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贵:京剧里人物的上场

京剧里人物的上场

李紫贵

戏曲传统剧目中的上场形式, 大体归纳一下, 约有唱上、念上、舞上和溜上等几种。

唱上常用于剧中人物的抒情。例如《黄金台》的田单上场, 虽是在巡城, 可是仍以抒情为主。《连环计》的王允、《刺汤》的雪艳等等也都是如此。

念上更多的是用于介绍人物和叙述过去的事件。常用的有念数板、念诗、念对、念引子等, 也有念〔扑灯蛾〕的, 《三岔口》的刘利华、《刺巴杰》的胡理都是〔急急风〕上场转〔扑灯蛾〕, 他们虽然个性不同, 可是性格上都有机智、狡猾的特点, 而且都带些野性。

舞上经常是用于人物行动性较强的时候。比如在行路时, 有的骑马, 如《樊江关》的薛金莲趟马上;有的夜行, 如《夜奔》的林冲走边上。起霸上, 常是表现武将的整装待发;《三岔口》的任堂惠上场时也是起霸, 也是整装的意思, 但与穿靠的武将有所不同。舞上在行动中也不能不显露出人物的心情, 如《八大锤》的陆文龙,打败了岳家军, 得意洋洋, 舞枪而上, 如果仅有枪花的形式, 而没有心情得意的内容, 就是不好的表演。有一种揉肚子上, 场面上用〔九锤半〕,一般常用在人物正在焦虑之中,如《回荆州》中的赵云因刘备贪恋享乐不想回国, 很焦急地上场, 在京剧中用起霸上, 在梆子中就用揉肚子上,看来梆子的演法好得多。《翠屏山》中的石秀,在《酒楼》一场也是揉肚子上。《白水滩》如果不带《打堂》, 青面虎上场时也是用〔九锤半〕, 因他两手带铐, 只得用搓链子来代替, 而其作用是一样的。

溜上常用在侍奉人的家院等人物、但也不全是这样。例如《乌龙院》中, 宋江自言自语说到“他们逃出虎口, 投奔梁山” 时, 刘唐溜上, 在后面张望, 注意着宋江的行动。刘唐的这种溜上,没有任何锣鼓的交代,但他一上来, 就要在戏里, 而且不能脱离宋江的戏,也不能不让观众注意到。在《鱼肠剑》中专诸与牛二吵架, 伍子胥溜上, 也是这种溜上的办法。这里, 导演不能不注意场面的安排, 不要把戏搞散了。另一种溜上, 是有交代的, 比如《十三妹》中, 两个骡夫黄俊狗和白脸狼去送信, 他们说: “这封信!” 把声音挑起, 引出了〔撕边〕接“崩登仓”, 十三妹溜上(也可叫做“暗上”)。

说到有交代, 其实每一个上场都应该有交代, 这就是导演在安排人物上场时所必须注意的。我们研究一下传统剧目中对上场的安排, 可以着得出, 重要的是要为上场造气氛。为一个人物上场造气氛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一人物, 用各种方法激起观众对将要上场的人物的注意, 同时也为了激发演员的情绪。

造气氛的办法很多, 最简单的是使用锣鼓、乐曲,例如皇帝登殿, 场面上奏〔朝天子〕, 大将起霸,场面上吹唢呐等, 或者〔长锤〕打上、〔回头〕打上等。一个人物上场之前, 一般场面上都是“缓锣鼓”,把锣鼓的节奏变化, 可也给观众一个准备。例如《八大锤》中, 陆文龙打胜了,大喝一声“团团围住”,一个〔急急风〕下场了; 下一场是王佐上场, 王佐是在营中等候战场上的消息,节奏不比战场上那样紧张,于是锣鼓缓下来, 转成〔小锣〕, 先用音乐介绍了环境和人物。为了给上场造气氛, 锣鼓变节奏, 还可以举几个例子。如《一捧雪》, 莫怀古、雪艳〔小锣〕同上, 唱〔散板〕, 气氛很安静, 忽然幕后莫成喊一声“走”, 在〔水底鱼〕中上场, 气氛马上紧张起来,他是来报恶耗的, 这一变锣鼓就把人物突出来了。再如《取洛阳》前边几个将(姚期等) 上场都打〔回头〕, 然后锣鼓一变〔急急风〕, 全场都提起神来,马武才上场。《闹江州》的《排山》一场也是这样,前边几个梁山将(林冲等) 是〔回头〕双上, 场面改〔急急风〕, 白胜, 李立双上。马武、白胜等在这两出戏里是主要人物, 为了突出他们, 这样变锣鼓,气氛就造起来了。

