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及功效
曲池穴功效与作用
曲池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经脉气所入之合穴,在五行中属土,具有清热解表、祛风止痒、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清头明目、调理肠胃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为全身重要穴位之一。临床多以泻法为用。
本穴首见于《灵枢·本输》。“曲”,指屈曲的肘关节。当屈肘时,穴处有凹陷,形似浅池,手阳明经气流注至此,犹水人池中,故名曲池,又称“鬼臣”“阳泽”“洪池”。
由于饮食不慎,风寒感冒,或者其他原因,出现腹疼如绞、上吐下泻等症状。此 时,只要按摩曲池穴,就能够有助于症状缓解。《甲乙经》云:“伤寒余热不尽。胸 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 腕急,身热,惊狂,蹵痿癖重,瘈痕,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1)曲池是治疗感冒、发热的常用穴。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多气多血,肺主一身皮毛,故针刺曲池能解表散热,疏卫通阳,临床常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者,常与大椎、风池、外关、液门、合谷相配以疏风散邪,调和营卫,清热解表。曲池临床运用疗效可靠,是临床清热解表之要穴。其不但能解表泻热,还有解毒清热之效,有如清热解毒之药。临床每遇此类疾患,无不应针而效。下举一古病案而对其理解:戊午春,鸿胪吕小山,患结核在臂,大如柿,不红不痛。医云是肿毒,予曰:此是痰核结于皮里膜外,非药可愈,后针手曲池,行六阴之数,更灸二七壮,以通其经气,不数日即平妥矣(摘自《针灸大成》)。本病患乃痰湿气郁凝结而成,久而化热。针曲池可清热活血、疏经通络,故能速愈。
(2)曲池是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阳明主一身之肌肉。皮肤病的发生多因血热内蕴,外感风温之邪,蕴积肌肤腠理而成。曲池穴善疏通走泄,宣导气血,通达肌表,故针刺曲池能清血热、利湿毒、活血散风,是皮肤病的特效穴位,故在临床中有皮肤病“第一穴”之称。早在《马丹阳天星十二歌》中就载有:“曲池拱手取……遍身风癖癞,针著即时瘳。”《太平圣惠方》记载:“曲池:秦丞祖明堂云,主大小人偏身风疹,皮肤疥疮。”由此可见,曲池穴是古今临床治疗皮肤病的首选穴,临床多与血海、三阴交、风市等相关穴位配用治疗多种皮肤病,常用于荨麻疹、湿疹、疥疮、水痘、青春痘、带状疱疹、银屑病、皮肤脓肿等多种皮肤病症。
(3)曲池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之要穴。《杂病穴法歌》曰:“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这确为经验之谈,临床用之确有很好的效果,可治疗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麦粒肿、腮肿、痤疮、黄褐斑、面瘫、鼻衄等头面五官疾患。这些功效已被临床广泛验证和运用,是有效可行的间定配方。
(4)曲池是治疗痹证之常用穴。古今医家均善用本穴治疗筋骨病,波及周身各关节均能治疗。《治病十一证歌》载:“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便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肘后歌》言:“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标幽赋》中有:“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百症赋》中有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可见本穴确为治疗筋骨病的实用穴,至今这些经验仍对我们的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临床所用,能屡屡获效,在临床常用于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膝痛、腰痛、中风偏瘫后遗症,常是治疗这些疾病的主穴。
(5)曲池有调理肠胃的功能。本穴为大肠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能协调胃肠气机。用于腹痛吐泻、肠鸣痢疾、阑尾炎等相关疾病,尤其对急性病症作用佳,常与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等伍用。
(6)曲池是治疗高血压的要穴。本穴具有走而不守、通上达下、宣导气血的功用。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清头目的作用明显,对头晕、头胀、头痛均有良效。在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之病名,高血压之病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症中,临床根据病症辨证论治。本穴不但能够降低血压,而且改善上述相关症状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是临床降血压的主穴,其降低血压功效已被针灸界所公认。通过西医学研究发现,针刺本穴可以调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使其传入冲动降低,使交感祌经活动下降而迷走神经张力上升,从而使血压下降。操作时以提插捻转泻法为用,常和百会、内关、太冲等相关穴位合用。
