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修生 | 最美的歌谣

最美的歌谣
文|余修生

最美的歌谣,是能留在人骨子里深情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往事。是打上了时代印烙的风景,那略显稚嫩的童真童趣,成为一道永不消逝的电波。
峥嵘岁月,人生过半。抚今追昔,回忆从前:翻江倒海忆童趣,珍贵照片印心间;年年岁岁花相似,蹉跎时光已中年。那古老而遥远的乡村,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阡陌小路上留下孩子们的脚印,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伴随着鸡犬相闻和人们热情招呼之声,久久不能忘怀的,伴着我成长的依然是美丽的歌谣。
儿时的村庄,烟雾袅袅。鸡叫的黎明,牛耕的吆喝。迷失的羊羔,狗吠的黄昏。这是儿时永恒的记忆:农村真真切切的场景,地地道道的原本生活。
伴随着岁月的长河,我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看着那尽收眼底的农田庄稼,绿油油,黄橙橙,绿黄相间;夹岸两侧,桃红柳绿,实在是美不可言。使人流连忘返的根本所在, 是领略了自然风光的内涵,深切领会了大地主宰万物之时,包容了一切众生的善良胸怀。
在时光的隧道里,我捕捉着零零碎碎的生活碎片,我热爱生活,热情满怀,是生活给了我自信和刚强;我热爱自然,热血沸腾,是自然告诉我有志者事竟成人生前进的真谛;我热爱祖国,繁荣强盛,在百毒不侵强大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着制度的优越和“一带一路”的精美出彩的宏伟蓝图。
这些曾经的美好理想和志向,都留存在我记忆的长河里,五彩斑斓,牵人思绪。这些催人奋进的激励和祖国建设的辉煌业绩,会伴随我的一生不断探索,催我奋进中,给我自信和力量,鞭策我继续砥砺前行,永不停歇的坚强动力以及决心和必胜信念。
小时候的儿歌,咿咿呀呀的奶腔,满脸通红一本正经的认真。还有那十足的摇头晃脑,酷似学究的神态,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的表情,似乎是满腹豪情凌云壮志,此情此景,从心底里黯然滋生。老人们一把搂住稚嫩可爱的孩子,无限爱抚的神态,喜不自禁的在红彤彤的脸蛋上,使劲的亲了几口,留下了几朵美丽的花瓣。
张桂荣是我的祖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她不畏艰辛,顽强拼搏。历经了困难岁月的洗礼,经受了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的动荡时期,是个吃过苦挨过饿受过冻的人。她清晰记得八岁那年,自己离开父母,风寒露宿,沿路乞讨,在河南许昌陈家庄老员外的庄园里,暂时收留为落脚逃命之地。
在饥饿战乱的时代,老院外动了恻隐之心,勉强收留她,做了家中杂工,实则是童工。在那个时期,没有人会顾及这些,穷人遍地皆是,有个活命有口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感觉这就是幸福降临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跟大富大贵的贵族一般。她寄人篱下于陈家庄,苦难度日整整五年的光景。这五年来的日日夜夜,可谓是提心吊胆万分细心,稍有不慎,就有挨打挨骂的危险。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西落,如此往复昨天的事情,枯燥、无味、劳累、心酸、痛苦、饥饿、疾病,还有人为的刁难。更多时候,是两头不见日头。天不亮就出工,天黑了才回来。年轻人没有这种体会,认为是故事是天书。打工一族,大多数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格局。
当年由于遇到天灾之年,无计奈何之下,十三岁又盲从众人,奔走南阳,走进大余营,扎根大余营,生根大余营,在此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大余营辛勤劳作生活了一生。她一辈子勤俭节约节衣缩食,从来不铺张浪费,也从不随便倒掉剩饭剩菜。
贫贱不夺其志,富贵无愧于天。在奶奶勤劳俭朴的影响下,我的父亲和几个姑姑,都学会了节俭不浪费的生活。以至于长大结婚,娶妻生子后,教育孩子也践行这些好习惯,永志不忘这些优良的传统。他们从来不嫌弃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从来不抱怨饭食质量的好坏。凉水烧成开水,生米做成熟饭,能够填饱肚子,腹内不在咕咕乱叫,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祖父和祖母,从小在苦水里长大,历经苦难岁月的沧桑磨砺,练就了一副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打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感的创造性的生活模式。他们更是做到了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多了多吃点,少了就少吃点。不够吃的时候,干脆就说自己不爱吃这个……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让孩子们受一点儿罪。这些善良优秀的家风,淳朴纯真的教导,入心难忘的影响,连着人间的至诚真情,在家族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常言说:大人盼麦罢,小孩盼年下。这话一点儿也不错。大人们半年辛苦半年甜,三夏大忙之后,尽是轻松惬意自由自在的生活。农人们看着丰收的粮食,喜不自禁的表情,荡漾在红彤彤的脸上。小孩子机灵的很,喜欢过新年。在特定时期里,因为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人们才舍得给孩子们制作新衣服,新鞋新帽子新围巾。孩子们对过年充满了期待,只有过新年才能够穿新衣,戴新帽,吃年糕,吃大肉,过年还有压岁钱。小孩子在这个时刻里,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腊月。家家户户忙碌起来,为新年做充分的准备。那时候没有屠宰场,更没有牲畜监测站。老百姓杀猪都是自己家里,用剩菜剩饭养大的猪,据说这种猪是自然长成的猪,肉质好,吃着也香,不过生长期过长,一年两年才够称。
