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知识问答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个人修身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幸。
修身的方法:
一、戒生气
古人云:“气大伤身。”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
二、戒自卑
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也能使人因自强而崛起。
三、戒嫉妒
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
四、戒小人
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的绊脚石。
五、戒诱惑
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 一 份健康平和的心态。戒暴怒: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修身之要义一: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有事斩然,无事修然;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思之坦然,为之善然。
修身之要义二:
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
三分傲霜骨,四时读写勤,
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
七情有节制,八方广结缘,
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
② 什么是修身
【修身】指个人通过观察与学习来陶冶自我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
——具体来说就是以观察、学习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对照和修正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博学于文——广泛学习有益的知识,并约之以礼——并践行于自身行为中。
——修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甚至超越圣人了。
——修身的三大要点:
——1、明辨是非
——“明”是明了、知晓。“辨”是辨识、分析。“明辨是非”就是指以辨识、分析为手段使自己明了、知晓事物的是非曲直,并据此确定自身的立场和态度,以指导即将采取的行动。由此可见,明辨是非是人们获取正确认知的前提和基础;
——2、学习使人进步
——“学习”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根本手段。人们通过学习来弥合主观意愿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差距。所以“修身”只能以学习为扶仗才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3、知行合一
——所谓“知”是指良知,而所谓“行”是指人正确的实践行为。就是以良知来指导和支配个人的行为,以确保个人行为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原则。“知行合一”的精髓首先是有良知,其次是有良行;有良知而无良行就不能称为“知行合一”;无良知且无良行就更不是“知行合一”了。
③ 修身,想增长知识
不要什么都看,要看精,并且朝着一个方向看
语言是比较有用的
④ 崇德修身尚善明礼家长知识竞赛题答案
7a28a29b30c
⑤ 修身养性方面问题
瑜珈是孤独的运动,它要求习练者用心体会自己身体的感受。没有年龄限制。瑜珈跟中国太极有相通之处,也有一定哲学内涵。你可以去学习,但要找到好的教练!
⑥ 什么是修身 怎样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传统的对人的要求。
一个人,第一步必须修身,也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第二步是齐家,这里家可以理解成一个单位,一个乡,一个县,就是能当好科处级干部,第三步是治国,国可以理解为一个省,就是当省长或部长。第四步是平天下,就是当天子的助手。现在可以理解为总理副总理之类的。
随着这四步的发展,人必须具备仁义礼智信要的素质。级别越高,素质要求越高。
⑦ 修身课是什么
修身课大意是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课程。
可参考一本书:《北大修身课》以国学中的“修身”理念为主题,精心选编北大学者、学子有关修身处世的观点,辅之。
修身主要是培养自控、忍耐、专注、坚持、勤奋、乐观、抗压、远见、包容、低调、放下、自省这十二个方面的品性,以及提升自控能力的方法和原则。

(7)修身知识问答扩展阅读:
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十分重要的修养方法,自省思想贯穿了儒家学派的整个历史。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方法。孟子则提出了“自反”“反求诸己”的思想。
荀子也认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后来的思想家又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责己”说,相当于现代人讲的“自我批评”。宋明以后的思想家则用“省察”一词来表达自省思想。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是值得后人继承发扬的。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画有一个奇怪的特点:许多成年人都只有一只眼睛。这令人大惑不解。画家的解释颇有哲理: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在当今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喧嚣社会,领导者要提高自身修养,也应“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认真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净化自己的灵魂。善于自省才能认识自我。人要完善自己,先要认识自己。而要认识自己,就要先学会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