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黄氏为保南宋血脉修建漳州的赵家堡
赵家堡,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畲乡湖西硕高山下,今聚居着南宋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后裔。
1990年1月4日《中国文物报》报道:“考之历史,历代王朝灭亡后,改朝换代,尚未见所谓灭国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赵家城实为罕见。”
然而,赵家堡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的罕见之事,并非偶然,他的背后含着鲜为人知忠臣义士的忍辱负重和生命代价。在浦西黄氏历代流传的谱牒中,就有当时当事人黄材(浦西黄氏二世祖,字国栋,谥号文忠)在其暮年之秋为自家谱牒作序。这篇题为《始祖浦东登岸谱叙》的序清楚地记载浦西黄氏先祖“奉命保王,藏匿赵传为黄”的史实。现将其序文内容概述:
1.宋室逋臣:
序文中黄材首先表白自己是宋逋臣,四处漂泊,更需有谱牒记述他的来历。
2.追溯源流:
其先世原籍河北人,避五代乱,迁河南开封,金乱又迁杭州,成为杭州著名黄氏望族。
3.世姻帝族:
其家族世世代代与赵宋皇族联姻。
注:传到黄天从,配宋帝胞妹,公主赵温淑,一品夫人;生子黄材,字国栋,谥文忠,配赵贞静,讳光懿,郡玉公主,系宋帝昺胞姐,诰赠一品夫人,与国栋公同葬于浦西龙奋山吉祥院,即龙海市港尾镇城外村路下社西侧。
4.父子生平:
黄天从,杭州人(1205-1297),后为浦西黄氏始祖,子黄材(1229-1301),登咸淳戊辰科进士,历官大理寺寺丞,转内阁侍从。
5.奉命保王:
胡元猖獗,祥兴元年(1278),随宋卫王赵昺,流亡到广东新会崖山,黄材奉杨太后懿旨,保护郡王赵若和。
6.浦东登岸:
在新会崖山,不到一年,元军大队人马又来攻击,连日大战,情势危急,黄天从父子就与张世杰、许达甫等用16艘船,护王赵若和从崖山港冲出重围,途中遇陈宜中丞相的船,商议往福州图复宋基业。不料,船遇飓风,沉船12只,张世杰殉难,陈宜中船亦破,余4舟,幸存郡王赵若和及黄天从父子等。4舟漂至浯屿岛前,失杠椇,难于行驶,于是从南太武北面港对岸浦东(今厦大漳州校区西侧2公里多处店地村的“象鼻山”下)登岸。
7.匿赵为黄:
元军凶狠,黄天从为了保王存赵,把赵王假冒姓黄,与自己家族同住在一起,黄家为何要做出这样冒险的事,不怕株连九族吗?原来黄天从是依《礼经》“为臣死忠,为子死孝”行事的。当时文天祥已经被囚禁了,陆秀夫也已抱着小皇帝投海殉难,张世杰又覆舟身亡,他们都捐躯报国,表白了他们的一片忠诚。他说:“难道我不能像他们那样保存节操而献身吗?尤其奉制保赵王,赵王活在世上,也许还能一丝希望使宋室死灰复燃。”
己酉年,四川狂民假福王之子造反,于是元兵悬金购王,他害怕自己的人泄漏匿赵为黄的秘密,乃以恩义勉励大家,并韬光敛迹地生活,因而浦西一带的人只知道有黄氏一族,而不知道有赵宋皇室后裔在那里,赵氏安矣!
8.保王志向:
黄天从父子抛祖宗,弃坟墓,冒锋刃、矢石,卧霜服雪,颠波倒浪,间关滨死,使郡王逃脱危难,其志何为——此固余之为赵氏血食计也!
9.悲叹怀旧:
黄材老时,宋事不可为矣,他的父亲去年二月过世,他独自一人处在悲痛之中,对往事遗憾、失望到了极点。他生长在中原之地,也过着宫廷生活,年老却居住在这滨海之陬,过着逃亡的日子。举目山河,又悬挂郡王,每日早晚只仰天号泣罢了!
