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交流,如能引用一些古今典籍中的经典名句,那才显得有学问
原创声明:以下为循规书法堂非传统笔墨探索书法原创作品,可以关注、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绝改头换面、掐头去尾再编辑后抄袭、盗版发表,请尊重原创作者的创作成果,谢谢!在此再次重申,有部分头条号抄袭本堂的作品时介绍作者时张冠李戴,把高进先生介绍成了军人出身,中共党员,著名书法家,有时还介绍成了高进铎,本堂明确告诉大家,除了是党员身份外,高进先生实为一介布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善言能辩之人、引经据典的作者,与之交谈交流,阅读这些文章,胜读十年书,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能说出一些经典句子,后悔写作时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只要注意平时多加阅读、多加积累,在与人交流交谈前或写文章前(特别是重要人物、重要场合、重要文章),多做一些功课,哪怕谈话、文章中引用一句恰到好处的经典名句,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用典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特别是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典故之类的一般都是有据可依,有证道可访的,所以,如果用典的话就让人读来比较能够容易相信,内并且能从所用的典故上看出一个人相对而言的素养和作文水平。当然,典故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用了就好,切记要精而不滥。
今天,为你推荐本堂2017年写就的《讲话用典集》,希望得到你的评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