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山堰

它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

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山堰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

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全长134.4米,高约3.05米,宽4.8米。这座坝平时可以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并通过南塘河供宁波城使用。

1982年6月,被鄞县人民政府评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28日,被唐代之前,这一带每到洪水季节便泛滥成灾,旱季则河溪干涸。

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贸县(即鄞县)县令王元伟上任后,第一件事情便着手整治鄞江。他踏勘、谋划、集资、兴建,都亲力亲为。

它山堰堰身由巨石条层层堆积,长113.7米,宽4.8米,高约10米,落成后即化水害为水利。为纪念堰的创建都王元玮的功绩,筑它山庙于它山之巅,并在庙旁另建小庙,以纪念为修堰而献身的民工“十兄弟”。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它山庙经重新修筑后,增设了“它山堰水利陈列馆”且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十月十(传说王元伟筑堰那年正好33岁,十月十日为他的生辰)恢复古庙会。

2015年10月13日凌晨,当地时间12日晚,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宁波的千年它山堰,名列榜单,成为宁波市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山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 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