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华夏春节

概说华夏春节

原创:张万福

节,在词典中有十二种解释,第四种解释是: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华夏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势的民族。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对节气、节令的观察总结。

《春秋命历序》曰:“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当人类还处于混沌初开的时候,人们是以太阳的早起暮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凭据,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尚书·尧典》曰: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尧用羲氏和氏家族中的贤能者,敬顺天理,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以审知时而授民,便于农事。

清代毕沅在《夏小正考证》中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描述为:观象授时。

观象授时,形象地描述了远古时人们获取时间的方法,也生动地反映了先民们在最初定制历法中以天象为依据的事实。

大约二十万年前,当晚期猿人开始直立行走,以洞穴为家,并懂得火的使用,成为“完全形成了的人”(恩格斯语)的时候,他们即对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有了明确的感知。

为此,我们说:远古,炎黄时期,人们即发现了天地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夏商时,古人掌握了春夏秋冬的运行规律;两周朝(即西周、东周)时,人们对节气节令有了更多的认识。东周天文星象学家苌 弘以对天文星象、物候节气超乎寻常的观察感悟能力,即将节令节气总结归纳到八个之多;战国期间,由于楚国人甘德;魏国人石申父等一批天文学先驱者的出现,节令节气迅速达到两位数;至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基本形成雏形。

不得不说的是:人们最初对节气的认识,首先就是从对“春节”的认识开始的。不过这时的“春节”远不是一个节日,它只是一个节令节气的符号。

因为,春季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季节,随着草木发出新芽,当新一轮的“结绳记事”开始的时候,人们也会举行一些有关祈年祭祀的活动。

相传在上古炎帝时代,人们便有一种被称为“春祭”的习俗。后来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被称为:春祭节。久之,人们在春季祭祀的习俗逐渐被固定下来。

如果人们要追溯春节的源头,我认为:这就是华夏民族春节习俗的雏形与最初源头。为此,有知名历史学家说:春节,早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形成。

华夏的先民们很早便创造了自己的纪年方法。在《夏历》之前有《黄帝历》。在《黄帝历》之前,即八千年前左右,据说还有两部更古老的历法——《华胥历》与《伏羲历》。

《夏历》以北斗斗柄指向寅的正月为一年之始,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孟春正月朔日为新年第一天。人们一般将此称为:新春、春节、岁首、元日、元旦等等。

但随着商灭夏、周灭商、秦并六国,各王朝为了显示自己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新朝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立新历。将前朝历法“推到”重来。方法就是:将纪年时间,向前推进一个月。由此,殷商的《殷历》建丑,以季冬丑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下同)为岁首;周朝的《周历》建戌,以仲冬戌月(十一月)为岁首;秦朝的《颛顼历》建亥,以孟冬亥月(十月)为岁首。

从商到周至秦,殷商存续500余年;两周朝存续791年;秦王朝存续15年。三个王朝在一千三百零六年间,都将自己新年的第一天分别定在冬季。

到秦汉时期,冬至过节已成普遍习俗。

西汉时,冬节临近,朝廷要明令天下:“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节时,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各亲朋之间都互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探望,人们都沉浸在“安身静体”的节日气氛里。而原来在夏朝时流行的春天祭祀过节的习俗,在此时已经完全被人遗忘。

商周秦三朝,违背节令时序运行规律,擅改历法,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此时,时序混乱,人们无所适从,严重阻碍农耕生产正常进行。

西汉时期,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造成“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局面,汉武帝为了扭转国家逐渐显出的颓势,决定改历。

落下闳创制的《太初历》重新恒定:孟春正月朔日为新年第一天,并首次将自己认真整理后的二十四个节气纳入新历法中。

时隔一千三百多年后,孟春正月初一过年,重新回归,节令时序才又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局面。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昭告天下,推行《太初历》,并将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即一元之始。但在一些场合也有人将其称为“春节”,如东汉《后汉书·杨震传》就有杨震上书安帝曰: “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记载。南北朝时,“春节”一词也多次出现在一些文献中。

也就是说,春节过年的习俗,早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出现。华夏族最早最初的四个节日即是:春节、夏节、秋节与冬节。

从公元前104年《太初历》颁行起,到中华民国成立止,华夏族人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并在这一天喜迎新春、欢度新年,其习俗在两千多年时间里从未变过。由此,整个民族心里对此也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

1912年,当中华民国决定弃用夏历,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元年元旦时,国民并不买账,仍按传统习惯沿用夏历,并在孟春正月朔日到来时过年过节。此时,国家一时出现了一个夏历,一个阳历,两个元旦。

无奈之下,当时的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只好于1914年1月21日提请总统袁世凯定:夏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袁世凯批曰:“照准”,并转发各省执行。于是,在1914年1月26日(夏历正月初一),人们正式改口将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元旦”改称为“春节”。

从此,中国春节逐渐风靡世界。

二0二一年二月十五日于华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