浬鎏洋作品:猞猁大盗
猎村仓库里存放的肉食竟然不翼而飞,这个作案分子到底是谁呢!谁能揭开这个谜底呢?
连日来,猎村案件屡屡发生,住户的仓房里存放的牛羊肉不知跑哪去了,这到底是谁干的呢?经过分析,认为这是一个作案手段高超的家伙。因为仓房的门明明锁得好好的,可是第二天,肉却没了!大家做了种种猜测,还是没有头绪。当天降大雪的时候,这个谜底才被解开了。雪地上出现了猞猁的脚印,这是几年来从没见过的。猎人们知道,可能是大冬天,一些动物都找隐蔽的地方猫冬去了,一些食肉动物的口粮成了问题。
这作案的猞猁精明得很,他知道,这个猎村一定会有很多口粮,但必须有一定胆量才能获取。
巴根咧嘴笑着说:“呵呵,这刁钻的猞猁跟我们还真有感情,竟然找到猎村来了!”我们知青都知道,他是最善于靠猜想讲故事的人,我们这些好奇的知青都缠着他讲一讲猞猁,于是关于猞猁的故事就在他的想象中开始了:
这猞猁在猎村边转悠了好几个夜晚,他本想一下子闯进来,可转念一想,这可不是好玩的地方,弄不好就会把小命搭上。但猞猁也有一种自信,凭借自己的机敏,我们这些神奇的猎手从没发现过他们的影子,这也许是猞猁善于保护自己的高明之处。
但猞猁又是个充满好奇而又行动诡秘的家伙。听老人讲,过去,他曾在半夜造访过“乌力楞”(过去鄂伦春人的游猎组织,就像现在的小村庄),并在那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食物。
在猞猁的眼中,这乌力楞是解不开的谜团,他发现这里的人整天游荡在大森林之中,好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神秘传奇的色彩。说它神秘,是因为这个乌力楞像飞翔的金雕一样游离不定。
今天在这里生活得热火朝天,明日这里只会留下黑色的灰烬,而那些“斜仁柱”(鄂伦春猎人用木杆搭建的圆锥形住房)却只剩下空架子,住在这里的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开始时,这种神秘现象,对于一向好奇的猞猁一直不敢贸然闯入。
后来,这家伙解开了这个秘密,因为他经常秘密造访,并在那里尝到了甜头。用猞猁的逻辑就是大家都是森林里的居民,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嘛。
这猞猁过去常常偷貂熊的食物。
因为貂熊有个特点,当他抓到狍子或鹿吃不完时,就把剩下的食物挂到密林里的树上,或埋在不容易发现的地方,可这一秘密还是被猞猁发现了。
他很少在地上行走,常在树林里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这种空中行走的生活,给他以无穷的乐趣。
当他跃到一棵树枝稠密而又高大的树上时,他会停留下来,透过大树看着朦胧的山影。
巴根正讲得来劲,猎手鹰山抢过来说,我想起来了,有一次一群老鵏飞到树上,竟然落在猞猁的脑袋上,可他一动不动,看着这些傻乎乎的小精灵,“哩哩哇哇”地议论一阵便飞走了。
有一天黄昏,他看到了出猎归来的猎队。
我们头戴狍角帽,身穿“皮大哈”,脚穿“麒克密”,身背猎枪,马鞍后面驮着猎物,七八条猎犬张牙舞爪地跑前跑后。
他开始时并不知道我们身背的猎枪为何物。
只是看到这个东西在人的背上,显得特别威风。
当它看到一只狍子在猎马前疯狂地奔跑,猎人举起枪瞄准后,随着一声脆响,从木托前面的圆管里喷出一溜火线,狍子应声倒下。
他这才知道,这个铁木结合的家伙竟然如此的厉害。
看来必须小心为妙,不要轻易招惹这个神秘的家伙。
不知有多少次,他都侥幸地躲过了我们猎人的视线。
巴根接下来继续讲他的故事,有一次,我们出猎,远远地看到他正坐在一棵高高的松树上,品尝刚抓到的松鼠。忽听到树下的林子里有说话的声音,低头一看:“哎呀,不好!两个身着皮装的猎人已走到自己的树根下,正低着头辨识着足迹。他们可能发现了新动向,顺着蹄印向远处搜去。”
猞猁一动不动,像一具僵尸,一直停了很久,等我们走远,他才飞跳着溜走了。
还有一次几乎是从枪弹中躲过一劫。
那天黄昏,他睡醒觉溜出来,在树上散步,是一只松鼠捅了娄子。
本来他在树上呆得好好的。可是,一只松鼠“吱吱”叫着,爬上了离他不远的大树。
突然,一声枪响,子弹“唿哨”一声飞走了,松鼠安然无恙。可树下放枪的毛小子发现了猞猁。
只听他兴奋地高喊:“这不是猞猁吗?他多像可爱的家猫啊!你这个毛头家伙,看我怎么抓住你”
一声枪响,子弹飞了过来。
猞猁一看大事不妙,飞身逃走了。
这个打枪者是我们猎队里的小孩名叫百林,那时他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毛小子,他是出来玩耍的。
回到乌力愣,百林把白天遇到猞猁的经历,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同伴们。孩子们你传我,我传他,到后来,一个神奇的故事传开了,说:“百林会打猎了,差点把猞猁打下来,可那猞猁能在树梢上飞来飞去,那个毛绒绒的家伙很好玩呢!”