曲池穴主治
肠炎 腹部绞痛 皮肤过敏 结膜炎 咽喉肿痛 手臂肿痛 上肢不遂
(1)外感表证:感冒,发热,水痘,麻疹。
(2)皮肤病: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疥疮,银屑病,痤疮,丹毒。
(3)头面部疾病:治疗头晕,头胀,头痛,目赤痛。
(4)肠胃病:阑尾炎,腹痛,吐泻,痢疾。
(5)痿痹:中风偏瘫后遗症,肩臂痛,肘痛,手指麻木,手指痛,腰痛,膝痛,下肢抬举不利。
(6)其他:如高血压,瘰疬,癫狂,疟疾等。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
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屈肘成直角,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间凹陷处。
直刺1~2寸。临床以泻法为常用,可灸。
曲池穴位置取穴
正坐,轻抬左臂,屈肘,将手肘内弯, 用另一手拇指下压此处凹陷处即是。
曲池穴按摩方法及功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②刮痧:从上向下刮拭。
用一手轻握另一手肘下,弯曲大拇指以 指腹垂直掐按穴位。每次按压,先左 手后右手,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掐按 1〜3分钟。
治疗功用:清热和营,祛风通络。
曲池穴配伍及功效作用
高血压 | 配伍穴位:人迎穴、大椎穴、太冲穴、曲池穴
疾病概述: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 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先休息至少5分钟,再测血压,2次以上非 同日测得的血压值>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按摩顺序与技法:遵循如下按摩法则:揉人迎穴、按大椎穴、推太冲穴、按曲池穴。揉人迎 穴力度要尽量做到轻,时间在1分钟左右;按大椎穴至少要按20次以上;推太冲穴可自由掌 握时间和力度。
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流行性感冒 | 配伍穴位:迎香穴、少商穴、曲池穴
荨麻疹 | 配伍穴位:章门穴、足三里穴、曲池穴
(1)曲池配合谷治疗头面五官疾病。
(2)曲池配太冲、百会、人迎、内关治疗高血压。
(3)曲池配血海、三阴交、风市治疗皮肤病。
(4)曲池配足三里、阑尾点治疗急慢性阑尾炎。
(5)曲池配大椎、风池、外关、合谷治疗外感表证。
(6)曲池配阳陵泉治疗痿痹。
(7)曲池配大椎、三阴交、太溪、涌泉、照海、肺俞治疗结核所致的骨蒸潮热。
(8)曲池配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治疗疟疾。
(9)曲池配肩髁、合谷治疗上肢痿痹。
(10)曲池配足三里、天枢治疗腹痛吐泻。
曲池穴禁忌
曲池有降低血压功效,所以对于低血压患者慎用。
曲池穴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蹵痿痹重,瘛疯;癫疾吐舌。
(2)《杂病十一症歌》: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3)《针灸聚英》:臂肿经渠、曲池中。
(4)《百症赋》: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5)《标幽赋》:曲池、肩井,甄权刺臂痛而复射。
(6)《席弘赋》: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7)《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痹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著即时瘳。
(8)《肘后歌》:鹤膝肿老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9)《胜玉歌》:两手酸痛难执物,曲池合谷并肩髃。
(10)《杂病穴法歌》: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11)《医宗金鉴》:曲池主治中风是,手挛筋急痛痹风,兼治一切疟疾病,先寒后热自然平。
(12)《千金翼方》:为十三鬼穴之一,名曰鬼臣,治百邪癫狂,鬼魅;治瘿恶气诸瘾疹,灸随年壮。
(13)《针灸大成》卷六: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肘臂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十燥,瘛疭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14)《通玄指要赋》: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
(15)《针灸聚英》:若患者脉浮,面色苍白,总打喷嚏,悲愁不乐总想哭,为大肠病。如果逆气而泄渴,针刺曲池则愈。
(16)《医学入门·治病要穴》:曲池,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
(17)《窦太师针经》:治半身不遂,手臂酸痛,拘挛不开,先泻后补;两手拘挛,先补后泻。
(18)《玉龙歌》: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