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风格与技法解析—最宜初学的《魏灵藏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风格与技法解析—最宜初学的《魏灵藏造像记》
总第1071期;欢迎关注。
魏碑楷书以其风格多样为当代书坛所瞩目。其甚至超过唐楷,成为当代楷书创作取资最为广泛的学习文本。其技法从生拙到精熟,亦有着广阔的取法空间,大大拓展了唐楷技法诸家体系的审美成规。在众多的刻石遗存中,从风格与技法来分析,大致可分为“平城体”“龙门体”“邙山体”“云峰体”等几种。其中,北魏迁都洛阳后的龙门造像题记与邙山诸皇室墓志最为突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庶民的系列讲座《〈龙门二十品〉风格与技法析要》。在此讲座中,作者将对“龙门体”代表作《龙门二十品》进行风格与技法方面的分析,以期让读者对魏碑楷书中方笔一类的风格与技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此文原连载于《中国书画报》,特此鸣谢!——编者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中唯《法生》用圆笔耳……《龙门二十品》中,自《法生》《北海》《优填》外,率皆雄拔。然约而分之,亦有数体。《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沈著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祐》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荡奇伟为一体。总而名之,皆可谓之‘龙门体’也。”
清方若《龙门造像二十种名录》曰:“若尝细审,敢断《优填王》一种是唐刻,拟易以《马振拜造像记》。”故现在《龙门二十品》中有《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而无《优填王造像》。
下面,我们就对《龙门二十品》中的各个作品分别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标志性作品《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拓片局部
在《龙门二十品》中,《始平公造像记》是唯一的阳刻作品。此碑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孟达文,朱义章书。其书、刻均居《龙门二十品》之首。
已故著名书家启功认为:“龙门造像题记数百种,拔其尤者,必以《始平公》为最,次者《牛橛》,再次者《杨大眼》,其余等之者自郐。”他在《论书绝句一百首》中说:“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所言对我们临习龙门诸刻石书迹大有帮助。
龙门诸刻石所呈现出的古朴生辣风格,是我们以今天“碑学”的视角对石刻效果所作出的审美判断。临习时,在取其恣肆豪迈气象的同时,还要避免滑入粗俗丑恶之途。此外,不要以毛笔徒事模仿工匠刀斧之痕,而要透过刀锋窥其笔法,将石刻遗迹作纸上书写的用笔还原。
方笔重顿、斜画紧结,是“龙门体”的基本特征。这在《始平公造像记》中表现得十分显著和充分。下面即选部分字例,作简要的笔法分析:
1.横与竖
“龙门体”的直画多雄强厚重。横画起收多方整,起笔为藏锋逆入,欲右先左。先向左上方行笔,然后向右下方急转折锋重顿,继而向右侧以提按笔法铺毫行笔,速度不可过快,应以涩取势,得沉着痛快之意。收笔时,提毫向右下急转折笔重顿,然后向左上提毫收束。竖画分藏锋起、藏锋收,藏锋起、露锋收,以及侧入切锋起笔、提毫悬针收束等数种。(见下图)
2.撇与捺
起笔以藏锋逆入与侧入露锋为主。起笔动作及步骤与横画、竖画略同,只是调整了入笔和行笔的方向。撇画在近收笔处,可顺毫行笔,也可逆锋行笔,以增加顺逆、疾徐的变化。收笔时,在渐提渐按或渐按渐提的提按运笔中将锋逐渐收束提起,以保证收笔处的厚实。捺画在近收笔处,多有重顿至笔腹处,再按少提多,渐渐收束,出锋收笔,既有雄厚之姿,又有凌厉之势。间有捺画作反捺者,如“奄”字。(见下图)
3.折与钩
折与钩往往相连,如方折钩、乙钩等。折笔的转折处有方折耸肩与折笔暗转两种。方折耸肩的用笔是行笔至转折处时,毛笔提毫挪位上移,随即侧顿重按铺毫行笔。其转向动作节奏分明。折笔暗转则不必提笔移位,而是继锋颖中线转换方向。在转换调锋时,除掌、腕运动外,还可以辅之以捻管动作,使方折中具圆转之意。单一的钩画,如戈钩、直钩则要在钩的转折处重顿疾提换向聚拢锋颖出之,使钩端锐出而钩基敦厚如蓄势。(见下图)
4.点与提
点有散点、连点,提有短提、长提。虽然其笔法动作较简洁,但要认真做到起、行、收到位,不可轻浮荒率。点要有坠石之感。提有起笔藏锋重顿和起笔筑锋侧入两种,行笔均较快,收笔提毫出锋,得疾涩、动静之宜。(见下图)
当代书法家翁闿运在《谈北魏书法》中说:“至于《始平公造像记》,貌似粗壮,体实灵秀,中含行书笔意。但如果不通用笔之意,学不得法,则扁锋横拖,写成木刻之形,学者宜慎之。”
二、最宜初学的《魏灵藏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拓片局部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无刻石年月。
该碑中有一些很特殊的异体字。当代书法理论家祝嘉认为,《魏灵藏造像》在“龙门”中是最平正的一种,文字在二百以上,最适宜于初学。“最适宜于初学”是说其点画颇能见笔意,描头画角的刻划弊病较少;而且字数较多(连题额达222字),绝大多数文字保存完整,字口清晰。但说它是“最平正的一种”,则不尽然。这从此碑刻字的横画与水平线的夹角明显大于《法生造像》《元详造像》等即可得知。“龙门体”中,斜画紧结是其共性,《魏灵藏造像记》适可作为其典型。
《魏灵藏造像记》带有浓重的隶意。其用笔方起方收,点画锋芒角出,转折棱角觚突,呈现出方整厚重、恣肆雄奇之势态。这势态当然不是毛笔能直接写出来的。如果强行用毛笔去模仿,必然呈现描头画角的弊端。因此,人们对此类作品的学习,主要是师其笔意而非摹其线形。这需要作石刻作品的纸上书写转换,而这种转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方法。方笔点线的起收往往是将起收时的藏锋逆入动作由转笔改为折笔,即通常所说的由“卷”改为“跪”。行笔则加强顿挫,以涩取势。露锋起收与侧锋行笔亦较多,一些竖画有一拓直下的特征,但要注意不可只求痛快而呈扁薄之病。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临习者自可体会方笔、圆笔的各自特征与差异。
《魏灵藏造像记》作为“龙门体”沉着劲重一路的代表,其结构极具特色,斜画紧结是其基本特点。概括其结字特征,主要有五点:一是方整厚重,字中满布;二是斜画紧结,欹侧取势;三是偏旁穿插,避让奇特;四是中心凝聚,撇捺外放;五是上密下疏,重心偏高。(见下图)
总体来讲,《魏灵藏造像记》给人一种“欹而能正”的印象。
作者:李庶民来源:《中国书画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