这个猞猁并不知道有人在惦记它,只是我行我素地在森林里到处乱窜。因为,有了闯乌力楞偷拿战利品的经验,又经受几次风险的历练,使它更加胆大包天。
一天晚上,因为他没抓到猎物,便又开始打乌力楞的主意。它已经把乌力楞当成自己的供应站了。
那天黄昏,他观察到几个猎人满载而归。
因为他在外边转了大半夜,一无所获,便又溜到了乌力楞。
乌力楞静悄悄的,猎人们为了庆贺狩猎丰收,折腾了大半夜,又喝了不少酒,便都进入了梦乡。
这些猎犬,追了一天的猎物,也都带着疲惫的身子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他们可能是集中会餐,吃了主人赏赐的下水之类,吃得心满意足,然后就趴在一起香喷喷地睡了过去。
猞猁是在后半夜潜伏进乌力楞的,他先是潜伏在一座斜仁柱后面的大树上,静静地观察着里边的动静。
这一字排开的斜仁柱里传出阵阵打呼噜声。
外面的三堆篝火还跳跃着低低的火苗,上面压着粗粗的湿桦木。
在一座座斜仁柱顶上,冒出一缕缕乳白色的烟雾。
猞猁没注意弄出了声响,几条警觉性高的猎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四处张望着。
几只乌鸦飞落下来,围在篝火旁抢食着啃骨头掉下的肉渣,几只野鼠也溜了过来,和乌鸦一起打扫战场。
猎犬们误以为是它们发出的声响,也不在意,放心大胆地又去睡他们的大觉了。
这猞猁的脸上现出了诡秘的微笑,他轻手轻脚地从树上溜了下来。这个家伙虽然胆大,但很心细。为了不使在雪地上留下足迹,它竟然是滚动着身子,凭着嗅觉溜进了把头的一个斜仁柱。
猎人挡斜仁柱的门是一个狍皮帘子。他钻进去时,没发出任何声响。
我们猎人有个习惯,把兽肉总是放在靠斜仁柱门口的地方,这给猞猁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猞猁钻进斜仁柱,看见斜仁柱里的火苗在有气无力地闪动着,上面的吊锅还蒸腾着热气。
东西两个铺位上四个狍皮睡袋裹得紧紧的。
在这冬季里,他们睡觉时,把头都缩进狍皮睡袋里。
只见他先是把头慢慢伸进来,然后他咬住一条狍大腿,一点一点地向后退,一直拖到门外。
这个家伙真是个小机灵鬼,他的身子几乎贴地,后腿呈下跪状。在拖动狍大腿时,却能把留下的足迹打扫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一道拖痕。
到达树下后,他叼着战利品爬上了大树,然后,飞跳着逃走了。这一行动,干得干净利落,悄无声息。
当第二天早上大家醒来时,才发现跑大腿不见了。
有的人顺着拖痕来到树下,再没发现任何迹象。猎人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难道这狍大腿长出翅膀飞走了?这让大家迷惑不解。
其实,那猞猁并没走远,而是躲在密林里,正在乐颠颠地享受着美味呢!
