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杰:我与《乡土中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与《乡土中原》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最早与《乡土中原》公众号结缘,还是在2018年的年底,当时叫《赊旗兴隆镇》,老同学黄长刚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赵华胜老师的《父亲的三弦》,我读完这篇文章后,被他朴实的文风,真实感人的描写所吸引,当即关注了公众号《赊旗兴隆镇》。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醒来拿起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看更新后的文章,它所刊登的文章耐看耐读,写的都是家乡的事,说的都是家乡的方言,让在外打拼的社旗老乡读后感到心里暖烘烘的,倍感亲切。
在2019年改名《乡土赊旗》后,作者队伍又不断壮大,每天更新的作品更加精彩纷呈。渐渐地受到感染,人家都写了,咱也想写一篇试试,毕竟上学时的作文还算勉强说得过去。
上初中时,教语文的王清舜老师也曾在班里念过我的作文。在2020年教师节前,看到教师节征文启事,忍不住写了一篇回忆初中教物理郝老师的小短文。直到现在,郝老师也不一定想起我,但他的音容笑貌及讲课语言动作,令我印象深得很。
毕竟是几十年没写了,一个初中小学加一块八年级毕业的,再说也没老底可用,按照栏目要求满打满算凑够八百多字,投出去后,也没抱啥希望。没想到过了十来多天,竟然刊登出来了,还受到总顾问刘永科老师的点评(这是唯一的一条点评),着实让我欣喜兴奋一阵子。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看了一遍当初发的第一篇小作文,刘老师的精彩点评还是那么贴切生动,令人感动,让我至今铭记在心。
第一次刊登后,我就关注各类乡土方面文学公众号,去旧书摊寻找这方面的刊物,拼命恶补了一阵写作知识,学习人家从哪下笔,中间咋铺垫,咋收尾。也知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确实长进不少。随后陆续写了几篇,不管好赖,写后就想发给编辑部,其中错别字,病句不少,让编辑老师没少费心。
总编说过,文章写好先捂一捂,不要着急投稿,过一段时间再改改。可惜我没那耐性,忍着劲也就捂六七天一个星期到天了,琢磨来琢磨去,再也没地方可改了,也没错别字了,就发出去,发出去后,再回头一看,还有不顺的句子还可以这样或那样调整,还有个别错别字当时没看到,弄得我自己脸上都发烧。
一段时间后,写的几篇小豆腐块在《乡土赊旗》发表后,又试着给驻马店的《天中晚报》投稿,没想到也竟然刊登了。
有的文章还被《学习强国》选登,这又让我增加了不少自信心。陆续又写了几篇,其中《回家的路》还受到郑州作家王明信老师的肯定,他在作者群里对赵总编说:你老乡那篇《回家的路》写的不错,让我备受鼓舞。
《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在头条号《乡土大河南》的阅读量达360000,并且被《泌阳县文史资料》第十八辑选编,《三十年前下粉条》刊出后也受到读者朋友热评。这都得感谢《乡土中原》这个家乡的文学大平台对一个新兵的支持与鼓励。
《乡土中原》不厚大家,不薄新人。周中堂老师虽然加入的晚,但他在写作方面早就是正规军了,所呈现的作品颇显大家风范。
现在越来越多的“业余选手”朋友加入到《乡土中原》的写作队伍中来。内乡的张小羊老师,他的写作风格风趣幽默,呈现出不一样的笑点,他已经发表出数篇好文章;远在上海的老乡宋江涛老师,所呈现的铁匠王庄系列、上海故事系列、阿勒泰系列给读者又一种耳目一新的写作风格。
现在又增加了小学生、初中生作文,《乡土中原》会成为他们文学梦想起步的跳台。相信在若干年后,《乡土中原》里会走出少年“周同宾”,青年“张爱玲”,难保不会涌现中年“莫言”。我充满期待。
在此要感谢赵总编及各位编辑老师及刘永科老师、刘尚钞老师、张春雨老师,春兰大姐、张晓辉老师、苗松克老师、申自然老师、胡清涛老师、贺本梅老师、草原老师、姜国建老师、曹靳果老师、白金海老师、李四占老师等还有很多热心粉丝。基本上现在每天更新的文章阅读量都在500+以上,1000+的也大有人在,每篇都有他们的中肯点评,既有鼓励共鸣又有指教鞭策,让人受益匪浅。
有时候,看看尚钞老师及其它特约作者的精彩文章,有深度有广度还有长度,心里暗想还是人家肚里有货儿。再看看自己写的,不敢比,一比较就相形见绌,毕竟经我推荐添加关注《乡土中原》的朋友也有二十多人了。
想想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也怕丢人就不敢再往下写了,还是赵总编及时鼓励,不要和别人比,大胆写下去,越写手越熟,越不写手越生,正因为这,我才有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和新手做事一样,无论做啥都离不开鼓励支持呀。在2021年元旦献词中,张春雨老师引用曹植说过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来世上走一遭,唯一能留下的就是文章,所以我要继续写下去。
想想公众号的各位编辑老师,不图名不图利,牺牲休息时间,一天又一天,编辑刊发每一篇文章,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都没有间隔过,每天零时准点更新,风雨无阻,他们的付出值得每一个作者和读者去尊敬。在此向他们致敬!
纵观《乡土中原》,从2017年5月8日注册《赊旗兴隆镇》到2019年3月29日改名《乡土赊旗》,再到2021年6月7日改名《乡土中原》,创刊4年多来,连续两次跨越,累计刊发将近2000篇原创文浓重的一笔!《乡土中原》这个为在外打拼的家乡文友提供文化交流,寄放乡愁和乡情的文学平台,一定会越办越好,成为家乡人的良师益友。
2021年仲夏于西宁

作者简介

黄秋杰,社旗县下洼镇人,1989年初中辍学,1994年离家外出谋生。通过乡土中原平台,结识了在全国各地的社旗老乡文友。偶有小“豆腐块”发表于乡土中原及报刊网络,还望各位老师和老乡不吝赐教。

(0)

相关推荐

  • 心系桑梓 情怀故里——《中华儿女》杂志陕西分社总编乔言春节送温暖

    "每逢佳节倍思亲",再有四天,猪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在外人员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同欢度新春佳节.而未能回家的赤子却仍惦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这不,现任<中华儿女& ...

  • 依你恋你,察右中旗

    本文作者:郭利军 我想,稍有些文化有些理想抱负的人,都有家国情怀,我也不能例外.没出过国,感受不到国之情怀,但家乡情怀却深深流淌于血脉. 长大后,离开老家,走出察右中旗,不论到哪个城市求学.工作.生活 ...

  • 【乡土1期】培训记略

    培训简讯 12月16日,中国乡土文学院正式开课,参加人员为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本刊和平台编辑.即兴报名的全国各地文友.培训内容:第一讲  文学成就人生与投稿ABC,第二讲   文学价值与功能,第三讲 ...

  • 黄秋杰:村中的那口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村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黄秋杰:过麦季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过麦季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 ...

  • 黄秋杰:想起了可亲可敬的文来爷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想起了可亲可敬的文来爷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 ...

  • 黄秋杰:从借钱谈起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从借钱谈起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黄秋杰:从吃饱到吃好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从吃饱到吃好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黄秋杰:奶奶的篦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奶奶的篦子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中原( ...

  • 黄秋杰:第一次登讲台的难忘经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469] 第一次登讲台的难忘经历 作者 ...

  • 黄秋杰:写对子、炸过油菜和抓压腰钱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82] 写对子.炸过油菜和抓压腰钱 作者 | 黄秋杰 原 ...

  • 黄秋杰:小小说 随礼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39] 随礼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