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

家中有读书娃,要做到这一点更难。家长一扎堆,看看,谁家的又一次被学校减免了费用;看看,谁家的又获得什么什么奖牌,看看,他家的孩子多优秀啊!这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儿子那愤怒的眼神:“可惜,那是别人家的!”我现在还是会跟他分享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他不那么反感了,我知道是因为我在分享时的心态变了,从而语气表情也跟着变了,就只是单纯地分享。这个社会的资源充足,人人有份;学习培养自己的富足心态,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是更有利于身心的选择。

成功都是一样一样的,成功的路径却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你喜欢(诉求)什么?你愿意为什么付出?然后一直去做就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