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正常,这几个穴位一定要知道
小编导读
经过了春节期间的大吃大喝和不规律饮食,很多人的胃肠开始抗议,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等大便不正常的问题。推拿手法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下如何用一指禅推拿手法解决大便不调问题。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腹泻如水样。该病以夏秋两季为多见。急性泄泻与受寒湿和不洁食物有关,发病急骤,大便稀薄或夹黏液,日行5~6次或10余次,腹痛如绞,肠鸣辘辘,泻后痛减,神倦乏力。慢性泄泻表现为大便溏薄,完谷不化,反复发作。其中脾虚者稍食油腻即泻或排便次数增多;肾虚者黎明前有脐周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肝气乘脾者每遇情绪波动而诱发泄泻。
治疗: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
推拿部位:腹部、腿部,以足阳明经为主。
取穴:中脘、气海、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肾俞、大肠俞、长强。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拿法。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以一指禅推中脘、气海、天枢、大横,每穴操作约3分钟,摩腹5分钟。一指禅推足三里至下巨虚,往复操作3~5遍,点按各穴。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以一指禅推肾俞、大肠俞,往复3~5遍,点按长强。患者取坐位,医生予以拿提腹部。
提示:推拿临床以治一般性慢性腹泻为主。如由肠结核、肿瘤等引起的泄泻,不宜推拿治疗。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以药物治疗为主,推拿辅助治疗具有缓解腹痛、改善症状的效果。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饮食清洁,不宜油腻。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作为主要症状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医学认为便秘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并涉及脾、肾,总与津液不足,燥热内结,或身体衰弱,气血不足有关。患者常见排便困难,经常三五日或六七日才能大便一次。部分患者大便次数正常,但粪质干燥,坚硬难排;或时有便意,大便并不干燥,但感觉排便乏力,排出艰难。
治疗:健运胃肠,和肠通便,益气和血。
推拿部位:腹部。
取穴:中脘、天枢、大横、脾俞、肝俞、八髎、长强、足三里、照海。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摩法、推抹、揉法。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以一指禅推中脘、天枢、大横穴,每穴操作3分钟;摩腹,操作以泻为主,力透至腹内,增强肠胃蠕动。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以一指禅推肝俞至胃俞,往复3~5遍;一指禅推大肠俞及八髎穴,往复操作3~5遍;按揉肾俞、长强穴;点按支沟、足三里,点揉照海穴(《玉龙赋》说“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最后下推八髎,掌按腹部结束。
提示:推拿能够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推拿获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手法运用于腹部穴位与支沟、照海。患者需要增加富含粗纤维和滋润性食物,注意饮水。老人应适当增加日间活动,以利于胃肠蠕动。
好书推荐
经典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历史悠久,自扬州丁凤山创建以来已近百年历史,在丁氏家族及其后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指禅推拿已由最初的少林一指禅功的武学,发展成为医学,是现代中国推拿学的代表性技法,成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禅推拿真传》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包括一指禅推拿的文化背景、理论依托、练功方式、手法标准、运用技巧,以及一指禅各种推法的甄别与掌握、一指禅点穴法的腧穴定位与操作流程、推拿手法的组合、临床治疗手法与疗效的关系等,采用丁氏家族传承资料,以临床教学方式的通俗语言叙说,并将各类手法进行比较,从作用效果出发把握手法的运用,冀有效提升推拿医师的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