在升帐发点时, 除去一般的处理外, 特别突出紧张气氛的有用四将〔急急风〕上, 分坐两旁, 起〔将军令〕, 主将(如《金雁桥》的孔明) 上, 这叫做“门墩子”, 专用在紧急发兵的时候。至于《斩子》的升帐, 先吹一个快的“发点”头子, 六郎〔急急风〕上, 正像一声紧急集合号。《战宛城》胡车压马,先吹唢呐, 以示马叫, 为了引起场上典韦的注意, 胡车也是〔急急风〕上。《挑滑车》高宠挑车的时候,先起三通鼓, 一次比一次打得紧, 一次比一次声音高。《走麦城》关羽突围, 先擂鼓, 是一阵低沉的咚咚之声。这些例子, 都说明用打击乐、管弦乐如何来制造上场时的气氛的办法。

上场的锣鼓等总是随人而变化的, 比如青衣上场, 多是在较安静的气氛中, 用〔小锣〕的时候较多;可也要看情形的不同而有变化, 如《大登殿》, 殿上传旨要斩王允, 王宝钏这时就是在〔急急风〕中上场。

导演不能不做具体的分析, 要把剧本仔细研究后, 才能准确地设计出人物上场的锣鼓来。

除去用音乐来为上场造气氛以外, 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也是与音乐的变化相结合的)。例如有的就是以人来造气氛的。

《将相和》中, 廉颇得胜归来, 〔急急风〕众军士斜一字上, 廉颇上, 走马趟子。这种大摆队用起来很威风, 却不能在所有的领兵回营时都这样用, 例如《别姬》的霸王战败归帐, 就是〔纽丝〕四军士一字上场。从这两种情形比较看来,它们的不同就容易理解了。

一个勇将上场之前, 有的先是马童翻上, 一个〔四击头〕主将再上场, 这也是用人来造气氛的。祁阳高腔的《昭君出塞》, 王龙先上, 说到昭君去和番, 说得是那样哀伤怨懑, 然后昭君一上场,就能感动观众。这个气氛造得真好。

这种办法一般叫做“垫”, 要“垫得平”, 主要人物出场才能更有效果。有的戏在主要人物出场之前,有一个为了“垫”安排的场子, 就叫做“垫场子”,也叫“压场”。它应该与后面主要人物的上场有着有机的联系, 是整个戏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前, 旧戏班里是名角头牌制, 也曾有人把垫场子庸俗地运用过。例如在《武家坡》前面加上一个王允的压场, 就是不管戏里需要不需要, 为了给“角儿”垫戏, 让配角先上场, 这是要不得的。戏里需要的垫场子, 导演对之不能随随便便, 必须与其他的场子同样严肃认真的处理。例如《打渔杀家》在萧恩父女上场之前, 有李俊、倪荣的一场戏, 就属于这种垫场子。李俊、倪荣介绍了梁山弟兄在受“招安”后的心情, 这一场正为萧恩出场作了准备。这场戏处理好了, 就给后面的戏垫平了。所谓垫得平,就是要求不仅要介绍得清楚,重要的是要把戏带进规定情境的气氛和节奏中去。

像场上人物说一句“夫人出堂”或者“有请公子”等, 被请的才出场, 一般叫做“请上”, 是最普通的办法。《黄鹤楼》孔明唱“那旁来了翼德张”,然后张飞上场; 《金雁桥》孔明唱“等候张任小儿曹”, 然后张任上场; 《回荆州》赵云念“主公来也”,然后刘备上场, 也与这种“请上”类似。

周信芳先生在《天雨花》中扮演左维明, 就对上场有很好的创造。例如有一场, 陈济川的母亲因告状不准, 哭天怨地, 要去寻死, 唱西皮散板“若天爷无报应” , 唱完这半句, 场面上一声“空匡”, 左维明上场, 接唱“维明来到”, 一路唱一路走, 走到台口,这个人物被大大突出了。又如在法场上, 那个糊涂的官正把陈济川的母亲赶出法场, 在〔急急风〕中, 左维明喊一声“且慢”且喊且上, 然后一个〔四击头〕, 满台的人看着他一起亮相, 各人有各人的神情, 更是能突出人物。

