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苑键弹(14)梦欣:竹枝词猎艳(10)
竹枝词猎艳
★梦欣(郭业大)
(九)
山水自有奇景,风光各自迤逦。但眼中所见是一回事,写到诗里又是一回事。状难写之境如在眼前,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诗家的最终追求。因为此一难度,到了画家摄影家手里便易如反掌。诗人应该有比画家摄影家更高明的艺术造诣,因为诗是一切艺术的艺术,是文学的最高殿堂。那么,诗人应该如何观赏风景,如何摩写山水呢?由以上所举的诗作得到的一条启示是:必须在诗作中独造奇境。
所谓“奇境”,即能够给人以新奇感、能够出人意料而动人心魄的意境。“奇境”缘自风光山水的美景,又经由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与创作激情而再造出来。阳朔人的《西山晚照》中,夕照“青山笼紫烟,丹霞点翠”是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金轮“红透明朝一片天”是想象中的未来人间美景,自然美景与人造美景的融合,便有动人心魄的意境蕴含于诗中。楚成的《东湖竹枝词》中,湖中“月明楼”、“楚天台”、“飞鸟”、“几叶舟”是眼前所见景,飞鸟受“惊”而“啼住”游船是心中想象景,所见景之中融入想象景,便营造出别有寄托的意境来。
独造奇境,当然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捏造,而是以诗人于超脱世事俗务身心闲静之时,触目春光秋景之际,惊异眼前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山水奇姿奇迹,生发出对山水景象的审美愉悦,激起更多的想象和意念,或融入先前积累的生活经验,或融入抽象形态的人生哲理,这样方能写出动人心魄的意境来。
比如,茳芏的这首《游都峤山》,作者在感受都峤山雨后美丽景象有了审美愉悦的写作冲动之后,赋之笔墨吟咏成诗时,便融入了浅显易懂的生活经验。诗人这样写道:
五月都峤新雨后,
峰崖缥缈掩丹霞。
云衣忽被风吹去,
满目含羞捻子花。
都峤山究竟位于何处,似乎无须深究,因为诗人写的不是山的雄奇、险峻,而是雨后云散霎时间触目所见满山“捻子花”献艳的美丽景象。捻子花,是一种南方山野上最为常见的低矮小灌木——山捻所开的花。也许在所有被人关注过并赞誉过的花种中,这捻子花是最贱最平常的了。说它贱,是因为在郊外在山野在海边的山坡上,随处都可看到它成片分布的身影。说它平常,是因为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大都和它有过亲密的接触,摘它的花玩,摘它的果吃,乃至成为童年挥之不去的遥远记忆。“六月六,捻仔熟;七月七,捻仔甩;八月八,捻仔烂搭搭;九月九,捻仔甜过酒。”这样的童谣,或许会在许多从山村走出来的人们心中积淀为怀念故乡的情结。海南雕塑家兼诗人卢鸿基有一首《童年》诗便这样写道:“童年随牧戏山坡,作孽也曾探鸟窝。吃果时夸倒捻子,赏花不顾曼陀罗。”倒捻子,便是山捻。尽管是遍地野生而贱,但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桃金娘。每当几阵夏雨过后,漫山遍野的山捻开出浅淡粉红色的花朵时,那一抹清雅秀丽的美色便让人见之怦然心动。苏轼谪居海南时,曾用“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的文字来写它。茳芏显然也是被这“红鲜可爱”的捻子花击中脑海里那一根审美神经。那么,诗人如何描写捻子花的美色,又如何以捻子花的美色来衬托都峤山的迤逦风光呢?