后来,有了猪饲料,加上了添加剂,仔猪喂养三个月就可以出栏了,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反而变成了真实的现实。这些现象的发生,变更了人类的生活规律,打破了常规思维甚至是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同时,对人类身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对自然界事物链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冲击。
农村人家大多不用请人,自己动手,都会“杀猪”,充当“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利索的屠夫。磨刀霍霍,杀猪宰羊,杀鸡宰鸭,热热闹闹,一片过节的喜庆祥和景象。
人们脸上带着笑,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小孩子围着看热闹,胆大的轻轻摸着这些为过节而被宰杀的牲畜;胆子小的,站在远远的地方,极目眺望,看着胆大的同龄人,吹着被割下来的猪水泡,把里边的液体倒出来,用一支通气的竹子筒,插进猪水泡的一端细肠里,鼓动小嘴,憋红了脸,使劲地吹着,吹着……
一直吹到西瓜大小的时候,找来一根细线,紧紧地拴住。水泡表面,看上去很薄,非常清晰的看到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被气填充的样子,好像就是一个水球上镌刻的精致花纹一般。细线的一头拿在手里,被同伴们围着看着,你一脚我一脚,像踢皮球似的,一下,两下,三下……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这些水泡,风干后,很好玩儿,踢起来呼啦啦啦作响。小朋友可以传递着玩儿,就像轮流值班一样,每次都机会获得主动权,真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不远处,一群放学的小孩子不停地唱着儿歌,蹦蹦跳跳,活波可爱的样子。显得活力四射。成群结队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起歌谣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真情是一种甘露,我留恋不已;亲情是一种滋养,我倍加珍惜;朋友是一种财富,我非常在乎。童年是一种回忆,甜美到心里。听到这些动听的歌谣,美妙的旋律似乎触动了我的灵魂。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美好而甜蜜,难忘而惬意。小孩子三五成群,吃饱了饭,快活的走出来,在广场上,在沙滩上,抑或是成群结队喊着,叫着,跳着,哈哈笑着,开心的做着各种游戏:丢沙包、捉迷藏、老鹰捉小鸡、天地靠、抓石子、跳绳、蹦蹦跳、呼啦圈、推铁箍。畅想童年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父母呵护,悠哉悠哉。
纵观奶奶的一生,我觉得经历一次灾难,成长一次心智;经历一次磨难,方知活着的意义;遇到一场大病,才能珍视健康的重要。生死关头,轻重自知。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健康康的体魄,勇于开拓进步的决心,一切困难就会望而却步,一切艰难险阻就会迎刃而解。过平常人的日子,不求吃香喝辣,不求买好穿贵,但求平平安安不吵不闹,和和睦睦,有说有笑,自然开心,有情有爱的日子,拾起诗和远方的颜色。
现在社会进步,科技飞速发展,人们都在争分夺秒,你追我赶,热火朝天。一天下来,人们不觉得身心疲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创造工作成果,体现着人生的价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世界,最不能低估的就是人的实力,最不能高估的就是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这样,就不会有目中无人,也不会有自作多情。承蒙家族厚爱,挖掘村史的万丈豪情是我人生中不懈的追求永不改变的誓言。苦难家史一桩桩,蹩脚之作跃纸间;愈挫愈勇真实干,豪情满怀谱新篇!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旧时往事,历历在目,字里行间,字字心酸;社会发展,时代光鲜,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忆苦思甜,勇往直前,民富国强,国运亨通。疫情当前,国人抱团;一声指令,全民服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攻克难关;决胜千里,稳操胜券;时代英雄,人民传颂;家国情怀,兴国安邦。正如毛主席所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苦难的日子过去了,一去不复返。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美好。世间情,亲情大如天,深情深似海;尽孝心,百善孝为先,文明得传承。
优美的旋律,动人心弦。美丽的歌谣不时在我耳边响起,我站起来,眼望着窗外,看见三五成群的孩子,唱着好听的歌谣。不由得使我又想起我的童年生活。不时又传来有趣的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儿时的春节记忆,穿新衣,戴新帽,欢天喜地过大年。幸福的滋味荡漾在脸上,开心的笑脸像花儿一样。如今我人到中年,父母安康,孩子活泼,虽然也丰衣足食,人生无忧。然而适逢新年,重拾记忆,细细品味中,却怎么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