10.寄托希望:
他写这篇谱序文,是要给后代子孙知道他当时所处的艰苦危险处境,让后代完成他的遗志,拥立赵氏孤儿,知道他的来历。大家应该长笃孝思,尊敬先人,好好做人处事,不要使祖先蒙羞,这样才不会辜负志谱的深意。
11.民族气节:
黄材这篇谱序文写于元朝大德(1298),离南宋于崖山最后败亡19年,然则,黄材在其谱序末,署期不愿用元朝年号,却用甲子年“戊戌年端月望日”。再现他对赵宋王朝孤忠大义的民族气节!
黄材这篇谱序文所述的实在是南宋覆亡时实况的一部分,可以补正宋史之不足,也是这位当事人孤忠义愤、黍离之悲的写照。1994年湖西黄佛主编《湖西黄氏族谱》中,亦同样记载,称《文忠公族谱序》。与赵家堡《赵氏族谱》相校对事迹完全相同。足证黄赵两家记事并非子虚(注:黄材在赵氏族谱中称:黄侍臣)。
浦西黄氏忠孝传家,始终遵循尽忠保王存赵的遗训,把遗训为座右铭,刻在自家的祖庙楹上,代代相传,列几示之。
榜山镇长州:“忠君存赵祀,奉父启黄基。”
漳浦前亭:“忠矣,保王存赵祀,孝哉,奉父启黄基。”
湖西东林:“忠矣,保王存赵嗣,孝哉,奉父启黄基。”
湖西六房:“宋室荩臣保皇存赵祀,虞官命氏奉父启黄基。”
东泗镇东泗村:“十六均支派繁衍君忧臣辱在昔艰辛存赵祀,……。”
“临危受命弃江海处闽南尽瘁保王万古纲常昭日月,应运开宗溯浦西传东泗专诚存赵千秋道义炳乾坤。”
福州连江马鼻儒宅村:“宋室存孤婴杵抗踪百代忠贞犹在,……。”
浦西黄氏大宗祠:“保王存赵祀敛迹韬光当时干济更难张陆,奉父启黄基立规置谱此日箕裘克绍汴杭。”(注:“张陆”,指张世杰、陆秀夫)
上述楹联中,不仅表白了浦西黄氏对宋赵王朝的赤胆忠心,还流露出在“保王存赵嗣”过程中的忧虑、忍辱、艰辛、生不如死的痛苦情感;同时也揭示了浦西黄氏先世为何会在浦东这天边海角里开基,从“忠君存赵祀,奉父启黄基”中就能找出因果关系。为保王存赵,在这种僻静的环境中,是最适宜避难,只要赵王能安全,再苦也在所不惜,因此,就地开基理就在其中(后来,从“浦东”向西越一小山丘拓展,故命名“浦西”,为今浦西黄氏)。
浦西黄氏对赵王“匿赵为黄”秘密之事,代代遵照先祖遗嘱:“保王存赵祀”,勿泄其密,到明洪武年间,虽然元朝被明朝替代了,但是,漳浦一带人们只知道有浦西黄氏一族,不知道有赵氏王族。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一起同姓通婚事,黄明官要娶黄小姐为妻,明官被告上县府,罪在不赦,无奈之下,明官呈上赵氏族谱为证,赦无罪,被明朱元璋准于复赵姓,并为明官二位兄弟封官。赵王族从此复了姓,重见天日。
浦西黄氏为保王存赵,韬光敛迹,忍辱负重,以几代人的生命代价,保全赵家堡赵氏,避过了元朝统治近百年的逆境,黄天从父子虽然没有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同列青史,但孤忠矢志,其忠义奋烈之志,诚可感天地而泽后人!
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2006年冬出版的《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中,追记了浦西黄天从“保宋救主,千古流芳”的事迹。
在1992年浦西黄氏大宗祠修复志庆时,闽冲郡王赵若和后裔贺匾铭刻:“丹心护主,誉铭千秋”。“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浦西黄氏开基迄今七百余年,繁衍近三十代,人口30多万,分布闽漳一带,及粤、台湾、南洋等地。
今赵家堡赵氏血脉,香火能延续相传,枝繁叶茂,实现吾祖在《遗志》中的志向——“此固余之为赵氏血食计也。”赵家堡今有“国之瑰宝”之美称,成了闻名遐迩亮丽景点,带动本地经济的振兴,浦西黄氏无不为之庆幸,欣慰与自豪。
(浦西黄氏守祖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