此诗首句先点明一个特定的时刻:入夏一阵新雨后。此时的都峤山,被一层薄薄的雾霭笼罩着,露出“峰崖缥缈掩丹霞”的朦胧美景。但最动人心弦的是这一层雾霭被风吹散之后,那霎时所见的成片淡红淡白的粉色花姿。为了更生动地再现这特定瞬间捻子花“红鲜可爱”的美色,作者调动了脑海中积累储存起来的生活经验,用拟人的手法,别出心裁地以“身上薄纱脱净走光,美人酮体含羞尽现”一幕让人大饱眼福的场景来比拟,妙不可言,美艳至极而不失轻薄,堪称经典。而都峤山的风光,也由此令人刮目相看。
茳芏这首诗,是在叙写山水美景时融入生活经验的一个成功范例。爱国者有一首《长白山望天鹅火山石林》,则是在融入生活经验的同时也融入人生哲理,把一幅自然的山水美景写成俗世的骇人奇观:
雷公一错祸无边,
劫火燃根忍万年。
绿梦凋零心未死,
至今含愤指青天。
作者写的这个望天鹅火山石林是长白县境内的一个自然风景区,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望天鹅山是一个巨大的中心式喷发和溢流的玄武质火山锥,火山喷发时溢出的地下岩浆形成了熔岩台地,悠悠岁月的风化剥蚀,造就了一条绵绵数十公里的玄武岩大峡谷,峡谷之内怪石林立、飞瀑竞泻,景观非常独特。景区内各色形状各异的玄武岩所形成的石壁、柱峰,其柱状节理十分清晰,横向的犹如天梯,放射状节理则似孔雀开屏,纵向的外形多为四棱或六棱体,排列紧密远看恰似一片石林,而横向排列的便如被压进大山里只露出头端的成千上万的枕木。如此迷人的奇特景观,正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但诗人在观赏了这一独特的山水奇观之后,却引发了一连串的联想,于是,乃用移情入景的手法,有意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说成是“雷公”的一次失错。借此,便顺理成章地用饱含悲壮激愤的诗句“绿梦凋零心未死,至今含愤指青天”来形容火山石林的惊心动魄景象。与其说是诗人欣赏山水美景,不如说是诗人借观景而惊叹灾难受害者所显现的顽强意志与巨大生命力。这是一种屹立在心灵深处的奇景,诗人把人间特有的情性及其蕴含的哲理巧妙地融进了自然景观之中。
但此诗传递的情感又似乎不只是单纯欣赏自然风景而已。为什么诗人把这人人赞美的地质奇观说成“祸无边”?为什么不说谁谁“一怒祸无边”而说“一错祸无边”?诗人似乎别有所指,另有暗喻。
自然的风景,有时也和世上的事情一样,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价值观去看,结论便不一样。好比勇敢可以被人说成莽撞,宽容可以被人讥为软弱,泛爱可以被人誉为风流,奸诈可以被人尊为有能耐等等。火山石林,就观赏价值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奇景。可是,换一个立场,它就是生态环境的大灾难。万年千载好不容易生育而成的绿色世界,在一瞬间化为焦炭,又要经过多少千辛万苦才能在焦土熔岩中长出些小绿色的幼苗来。对于绿色世界的弱势群体来说,不就是“祸无边”么!
至于这“祸无边”的起因,是“雷公”的“一错”,还是“一怒”呢,值得推敲。就文学意义来说,“一怒”的艺术效果远胜于“一错”。“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淮南子》记载的这共工一“怒”所造成的“祸无边”,就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十年文革,也是一场“祸无边”的大劫难,在其起因的史实追溯中,似乎也与谁谁的“一怒”或“一错”有关。那么,诗人为何不用文学意义更深刻一点的“一怒”而用“一错”呢?原来,“一错”可以无心,“一怒”必定有意,在这“无心”与“有意”的斟酌中,诗人选取前者。可见,此诗的写作,作者的用意十分深婉。
但值得探讨的是,这种宋人最为擅长的以议论入诗的写法,一向受人诟病,好诗是否应该离逻辑思维远一点呢?
作者简介
梦欣,本名郭业大,网名汉景天、星光老人。自号品艺茶庐。籍贯广东潮阳。曾居深圳,现居旧金山。194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大历史系。曾执教于潮阳一中,后离职自谋职业。自小喜好古典文学,七十年代师从邓其熙先生学习文艺创作,有诗词作品及诗词评论差可交流。
————————
挑战古诗词
————————
诗苑键弹 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