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孔子请下神坛,还老师一份真实——教师节特稿
本周末,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来临,学生们在欢呼要为敬爱的老师庆祝节日,而一些老师却惶之恐之,戏称教师节为“教师劫”,大致原因如下:
其一,上级有要求,不许收礼,但是家长和学生感恩,总想通过礼物来表达。如此,拒之不恭,收之不安,特别是一不小心点到了家长的微信红包,如之奈何?
其二, 即使不送礼,家长们的节日问候也会在QQ群、微信群里满天飞舞,不回复感觉不礼貌,一一回复又觉太累,如之奈何?
其三,每逢这个节日,网络上某些人就会用个别师德败坏的个例,来对整个教师群体进行道德拷问,对大多数兢兢业业的老师来说,自然会感到百口莫辩,内心苦楚又诉之无门,如之奈何?
一个本该老师们欢天喜地进行庆祝的节日,却变成了老师们的“劫日”,究竟是谁之过?
原因当然有很多,笔者经过一番思索,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孔子。
人们把孔子包装成了道德模范,然后又把孔子作为老师们学习的榜样,于是,老师们便被要求做道德模范。
我觉得,这,就让老师们太作难了。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孔子的称号(封号)吧: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完美吗?太完美了,又是圣人,又是先师,还是皇帝——如果以此为榜样的话,谁来给老师们个皇帝当当?老师那么多,皇帝只有一个,是争个头破血流呢,还是工业化生产皇帝头衔呢?
实际上,孔子的道德标杆,是后人想象的而已,是根本不存在的。孔子,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比如,孔子也会收礼。
《论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翻译:孔子说,凡是那些送了十根腊肠(束脩)以上的学生,我都是很尽力的教了。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行师礼重,说明你有诚意,所以我就认真教。
这其实是自然社会、人类社会的一种平衡法则,得失平衡,如果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换成谁也有受不了的时候。
比如,孔子也会发牢骚,批评学生。
《论语》载:“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翻译:只有你们这些人(子路、子贡)和那些乡村野夫最难伺候,稍微亲近点你们就无礼,稍微疏远你们又就会抱怨。(子路子贡提问关于勇和恶的问题,孔子认为是在挑战他,所以说他们无礼)。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翻译:宰予大白天(课堂)睡觉,孔子说:“朽坏的木头没办法雕刻,涂满粪土的墙面没办法刷白,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惩罚责备都没什么用!”
比如,孔子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不是完美的。
《论语》记载: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过目不忘,不厌倦学习,教导人不感到累,这几样我一点也做不到啊。
“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翻译:人生没有目标,也不想去讲学,听到道义不去遵循,不好的毛病也改不掉,这都是我的心病啊。
比如,孔子也会气急败坏、情绪失控。
《论语》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翻译:孔子一行在陈地被围困,粮食断绝了,很多人生病了,也束手无策。子路生气的对孔子说:“当领导的(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当领导的(孔子自称)现在固然穷困,但是你这样的下等人(小人)穷困的次数多了去!”
比如,孔子也曾经被外界诱惑,不专心工作。
《史记》记载,老子对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翻译:丢掉你高傲的神态和过多的欲念,矜持虚伪和志向太多对你没有好处。
为什么老子要这样评价孔子呢?原来,孔子的理想,是做一名“君子”,也常以“君子”自称。君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高官,就是领导。因此,对孔子来说,讲学只是他暂时的谋生手段而已, 四十岁以后他就不专心这行了,拜访权贵,周游列国,总想着谋取一官半职。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要吃饭,也有好恶,还有脾气,还有欲念,“万世师表”尚且如此,你又怎么能第普通的老师们提太高的道德要求呢?
现在的很多老师比起孔子来,相同的是教书也是个人谋生手段;不同的是,很多老师是真的热爱教学工作,呕心沥血,在这一行一干就是一辈子,桃李满天下,不止三千,比孔子可是强多了。
然后,我们再回到“教师节”。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每一个老师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应该是被社会首先认识和接纳的。
每一个普通人,在过节日时如果能够收到一份礼物,那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老师当然也是如此。老师在”教师节“一切的担心,一切的劫难,其根源在于:上级不允许老师收礼。这,不是违法人性吗?
如果说担心节日送礼会带来“腐败”,那政府可以对公职人员收送礼制定一个上限,比如100元?50元?这样家长学生可以心怀感恩的送,老师们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收,大家都开开心心,其乐融融,“教师节”名副其实,“教师劫”也自然消失,皆大欢喜,不亦和谐乎?
至于教师队伍里少数师德败坏的害群之马,我们要批评,要警惕,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老师也是普通人,但素质要高于多数人,各行各业如果评比纯洁度的话,我想老师一定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