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刚”(葱油饼与星巴克的故事)

1 星星之火

这几日,筹备“爱悦慧心理工作室”实体店。

不知是要佩服自己的勇气,还是要责怪自己的愚蠢。

经济不景气,大街上,关门歇业的店铺,随处可见;而心理圈内盈利赚钱的案例也很少。

我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传说中的有钱任性?

恰恰相反,准确说,我离破产不远了。记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男主角掏出手中仅有的24美元时,宣布自己破产了。或许,我手里的钱也就多几个24美元而已。

比他轻松的是,我没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独自抚养;却还有亲人的鼎力支持。所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点燃星星之火。

刚需 VS 可有可无。

昨天,穿着T恤、牛仔裤,走进写字楼物业管理中心租房处。

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扫了我一眼;以他“阅人无数”的眼光,我绝对不像是他的客户(无疑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于是,他毫不客气地道,“我们这里都是半层、一层的租,那种百来平的,我们不租。”

我厚着脸皮问了问价格。他说,每平方米2.5元/日;如果是100平,一个月租金则是7500元。半层,400平左右,相当于3万元每月;一层,则要6万元。

我问,都是什么类型的机构,能租这么大的场地?

他说,大楼的11、12、13楼,都被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租满。

辅导班果真有钱,房租加人工费,一个月运行成本都得十几万。

可想而知,摊派给每位学生身上的钱;辅导班的学费高得离谱。可是父母们,还是愿意花钱,眼睛都不眨一下。

在中国,学生补习功课与新婚夫妇买房子一样,都是刚需。再贵,也得买。

下电梯途中,果然遇到了很多刚放学的孩子们,背着大大的书包,身体深深往前倾,低着头,弓着背,上楼。

3 葱油饼与星巴克

走出写字楼,站在广场上。6点多钟,正是下班高峰期。

广场前的公交站台上,一辆接着一辆公交车,慢慢悠悠行驶过来。车厢拥挤不堪,加上归心似箭,乘客们没等车停稳,便争先恐后地往外挤。

站台边上,有几个移动小吃摊,有烧烤,臭豆腐,葱油饼。下了车的乘客们,纷纷凑到摊位前,尤其是那香飘十里的葱油饼,吸引了最多的人。

广场上,一家星巴克咖啡厅,显得有些落寞。露天座椅上,没有几个人,店堂里人也不多。

刚下班的这个节骨眼,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一个葱香四溢的大饼的确比那苦哈哈的咖啡更诱人。

这时候,葱油饼是刚需,星巴克则是可有可无。而刚需总是受欢迎的。

看着葱油饼和星巴克的不同际遇,我想到了自己的事业。

我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与刚需相关的事儿呢?想要赚钱,当然是做刚需的好。

为什么非得做“可有可无”?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们的刚需。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则是可有可无。 

4 可有可无,坚持着,也许就成了刚需。

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金字塔,表示人有5个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了底层需要,才会有向上发展的要求。

刚需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相信,或许再过5年、10年,家长们不再会对提高成绩的学习辅导班趋之如骛,而是会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就像20年之前,或许中国市场上,星巴克寥寥无几。现在,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广场都有一家星巴克。

对于饥肠辘辘的人,葱油饼比星巴克咖啡更加诱人。可是,当每天都吃葱油饼,偶尔换换口味,咖啡配牛奶,也是不错的选择。

任何坚持都不是没有意义的,百炼成才能成“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