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震撼的陈曼生紫砂壶收藏
陈曼生成年后,遇到的第 一个贵人就是袁枚。袁枚是知名美食家,也是一个资深茶客,他不仅品茗,还研究“茶味菜”。在《随园食单》中,袁枚特别提到一种“面茶”:将面条用茶汁熬煮后,加上芝麻酱等佐料,面中可散发出淡淡茶香;还有“茶腿”,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质鲜美,茶香四溢。可以想见,袁枚对茶如此钟情,岂能不让陈曼生对茶更加偏爱。
陈曼生擅长古文辞赋,以书法篆刻成名,也颇具文人的浪漫情怀。据史料记载,陈曼生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他于斋中设一巨大藏室,平日赏壶、玩壶乃至日后设计壶式均在此地。他在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之墨宝,近观此作,愈觉大佛面目慈祥、无量光明。一日好友邵二泉赏壶之余一时兴起,曰:“曼兄爱佛也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之名,取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曼生及众人皆言大妙,“阿曼陀室”便由此而诞生。或许,陈曼生亦不曾想过,这一雅号会流传数百年,直至今天成为了溧阳的文化标识。
据传陈曼生生于浙江杭州一寻常百姓家,自小就耳闻目睹在茶的天地里,在当时的杭州,茶事盛行,因而宜兴的紫砂壶也随之在杭州大行其道,曼生满周岁时,家人将书、铜钱、算盘、毛笔等众多物品摆放在一张大桌上让其抓周,可小曼生对于身旁诸物无动于衷,径直爬向站在桌边的爷爷,爷爷顺手抱起了孙子,而曼生的小手却紧紧抱住了爷爷另一只手上所执的老茶壶,爷爷高兴地叫道:“好好好,小孙子抓壶,日后必是有福之人呀!”因壶即福之谐音,众皆欢喜,曼生抓周抓壶,或许也正是冥冥中早就注定,曼生的一生,会跟壶连在一起!曼生喜壶的爱好,自小就有,对于质朴俊雅紫砂壶的喜好也是天性所致,因此,陈曼生不在宜兴时就已心系紫砂,为之倾心了。
曼生一生往来酬酢,交游广泛,得其惠者也无数,“卒之日,海内名人无不惨怛,以为世无复有此人。”曼生挚友郭频伽祭文日:“瑰玮俊迈之姿,伉爽高郎之气,凌厉一世之才,掩有群雅之意,孝友追配乎古人,才伎足了夫百辈。”《像传合集》谓其言“洵笃论也”。
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 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据传陈曼生生于杭州一寻常百姓家,自小就泡在茶的天地里,当时的杭州,茶事盛行,紫砂壶大行其道,曼生在抓满时,据说就是抱住了他爷爷陈士璠的老茶壶,老人非常高兴,或许正是这冥冥中的天生注定,陈曼生的一生和生后就跟宜兴茶壶连在了一起!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 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