曾致力于写作二十余年,以散文、诗词,中篇报道,纪实文学,家乡史记为主。始终热爱家乡,感恩父母,挖掘村史,铭记家史,砥砺前行,牢记使命。用敬畏之心敬重语言文学,用文字诉说生活,用善心真情描绘原本的生活。倾力挖掘民间原汁原味素材,书写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热情赞美讴歌发展福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余修生 |  又到清明雨纷纷

余修生 | 家乡的石榴熟了

余修生 | 家和万事兴

余修生 | 家乡的井龙王

余修生  |  闪闪发光的车轴

余修生  |  我的姑妈余瑞莲

(0)

相关推荐

  • 最忆儿时年味欢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到了年末岁尾,在这个冰雪融化渐趋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驻足街头巷尾,聆听旧年渐行渐远的步履,呼吸着日益浓重的新年气息,承载着游子对家的思念和团 ...

  • 紧急通知!养猪人请速速回老家!因为马上就要…

    紧急通知 还有4天就到大雪了,又到了年底,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又是乡下里年猪肥滚滚之时,一段浓浓的记忆涌现出来,在外好多年都没有回家参与过杀年猪了,回忆起小时候老家杀年猪.吃全猪宴.做腊肉腊肠,满 ...

  •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记忆中杀年猪

    记忆中杀年猪 王 斌 立冬刚过,一阵阵猪的叫声把村庄搅得沸沸扬扬,让人心暖洋洋的:杀年猪了! 乡村童谣中唱到"孩子孩子你别哭,明天就宰大肥猪,孩子孩子你快睡,妈妈给你盖花被".在孩 ...

  • 记忆中的老家年味儿

    感动于广告中的过年团聚,二哥想起了童年在鄂西北过的年,仿佛依稀回到当年的场景. 鄂西北农村的风俗,过年通常都会杀年猪. 杀年猪通常都要请来专业的杀猪匠,亲戚邻居先把猪捆起来,然后把猪捆在长条桌上,猪在 ...

  • 儿时年味知多少

    又是一年除夕. 窗外的蒙蒙细雨正在润泽龙凤大地,墙角的几株梅花也吐出了些许春意,周遭的爆竹声声未断,林间的鸟儿腾跃不止,外面的世界似乎是极热闹的.但小区里却特别安静,安静得几乎没有匆忙走路的步声,也鲜 ...

  • 这个错误,大多数家长经常在犯却不自知,后果很严重!

    文/舒宥善 文章还要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曾子杀猪的故事.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逛街,儿子跟在后面哭着嚷着要跟着去. 曾妻就说:"你回去吧,等下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小孩子很开心的回去 ...

  • 魅力太行·河北·刘振辉 ‖ 记忆中的年味

    文/刘振辉 幼年只知道农历,长大工作后却都是按照阳历历法的规律,但每到进入严冬,就又开始掰着手指头 以农历来计算时日.  腊月初十刚过,空气中盘旋了过年的气息.在外打工的人们开始陆续回家,勤劳的家庭主 ...

  • 乡情||【母亲唠叨是最美的歌谣*外三首】(江惠文学)

    水调歌头*盟鸥 [宋]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 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

  • 余德耀美術館日記

    作為喜馬拉雅美術館(下稱喜美)志願者團建活動,參觀余德耀美術館並與其館員及志願者交流,成了一項有意思的安排. 雙方美術館館員及志願者合影 坐落在浦江西岸的余德耀美術館,是印尼華僑余德耀先生創辦的民營美 ...

  • 余修生 | 我的姑妈余瑞莲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我的姑妈余瑞莲 文|余修生 我的姑妈,名字叫余瑞莲,是我父亲的大妹子,是镇平县大余营村余氏家族的好姑娘. 我的姑妈,婆家是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村,姑妈是吕氏家族吕家的好媳妇 ...

  • 余修生 | 闪闪发光的车轴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闪闪发光的车轴          文|余修生 在我的老家里,至今还存放着一个旧式拉车的下盘.它是有两个轮子,两个车胎,两个半截车轴,一个轴筒组成.说起这个拉车的车轴,还有 ...

  • 余修生 | 家乡的井龙王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家乡的井龙王 文|余修生 镇平县张林镇大余营村,是我可爱的家乡.这里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村里阡陌交通,风景秀丽.据传说,村里的水井里居住着人人敬畏的"井龙王&q ...

  • 余修生 | 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  文|余修生 常言说: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旺. 邓州市穰东镇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是闻名遐迩的服装批发大世界.传说自明清时,就有"商贸辐辏,商户千余家,为邓之首镇"的说法. ...

  • 余修生 | 家乡的石榴熟了

    家乡的石榴熟了 文|余修生 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吉星高照,天赐吉祥:秋到神州,家乡石榴熟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缘认识了一位文友,据说,是在一家上市的大企业做经理工作的知识型女性.她智慧聪颖,善言 ...

  • 余修生 | ​又到清明雨纷纷

    又到清明雨纷纷 文|余修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读着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细细品味着作者恰逢细雨,春衫尽湿,以及触景生情的复杂的心情.不知不觉中,现实生活里又到了 ...

  • 余修生 | 母亲

      母亲 文|余修生 我的母亲姓杨,叫杨名申.是邓州市穰东镇刺柏树赵庄,杨氏家族里的姑娘.由于姊妹多,闺女中她排行老四,人们亲切的称她"四姑娘". 我的外婆叫张文甜.是我母亲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