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地——埃及日記》九·菲萊神廟
曾幾何時,見過兩張令人印象深刻的圖片:一條類似軍艦的島嶼上到處都是高聳的古埃及神廟;而另一張圖片則是一座精美異常的小廟直接浸泡在尼羅河水中,令人神往。後來在紀錄片中獲悉這座島嶼及神廟的名稱——菲萊神廟(注1)。
注1:菲萊Philae,勿念韭菜[jiǔ cài]。
菲萊神廟/WIKI
今天要去的便是這座菲萊神廟,只是從原先的菲萊島搬遷到了Agilkia島。
俯瞰菲萊神廟/Zakaria/WIKI
原來,尼羅河每年定期氾濫四個月,數千年來埃及人民一直受益于洪水期從上游帶來的豐富養分與礦物的淤泥,使得尼羅河沿岸與三角洲自古以來便是理想的農業之地。但洪水同樣會沖毀農作物,枯水期又會導致乾旱與饑荒。對尼羅河又愛又恨的人們想一勞永逸解決這個水患問題,但限於當時技術條件,只能一直望河興歎。
1899-1902年,英國人(注2)興建了阿斯旺低壩。建成後的水壩有以下幾個好處:控制洪水、保障枯水期用水,以此支持日益增加的農田與人口數量;但菲萊神廟也因此浸泡在水中。水壩設計之初考慮有所欠缺,致使1907-1912年、1929-1933年又增高兩次。1946年,水壩的運作達到設計極限后,已無法應對每年如約而至的洪水。
注2:1882年—1952年,埃及處於英國“保護”之下。
1905年的菲萊神廟/WIKI
1908年的菲萊神廟/WIKI
1952年,擺脫英國控制下的埃及納賽爾總統(被譽為兩千多年來第一位埃及本土領導人)決定重新選址建設新阿斯旺水壩。
1956年,世界銀行拒絕對阿斯旺大壩工程進行貸款,納賽爾總統被迫決定收回蘇伊士運河。繼而引發蘇伊士危機(注3)中,英國、法國與以色列相約入侵這一地區,危機解除后埃及人得到了前蘇聯的幫助和貸款。
1960-1971年,前蘇聯設計并援建的阿斯旺高壩完工。埃及的耕地增加30%,整個國家電力提高了一倍。但大壩擋住了淤泥,使得下游的土地不再肥沃、血吸蟲導致的傳染病至今困擾著埃及民眾,同時水位的上漲使得許多古跡遭遇滅頂之災。
1972-1980年,在聯合國的號召下,全世界紛紛行動起來參加拯救古跡的行動中來。整個菲萊神廟被精心切割后,搬到附近三百米外,比原址高二十米的Agilkia島。而阿布·辛貝神廟(注4),則被抬高六十米并重新組裝(次日參觀)。當我們今天看到這些古跡時,可以感受古人與今人的智慧!
動遷中的菲萊神廟/WIKI
注3: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為期十天的蘇伊士危機中,以色列、法國、英國聯合進攻埃及。在美國、前蘇聯政治高壓之下,危機得以解除。此事從此終結英國大國地位,同時鞏固納賽爾政權并收歸蘇伊士運河為國有。
危機導致:
埃及:1650-3000人陣亡,1000名平民死亡,4900受傷,超過三萬人被俘。
以色列:172人陣亡,817人受傷,1人被附錄。
英國:16人陣亡。96人受傷。
法國:10人陣亡,33人受傷。
注4:阿布辛貝神廟與菲萊神廟于1979年一同被評為聯合國世界遺產。
菲萊神廟詳圖/WIKI
乘坐機動小船去往菲萊島途中,時不時可看到湖中的島嶼那是原來的山頭。此情此景想起國內的千島湖,高峽出平湖,必然會淹沒原先的一切。
隨著神廟高聳塔門的逐漸顯現,記憶中的地方如今真切的出現在眼前。登島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最古老的奈克塔尼布一世(公元前379/8年–公元前361/0年在位,注5)涼亭,庭院西面長長的柱廊連接著第一塔門;而東面則是連接ARENSNUPHIS(注:6)神廟與伊蒙霍特普(注:7)神廟之間的柱廊。
注5:個別資料寫奈克塔尼布二世,現採用主流說法。
注6:ARENSNUPHIS是來自努比亞的神靈,在菲萊神廟被崇拜,成為伊西斯女神的“伴侶”。
注7:首座金字塔設計師,左塞王麾下最高階官員,後被神化。具體詳見本人博文之《早期金字塔》。
菲萊神廟愈來愈近
最古老的奈克塔尼布一世涼亭
庭院,北面是第一塔門,東面是ARENSNUPHIS神廟與阿蒙霍特普神廟之間的柱廊
庭院西面的柱廊,共32根
