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代“郎红”瓷器

郎红,即郎窑红,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几经努力,终于烧成,使中断了两百多年的高温红釉再次出现,故名“郎窑红”。

它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完全按照明朝永乐、宣德的红釉来制作的,追求红宝石般艳丽温润格调,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鲜明红艳,是陶瓷花园中的鲜妍奇葩。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谈及红色,自古以来中国人常以红色代表吉庆、祥和、富贵、繁荣、威严,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官吏、官邸、服饰多以大红为主,更有所谓“朱门”、“朱衣”之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比如在婚礼上、春节等喜庆节日上都喜欢着红色衣物,用红色物品来装饰。元时皇家宫廷建筑一律是“朱砂涂壁,红重胭脂”,而民间百姓家的大门则严禁使用红色。由于红色在当时成为权贵之象征,所以红釉瓷器在元代也成为宫廷享用之物。

元代时,景德镇已能成功烧造出釉里红瓷器。被誉为“千窑一宝”的郎窑红瓷器,自元代起便被封建王朝青睐,成为宫廷内陈设、观赏和祭祀的主要瓷器品种。清朝也有着“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的光华,郎窑红瓷器于康熙时期再度盛行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乾隆御制诗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清朝皇室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郎窑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 1300摄氏度以上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在烧制过程中对烧成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康熙初烧郎窑红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若要穷,烧郎红”,由此可见要烧成郎窑红瓷器的难度并非一般,且成功率极低,在郎廷极的主持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这表明当时窑工已充分掌握了铜红的还原技术,在长时间断烧后,技术能进一步提高,更加焕发光彩,十分难得。在高温下流动性大,郎窑红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康熙朝时代的郎窑红有以下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圆式、滚圆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 ”款 。

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烧制环境中,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还原情况下铜呈红色,,但由于古代的窑火、温度条件等控制并不是十分缜密,常常无法还原成红色。如果条件控制不好,窑内的铜会被氧化,进而会呈不同层次的青绿色,这样的问题也无法避免。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是为郎窑瓷器的异类。

(0)

相关推荐

  • (2)最美不过郎窑红,郎窑红瓷器都有哪些特征呢?

    鲜红这种釉,在古代一直是极为名贵的,古代的大红袍一般只有官居极品的贵人才能使用,所以红色为贵色,其二是烧制难度极高,在元代釉里红的时候,古瓷红釉是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因此对窑温的控制十分严格,必须要用 ...

  • 青花釉里红瓷器收藏知识

    青花釉里红这种瓷器,由青花和釉里红两种绘画技艺相结合而烧制出来,既有青花瓷本身的恬淡优雅,又有釉里红的浑厚壮丽.它不但色彩丰富,还能绘制出各种多种图案,因此它的可观赏性和艺术魅力相比于青花瓷和釉里红这 ...

  • 故宫博物院-瓷器18-元瓷-釉下彩-釉里红

    故宫博物院瓷器-第18期 上期欣赏了元代的青花瓷,它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元代的釉下彩瓷技术有高度发展,另一个著名的釉下彩-釉里红在元代达到了很高水准.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元代的"釉里红&quo ...

  • 青花釉里红一路飙升

    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熙末期及雍正.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 ...

  • 青花釉里红瓷器为什么受人追捧?

    就烧制难度而言,青花釉里红远远难于两者单烧.因为青花的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火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要保证青花幽翠不晕,铜红发色沉稳,两者需要取一个适当的温度值. ...

  • 青花釉里红瓷器为什么这么稀有

    目前关于釉里红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史>,当时称其为"紫花坐墩",不过在出土器和传世器中均未得见.目前普遍观点认为釉里红瓷器的烧造出现在元代,一直到清代才走向成熟. 青花瓷 ...

  • 青花釉里红瓷器收藏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修养!

    进入明代以后除了明初还有少量的青花釉里红器物烧造,剩下整个明朝几乎不再见其身影.一方面原因是本身烧造过于困难,另一方面原因是其它彩瓷的兴起,比如五彩.斗彩等等.这些彩瓷的流行限制了明代青花釉里红器物的 ...

  • 青花釉里红有什么价值

    青花釉里红瓷,俗称"青花加紫"或"釉里红",始于元代,流行于明初.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 ...

  • 醉瓷郎窑红

    郎窑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公元1705-1712年)由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烧的御窑瓷器. 郎窑最大的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以后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红釉瓷器是郎窑的惊世之作. 以铜原料作为着 ...

  • 青花釉里红瓷器真伪鉴定进入科技鉴定新时代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 ...

  • 青花釉里红瓷器知识欣赏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