这一次尝到了甜头,在以后的几天里,他还想故伎重演。
可当他再次来到乌力楞时,却发现这里是一片空地,只留下一堆堆灰烬。这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好奇的猞猁在森林里游荡了整整一夜,跑遍了方圆二三十里,却不见乌力楞的影子。
乖巧的猞猁却能从乌鸦的行踪找到线索。
这乌鸦是森林里的情报员,猎人走到哪里,她会跟踪到哪里,发出“哇哇”的叫声。
当她们“哇哇”大叫时,就证明是发现了目标。
她们的叫声是在和同类交换信息,通报她们的新发现。
乌鸦们很精明,她们知道凡是猎人所到之处,必然有好吃的东西在等待着,她们会像跟屁虫一样缠住猎人不放。
每当我们猎人把斜仁柱安排到一个流域,安营扎寨时,保证有乌鸦在附近活动。
我们出猎时,最忌讳的就是听到乌鸦的叫声。
因为有些动物也摸出了一个规律,只要一听到乌鸦叫,这就是报警的信号,一定会有危险来临,动物们便逃之夭夭,远远地离开这是非之地。
我们每到一个猎场,一旦听到乌鸦们“哇哇哇”地吵闹声,便知道肯定打不到猎物了,不用多长时间,保证会转移猎场。
而在乌力楞周围,乡亲们是非常欢迎乌鸦这特等公民的,是因为乌鸦们起到了义务清洁工的作用。她们可以利用群体优势,在冬日里把篝火周围的饮食残渣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夏日里,她们还可以把乌力楞周围爬行的小生灵们清理干净,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受虫类侵扰。
这猞猁专门利用清晨和黄昏的时间,在树上耳贴着树干,倾听着乌鸦随时发出的信息。
一旦远方传来乌鸦的叫声,他便飞奔过去,在乌鸦叫声的范围内寻找新动向。
记得那是一个清晨,猞猁听到隐隐约约的声音,他已听出那是乌鸦在喊叫,便奔了过去。
这是一个河套地带。一群乌鸦在一片白桦林里“哇哇”乱叫。
猞猁听到叫声,心中窃喜,知道肯定有好事。他以诡秘的身影在密林里寻找着。
果然,在冰冻的河流上游,河套的边缘地带,有一片茂密的白桦林,从林子里飘出缕缕炊烟。
猞猁看着这蒸腾着的袅袅炊烟,嘴角在不停地颤动。那是他发出最得意的微笑。他并不急于向烟雾处奔去,必须用心观察一下。
在河套的一片芦苇塘里,他潜伏下来,趴卧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风吹芦苇发出“哗哗”的声响,听着听着,他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可这觉睡得很不踏实。
狗叫声,猎马的嘶鸣声,小孩子的喊叫声传了过来。
在这白日里,很少听到猎人的喊声,少言寡语成为我们猎人的习惯。
而小孩子们,总是无忧无虑地大喊大叫。这森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寒冷的冬天,也有他们生活的乐趣,他们像是在喊叫着玩捉狍子的游戏。
猞猁在细心倾听,趴在那里不动声色。他今天不想取得什么,而是想看看这里的情况。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猞猁的身影开始在白桦林里晃动了。
他看到乌力楞篝火通明,从那崭新的雪地上看出,这个乌力楞就是他曾光顾的那个乌力楞,看样子刚迁来不久。
这一晚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乌力楞的人都从斜仁柱里走了出来。
六座斜仁柱,每个斜仁柱前都点燃了篝火,有的篝火上架着吊锅,锅里蒸腾着热气,一股肉香扑鼻而来,一块块鲜红的野鸡肉已经架在篝火上。
猎马腿上打着绊子,在乌力楞周围啃食着雪里的杂草。
猎犬们蹲坐在主人的身边,高扬着头在看着主人那一张张被篝火映红的脸庞。
我们的长辈坐在篝火旁,那下巴的胡须在随着篝火飘动。
人们都端着木碗和桦皮碗,给老人家敬酒。老人家微笑着,把递过来的碗不停地送到嘴边。
我们把烤熟的狍子头恭恭敬敬地献给老人家。这种敬老之风在乌力楞形成永久不变的传统。
对于这种山林里的祝寿宴会,对猞猁来说是一无所知。他只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贸然行动。
酒过三巡,一些妇女和孩子们开始唱歌。这歌声和森林的轰响融在一起,显得雄浑有力。当我们围着中间的一堆篝火,学着黑熊的动作,跳舞时,宴会达到高潮。我们都聚拢到一起,在雪地上载歌载舞。
这时,猞猁从树上溜了下来,跑到最前边的篝火边,叨起一只烤熟的灰鼠溜走了。
这个调皮的家伙竟然在火光通明,众目睽睽之下,玩着巧取美食的游戏。
在森林里,像猞猁的行为,对我们猎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我们对猞猁的恶作剧只当作是一种游戏。
巴根讲到这里,对我们说:“这回你们应该明白了吧!这肉,既然是被猞猁拿去了,就让他们好好解决肚子的问题吧。我们并不心疼。”
作者简介:浬鎏洋,原名:李桂春、满族,著名大自然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祖籍:辽宁省凤城市,出生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知青下乡并工作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曾任旗文化局局长,旗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明画报》副总编辑。现在定居北京。致力于以大兴安岭森林原生态风貌、民族民俗风情、动物为题材的大自然文学创作。出版创作文学专著45部,主编著作6部,其中《猎犬贝特森林奇遇》(四卷本)201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第八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图书,《大兴安岭猎犬历险记》(五卷本)2012年12月重庆出版社出版,《大兴安岭黑熊部落》2014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其中《黑熊报恩》入选国家新闻广电总局2014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获2015冰心儿童图书奖,也被列入全国妇联2018好书荐读亲子书目。《大兴安岭黑熊传奇》(四卷本)201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大兴安岭野生动物王国》(五卷本)201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新闻广电总局2014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大兴安岭动物列传》(六卷本)2019年8月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大兴安岭野生动物王国见闻》在《深圳青少年报》连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