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基因
中国是一个多神的国度,中国人什么都崇拜。中国的神多到你无法数清。天上有玉皇,地下有阎王,山有山神,水有河伯,城镇有城隍……到处都有神;农民种地得拜土地神,挖煤工人下窑得先向窑神烧香,经商做买卖的都敬财神,最近开车的都兴敬车神……各行各业都有神;人们进门有门神,烧火做饭有灶神,晚上睡觉有床神……日常生活都有神。中国因为神多,所以中国人都拜不过来,拜不过来就不上心了。所以中国人对神从骨子里都很冷淡,只是需要了才拜一拜,“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最好的明证。
别看中国人对神不怎么崇拜,但中国人对一样东西特别上心特别执著特别顶礼膜拜,那就是——吃!
以前有个牙膏广告说:“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透着一股“我能吃我有福”的自豪。现在,如果有人说你“傻货”“蠢货”你会不高兴,但是说你“吃货”你就会很高兴。中国人喜欢吃,钻研吃,变着法的吃,中国人在吃上可以整出一套哲学体系来。中国人的吃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世界各地都有中国菜馆中国菜的影子。外国人对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互问“你吃了吗”感到非常惊异。
中国在烧菜做饭上都分出了菜系,即鼎鼎大名的“八大菜系”——鲁菜(山东)、川菜(四川)、粤菜(广东)、苏菜(江苏)、闽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当然除这“八大菜系”外,还有别的一些菜系,比如东北菜、本帮菜等。我们的烹调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扒、涮等方式。我们在食材的选择上也是脑洞大开,无所不有,但凡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草里蹦的,别管荤素,都能拿来吃。听老辈人讲,在灾荒年,我们那儿有人吃榆皮面、矸子土。贵州等地区流行吃竹子里的虫。广东更奇葩,连刚出生的老鼠都吃!
中国人这么能吃,其实是有渊源的。
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其中炎帝据说是最早的“吃货”。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用草药给族人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青铜器时期,中国人用在吃喝上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门类繁多,功能各异,反映了我们祖先对吃是何等讲究!清代顺治的婚宴碗,据说一套就包含一万多件。
在汉语词汇里有个“社稷”,一般用来代指“国家”。其实这个词也和吃有关系。“社”是土地神,因为土地出产粮食。“旧时茅店社林边”,还有我们学过的课文《社戏》,都和土地神有关。“稷”是谷神,“稷”字本身就是一种粮食作物。因为粮食非常重要,有了粮食就可以运行国家机器,所以“社稷”一词慢慢就成了“国家”、“江山”的代名词了。
古代典籍里保存着大量有关吃的语句,这说明我们老祖先在吃的方面绝对是很厉害的。比如《论语》里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子》里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粮食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曹操能够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其中关键是出奇计烧了袁绍的军粮。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屡屡失利,也大半是因为军粮运接济不上。所以说书的在讲打仗时经常讲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那些拳头硬的人物,更是发明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吃法。比如《水浒传》里吃人心肝,明末农民起义头目张献忠吃女人脚等。
吃很重要,饭碗很重要,这都影响了政治家的思维了。李瑞环讲“饭”字就说,没有粮食,没有饭吃,老百姓就反了。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反映了食物的绝对重要性。北京全聚德也有一行伟人题词:“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
吃,好吃,能吃,我们血脉里是有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