這座膜拜伊西斯女神的神廟最早建於公元前七世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屬古埃及本土最後一位法老奈克塔尼布一世統治時期(公元前380-前362年)。而重要的建築則出自托勒密時期,建設一直持續到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為止的五百年間。在羅馬統治時期,伊西斯女神成了埃及最重要的神,信徒遍佈整個羅馬帝國,乃至包括今天的英國。甚至到了公元550年,羅馬帝國轉信基督教時,伊西斯女神在菲萊神廟依然有一席之地。
伊西斯女神/WIKI
郵票上的ARENSNUPHIS神,前東德/WIKI
走近十八米高的第一塔門,浮雕顯示了托勒密十二世Neos Dionysos(在位時間:公元前80年—公元前58年和公元前55年—公元前51年)重擊敵人。除了這些勝利的場景,還有些小型浮雕展示了法老為諸神奉獻供品。在東邊塔門,托勒密十二世為荷魯斯和奈芙緹絲拿著王國的皇冠,並且在冥神奧西里斯和伊西斯面前焚香供奉。
刻意破壞的痕跡同樣明顯。當羅馬帝國全民轉信基督教之後,神廟便搖身一變成了教堂,而後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又遭到進一步破壞。
第一塔門回望西面柱廊
第一塔門及兩尊斯芬克雕像
遊客們在第一塔門留下搞怪合影
托勒密二世Philadelphus大門,可見稍遠處的圖拉真涼亭
穿過第一塔門,迎面便是第二塔門,內容與第一塔門大同小異。西面是獻給伊西斯與奧賽里斯之子荷魯斯的誕生房。歷代法老都會參加伊西斯女神及其子荷魯斯誕生在沼澤地的儀式,以示自己是荷魯斯後裔,合法的統治者。
第一塔門次入口回望庭院
第一塔門背面
第二塔門浮雕顯示托勒密十二世供奉奧西里斯與伊西斯、荷魯斯與哈托爾
誕生房及哈托爾柱特寫
東面建築窺見誕生房
穿過第二塔門,便是伊西斯神廟。有著十根巨柱的前廊,在基督教時期被改成了科普特教堂,並且在有必要時可以覆蓋上雨棚,至今每根柱子上的“十”標誌依然清晰可見。這些巨柱在一百多年前還是色彩斑斕,在阿斯旺低壩建成后長期浸泡在水中,顏色逐漸脫落。
一百多年前的伊西斯前庭,柱子及穹頂的彩繪令人瞠目結舌/David Roberts/WIKI
前廳巨柱
巨柱特寫
隨處可見的“十”字標誌
前院到聖所的各個入口
聖所入口
神廟最深處的花崗岩聖所,供奉著伊西斯祭祀用的圣船基座依然保留,四周的浮雕完成于托勒密二世在位期間。
浮雕解讀:托勒密二世供奉正向荷魯斯哺乳的伊西斯女神
浮雕內容解讀:
上:托勒密二世供奉荷魯斯(獵鷹神)、塞赫麥特女神(母獅神)、舒(空氣神)
下:托勒密二世供奉奧西里斯(重生之神)、伊西斯(魔法女神)、嬰兒荷魯斯
浮雕內容解讀:
左:戴下埃及王冠的托勒密二世供奉Anuket(尼羅河與努比亞第一瀑布女神)
中:戴藍色王冠的托勒密二世供奉穆特?(禿鷲女神)
右:戴上下埃及王冠的托勒密二世供奉伊西斯(魔法女神)
學無止境,更多浮雕內容有待日後精確解讀
因資料匱乏,神廟很多房間的名稱與用處不甚了解。從各處浮雕破譯后的王名圈可以識別出,墻上內容無非是托勒密二世向各位神靈進行供奉。參觀中,常常發現經過半個世紀河水的浸泡,神廟的石柱和墻壁上有著明顯的水位線,有的浮雕甚至出現了黑白兩色。
伊西斯神廟之誕生房入口
誕生房內呈黑白雙色的浮雕
看看參觀時間所剩無幾,趕緊去東邊的圖拉真涼亭。至於島嶼北面的哈德良門、哈索爾神廟、戴克里先門、奧古斯都神廟.....實在是沒有閒情雅緻參觀。
對菲萊神廟最初的印象便是來自這座涼亭,據悉是羅馬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01月27日 – 公元117年08月08日在位)時期所建造。但考古發掘表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涼亭長20米,寬15米,高15.85米,目前無屋頂。不過建築內的結構表明,原先有木質的屋頂。
涼亭傍邊便是碼頭,當伊西斯女神去拜訪附近的奧西里斯陵墓時,載著她圖案的三桅船便在這裡登陸或離開。
不同角度下的圖拉真涼亭
離開島嶼,在尼羅河上看著菲萊神廟漸行漸遠 ...
尼羅河眺望圖拉真涼亭
參觀時間雖然短暫,但留下的美好印象進一步加深,相信此生很難磨滅。
【連載】
卷一·亞歷山大(上)
卷三·埃及博物館(上)
卷五·開羅老城區
卷六·吉薩金字塔
卷七·早期金字塔
【延伸閱讀:古文明行記】
羅馬(待上傳)
龐貝(待上傳)
印加(計劃中)
希臘(計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