周先生在《乌龙院》里扮的宋江, 丢了招文袋后, 他要回来找的时候, 上场也是很精彩的。那时阎惜娇拾到了招文袋, 正要为难宋江, 就在她说“待我等着他便了”的时候, 宋江在幕后随着“崩登仓”喊了一声“啊”,〔急急风〕上, 这里是“紧打慢走”,场面上打的急, 宋江上场却走得慢,一面张望寻找, 一面混身战抖, 他的外部节奏虽慢, 内心节奏却很紧, 是用锣鼓打出来的。这里, 前边的内容已经早让观众做好了准备。

也有用人物上场的地位处理来制造气氛的。举个例子, 如《激权激瑜》里, 周瑜回朝, 众军士引周瑜上, 周瑜走上高台。在这里, 这样用可以介绍出东吴的军事力量和周瑜的威仪。

戏曲的传统剧目中, 几乎每一个人物上场, 都做了不同的安排, 大多数都是交代得很明确的。我们只要很好地和注意研究, 就会在里边找出不少道理, 可以继承并发展这些方法, 运用到我们的导演工作中来。

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安排人物的上场, 都是为了把人物带进戏里来。因此, 导演的设计, 不能专门只给上场造气氛,而不启发演员。气氛是为了帮助人物的,但主要的还是对演员内部节奏的要求。一上场就把演员带进戏, 就吸住了观众, 是导演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 所以我才不惮烦地来再谈上场。

戏剧报  1959-01

(0)

相关推荐

  • 浅谈《京剧剧目伴奏提纲》【作 者】孔祥昌

    原文地址:浅谈<京剧剧目伴奏提纲>[作 者]孔祥昌作者:tjzcm 浅谈<京剧剧目伴奏提纲> [作 者]孔祥昌 一.<京剧剧目伴奏提纲>的由来说起<京剧剧目伴 ...

  • 怀念关鸣林老师

    今年11月,我应邀担任"202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研修班"的授课老师,原计划排演<小二姐做梦>一剧,但由于剧本的原因,临时改为<芦林坡>.经过近 ...

  • 父亲的印象——忆我的父亲李紫贵(连载二)

    李紫贵<六国封相>剧照 戏曲表.导演理论的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我父亲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导演教学工作,一些研究戏曲表.导演艺术的重要文章也正是在那一时期完成并发表的. ...

  • 【“战疫”征文】【湖北】李云贵丨夫妻千里驰程回家乡只为参加疫情防控战斗

    夫妻千里驰程回家乡只为参加疫情防控战斗   文/李云贵 当湖北省鄂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时,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工作的柯章明和张文容夫妇正和家人一起在海南度假.夫妻俩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护士.他们是攒 ...

  • 李会山京剧人物作品欣赏

    李会山,1946年生,自幼酷爱绘画,1964年入伍从事美术工作,曾与中国著名油画家杨松先生共担创作,70年代回地方与著名国画家乍启典共担画任.指画"双英图"获<全国艺术品大展 ...

  • 李紫婷哄睡好甜,果然是火箭少女里唯一的女孩子

    李紫婷哄睡好甜,果然是火箭少女里唯一的女孩子

  • 京剧里各种人物如何称呼自己

    自称分两种,一种对台上之自称,一种对台下之自称. 对台上之自称无定,或卑或傲,因人而施,父前子名,君前臣名,随地更移,不易错误,以<潭州>之岳帅而论,对众将则自称「本帅」,对岳云则自称「为 ...

  • 国医大师李佃贵常用的一个药对

    李佃贵教授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劳模,从医五十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首创"浊毒"理论,丰富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笔者有幸跟随李佃贵教授学习,现介绍李佃贵临床常用的一对药对(瓦楞子和 ...

  • 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治胃癌案

    在泳池里学游泳, 在临床上学经方. --尤虎 如果尽可能只开伤寒金匮中的经方, 遇到各类病人怎么办?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医案 患者:万×,男,56岁. 初诊:2005年3月18日. 主诉:间断胃脘痞满 ...

  • UC头条:李佃贵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经验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很多,最常见为毒性弥漫 ...

  • 李佃贵运用大柴胡汤治验(少阳阳明合病)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后世医家在新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扩大其应用范围,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多系统疾病中,取得了丰富经验.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脾胃病领域造诣颇深,创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