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读书】《民主主义与教育》边读边想(二)

摘录:
保存儿童的天性,除了儿童的天性以外,别的都要通过锻炼搞掉;保存儿童的天性,但是阻止他扰乱、干蠢事和胡闹;保存儿童的天性,并且正是按照它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埃默森 P61
埃默森接着指出:这种对儿童期和青年期的尊重,并不为教师开辟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却立刻对教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巨大的要求。这个方法需要时间,需要经常运用,需要远见卓识,需要事实的教育,还需要上帝的一切教训和帮助;只要想到要运用这个方法,就意味着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了。”——P61
从教育上说,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很大优点,就是使我们能解放儿童,无需走过去的老路。所以,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儿童复演过去和重蹈覆辙中解放出来,而不是引导他们去重演以往的事情。儿童的社会环境是由文明人的思维和感情的种种习惯的行为构成的。如果忽视目前这种环境对儿童的指导性影响,就是放弃教育的功能。——P83
有人以为遗传就是过去的生活不知怎么地预先决定了个人的主要特性,这些特性非常牢固,很难作重大的变动。这样理解就把遗传的影响和环境的影响对立起来,轻视环境的功效。但是,为了教育的目的,遗传恰恰就是一个人所有的禀赋。教育必须从一个人的禀赋着手。某个人有这样那样的天赋的活动能力,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指导者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东西——使已有的东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起作用。他当然不能利用不存在的东西;教师也不可能利用不存在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遗传是教育的极限。承认这个事实,可以防止能力的消耗,以及现在十分流行的想通过教学养成一个人天性不近的东西的习惯所激起的忿怒。但是,这个理论并不决定怎样利用已有的能力。——P84
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能构成这个经验的价值,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P86
机械般的活动,自动的活动,可能提高做某一特定事情的技能。就这一点看,机械般的活动也许可以说具有教育效果。但是这种活动不能使人对活动的意义和联系有新的认识;它只是限制而不是开拓意义的领域。——P88
我们可以把教育看做使未来适应过去的过程,也可以把教育看作利用过去,成为发展中的将来的一种力量。——P89
没有谁能比柏拉图更好地表达这样一个事实:当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按他的自然禀赋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时(或对他所属的整体有贡献的事情),社会就能稳固地组织起来;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现一个人的禀赋,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应用于社会。——P98
学校设施必须大量扩充,并提高效率,以便不只在名义上,而是在事实上减轻经济不平等的影响,使全国的青年为他们将来的事业受到同等的教育。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但要求有适当的学校管理设施,并辅以青年能够利用的家庭教育,而且要求对传统的文化思想、传统的课程以及传统的教学和训练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使所有青年能继续在教育影响之下,成为他们自己经济和社会的前途的主人。——P109
如果学生的每一个行动大概都由教师命令,他的许多行动的唯一顺序来自功课指定或由别人给予指示,要谈什么教育目的,就是废话。——P112
心思就是一种能力,能把当前的情况参照未来的结果,又能把未来的结果参照当前的情况。这些特性就是所谓有目的。——P114
一个人所以愚蠢、盲目或不聪明——没有心思——和他在任何活动中不了解他行为的可能结果的程度有关。如果一个人满足于对结果随便推测,全碰运气,或者不研究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能力就制订计划,他是不完全明智的。这种比较的不用心就是用感情来衡量所发生的事情。要明智,我们在制订活动计划时必须“停停、看看、听听”。——P114
合理的目的是应付环境的一个方法,使环境产生有益的变化。——P116
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P118
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几个特征:(1)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2)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个目的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3)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P119-120
感想:
今天摘录的这些观点中,有三个观点深得我心:
1.尊重儿童的天性,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
3.制订计划时,需要全方位考虑。
其实,这些观点并不陌生。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六大解放,但解放和尊重并不是放任自流。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放不是放纵,尊重不是让学生过激情和奇想的狂妄生活。要利用孩子的禀赋,在有利于他们生长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影响。
杜威多次提到环境的重要性。他说,青少年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激情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发生。(本书P28)
当然,教育的目的不能背离学生的禀赋。杜威指出:指导者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东西——使已有的东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起作用。这个“已有的东西”,其实就是学生的禀赋。《学力经济学》一书中也指出:遗传及家庭资源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学力。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东西”,就看教育者的能力了。但是,这不是教育者个人所能决定的,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统一合力。《学力经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
学力并非只由学校决定。一天中孩子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家庭和学校一样,有时甚至是比学校更重要的场所。
如果公布排名,那么不仅应该公布学校名,还应该附上那个学区享受低保及助学补助家庭的比例、补习机构的数量及营业额等,有关家庭资源的信息也一并公开。这样,大家就能明白,学力并不是只由学校资源决定的。
杜威还指出: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这个观点给家长、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在提出目标时,主体应该是孩子。这是他们所要抵达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