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第7期 | 我就是那个蜗居了10年9平方米阁楼的人
写作者:爱野
被访者:小员外
快乐的童年总有歌声相伴。
我的童年没有歌声。基本上是在一个阁楼里度过的。
我不觉得这是坏事,至少会对房子的价值点判断上很有主见,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要不是有这么一段,今天也不会特别努力想换到一个特大号的房子里去。
1
一家三口住在阁楼里
我从小的居住环境呢,用现在的话来讲,配套设置一流,居住环境五流。
父母带着我住在上海新天地附近的一个筒子楼里,我们一家三口“蜗居”在一个9平方米的阁楼里,这还是父亲的单位借给我们的。
一共只有三层的房子,我们家就住在第三层的阁楼里,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没有楼梯。
是的,我们在房子的外面搭建了一个直来直往的梯子,现在想想,跟这样的往事挥别,已经快30年了。
好像也没觉得特别辛苦,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我只记得,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
好在,我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的生存环境,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她特别有感触地说,怪不得我们小时候去上海走亲戚,要错开时间,因为一个房间容不下那么多客人。
我的回忆瞬间就被拉回去了。
差不多整整十年,我们才告别了阁楼的生活。
2
蜗居进化史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分到了第一套房子,15平方米。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这套房子还是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可是我们毕竟有了自己的房子了啊,而且宽敞了好多!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起来,房子不断升级,慢慢有了40平方米,后来居然分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
我居然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这简直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1998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家分到的房子是78平方米的,也是手里唯一一套房子,我父亲果断花了几万块钱一次性买断。
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带感的一次投资,话题性强到可以穿越,只要在任何有亲戚在场的饭局上,他们都“事后诸葛亮”般肯定下自己当年的投资价值。
因为买了没几年,就动迁了。
3
对房子有天生的执念
后来的节点,基本上都踩对了。
2002年前后,我们家决心买一套大房子,拿着拆迁款,又贷了一些,在当时的卢湾区买了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我特别理解我爸妈对房子的执念,从小住9平方米的房子怕了,想买个宽敞点的,我特别支持。
2009年前后的时候,我要结婚了。我们跑到浦东花100多万买了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当时的规划特别好,可以周末去父母家蹭饭,没事就过二人世界。
计划不如变化快。二人世界还没怎么过,就升级成三个人。
大家果断商量了下,于是决心跟父母住在卢湾的房子里,一家五口有个照应。我们家三个爷们儿,基本上还是很有风度的,大部分事情,都让着一家之主们。
浦东的那套房子就拿去出租了,我们过日子呢,精细化操作的思路还是有的,每个月租金在6000左右,但是房价一路攀升,房子总价在500万以上了。
可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住着住着都还是觉得挤了。
也真是奇怪,9平方米的时候真没觉得挤得慌,现在反而挤了。
我妈超想有一个大院子,能在院子里搭建一个凉亭,我也没有想到,她有那么“膨胀”的人生梦想。
2015年下半年,大家拼凑了下积蓄,去淀山湖买了个联排,250平方米左右,200万出头。
我们决心满足她的梦想,让她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