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
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1.1.1 窦性心动过缓
原因不明的黑矇、晕厥患者,进行窦房结功能和房室结功能的评估。
1.1.2 阵发性心悸
发作呈突发突止,未能记录到发作时心电图的患者,了解心悸的原因。
1.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进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与机制,评估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1.1.4 显性心室预激
了解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和(或)诱发心动过速;检出高危房室旁道(高危房室旁道检出时因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故需谨慎)。
1.1.5 终止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部分房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少数室性心动过速(频率较慢的束支或分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评价心律失常风险。
1.1.6 复制某些心电现象,研究其形成机制;对复杂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
1.1.7 射频导管消融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判断疗效或评估等。
1.2.1 食管疾病 如食管癌、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的鼻腔疾病(反复鼻腔出血,鼻腔及咽喉部肿瘤)。
1.2.2 阵发性房颤 检查前近3 d内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且持续时间>4 h,未进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或抗凝/抗栓治疗者。
1.2.3 严重心脏扩大、重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以上)。
1.2.4 心电图有严重心肌缺血改变、近期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1.2.5 急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
1.2.6 严重高血压,血压>200/110 mmHg,且未被控制者。
1.2.7 严重电解质紊乱、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
1.3.1 起搏器植入者,尤其是起搏依赖患者。
1.3.2 已确定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尤其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者。
1.3.3 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1.3.4 持续性房颤。
2 安全性与人员要求
3 操作与检查流程
4 临床应用:诊断与风险评估
5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内容
检查中各部位出现的电生理与心电图变化均与不应期有关,应分别描述心脏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因不应期与前心动周长密切相关,在出具报告时还应注明测量不应期的刺激方式及基础刺激周长。
5.2 心脏各部位功能检测
5.2.1 窦房结功能
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受检时窦性心律情况。
5.2.2 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
房室交接区不应期,房室交接区文氏阻滞点,房室交接区2∶1阻滞点。
5.2.3 房室结双径路功能
快径路顺传不应期,慢径路顺传不应期。
5.2.4 显性房室旁道功能
显性旁道顺传不应期。
5.3 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5.3.1 V1与食管导联同步记录时可了解到心房激动顺序及房室传导关系:
(1)房间传导阻滞;
(2)房性异位激动及心动过速的初步定位;
(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4)旁道的初步定位;
(5)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2)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3)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根据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食管导联与V1的RP-间期及体表导联P-波的形态初步给隐匿性房室旁道定位;
(6)室性(束支或分支折返性)心动过速;
(7)描述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的方式以及窗口,并注明刺激方式与基础刺激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