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济困行善种正果

济困行善种正果

文/应可军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冲突,调和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慈善文化在中国世代相承、深入人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始终巍然屹立,屡遭劫难却愈发坚韧不拔,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优秀品格,也得益于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前,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提高,但慈善文化的价值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梳理中国历史上的慈善思想和慈善实践,可以给当前慈善文化建设诸多启示。
旧时,宁海百姓普遍贫困,唯怨自己的八字命不好,相信人生必有来世,所以大家一心向善。省吃俭用,尽可能行善事。用自己的德行、善心做好事、念佛敬神、以禳解灾厄。争取来世修个好的八字命。这种修身养德在宁海民间十分流行,具体的做法大致有:
修桥铺路宁海最早的古驿道,有文字记载的为置县前马岙的第一尖。
它是系台、明、越交通要道。东汉永元四年(92)有镇亭山,镇亭山,在浙江宁海县城西北22.4公里的马岙北部,主峰海拔945米,以其山高又称为第一尖。又以该处古为镇亭属区,故称镇亭山。《汉书·地理志》中载:“鄞有镇亭、鲒琦亭、越天门山、东南有天门入海”说明大道古已有之。亦称干路、官道。以县城为中心,出六门向外辐射至四乡。达邻县。路面一般宽一至二米。多卵石路面。也有铺设青石板的。其中很多是民间赞助修建的。明进士、宁和乡任家人任大冶在《改创新岭碑记》中写道:“宁海盘山环谷,蜿蜒三百里,结岭最多。东有西溪,西有桐岩,北有栅墟,南有宁和,皆巍峨峻绝,而摘星岭最著·在县南二十五里……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如此类似碑记尚有许多。铺路利于众生。是大家乐于赞助的美举。宁海境内多山,溪流湍急。且又为台州至宁波之要冲。桥梁为交通必需之工程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县古桥遍布各镇乡,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宁海有记载的古桥就有400余座,民间集资成为常事;如竹口的桐山桥,宋代邑人应宗贵首发建成;胡陈黄公渡的登台桥,宋发运使郑霖和僧人元海首发始建;桑洲的五福桥,是僧人慧行募捐化缘,筹得桥资等等。修路也一样,如水车的新岭,明代东隅杨继思慨然捐金数百,历三寒暑而功始告成。而古代习惯五里一亭(路廊),供人避雨、息足,夏秋两季常有人烧茶,供路人解渴,并有人提供柴山等,在山后岭一年捐助名单竟有20000人次。由可见数量和范围之广,而且民间乐此不疲。

民间还有助学兴教的,如舍宅为私塾,改家庙为学堂,如麻岙岭头宋时有“岭头书院”,清道光年有“镜鼓楼别业”,力洋叶家有“文正书院”,溪下王有“幼义书塾”等。
慈善做好事还包括捐建育婴堂、养济院、清节堂等,为弃婴、寡妇、孤老有个安居之所,如民国桥头胡丁云轩在屠家独资创办孤儿院,港头寿宁寺也曾抚养过孤儿10余人。南门旧有孤老院……,生老病死,所以又有义庄之举,提供棺材、义阡,使死者入土为安;如崇寺山、东观山等有义阡安葬地。其他的,如抢险救火、义诊施药、挖井凿渠、赈灾捐粮等等,不胜枚举。慈善、做好事更是无处不在。则看宁海有记载的几则轶事就可知宁海慈善遗风,清龚正席乐善好施屡献巨资以赈灾民。常岁末夜行里巷,闻难以卒岁者,每掷金门内而去。西店一都王《王氏宗谱》载;王子华(1099-1166)祖居临海大田,建炎己酉(1129),金人入明州,王守栅墟,宁海得全。” “(王子华)暇日,览胜阆风,乐其土俗,择里于铁场之宅基而居焉。”每于晚炊时,登高远望村子,见谁家无炊烟,即送柴米于家救其急。邬成童1372—),宁海紫溪(今西店集义村)人,从小有爱人奉献之志,若闻乡邻急难,总解囊相助,而自己则克勤克俭,清贫度日。明正统八年,江南遭受特大饥荒,邬成童捐米2000石,并设粥棚,施吃供茶,使无数灾民得救。在他的感召下,出资办书院、造桥梁、铺邑道,善事不胜枚举,朝廷特赐“旌表义门”匾额,故地世称“义门”。其子邬宗斌〔1397-?〕相继输粟,并旌为义民,后由璜溪口析居义门。其孙邬永正倡修邑庙,世称“义门”。现存义门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竣工于道光七年〔1837〕年,前后历时六十年。宁海县城东大街上的一条小巷。此巷因善人王肇基得名。王肇基虽然也是这条巷子里的普通百姓,却家境富裕,更难得的是乐善好施,一生都在帮助别人,行善百姓。清雍正年间,宁海闹饥荒,王肇基一次捐白金一千两,煮粥赈济周边邻居。另一次又捐出白金三千两,来帮助苦难百姓。因为一生行善,王老先生多次受到政府嘉奖,抚军曾赐额“学圃心田”、制军曾赐额“乐善好施”。百姓虽没权利赐额与他,却给了他最高的奖励,把他居住的巷子命名为“一善巷”,流传至今。
宁海先民自古就有设象供奉的习俗,褒忠铭恩。因此宁海各地除了寺院庵堂外,还有大量的祭祠庙宇,如关王庙、三贤堂、梁王庙、陈长官祠等。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亦是祈求平安,保一方水土生灵的美好祝愿。故旧时宁海民风纯朴,崇节尚义,好善乐施,且有一定的地方公益特征。
由于信教的普遍,人心向善,修行做好事成了一种风尚和义举,如修建寺庙;宁海的寺庙,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历史上,寺庙往往是宗教和慈善的活动中心,因此随缘乐助,立碑镌名。如王爱山的永乐寺,梁天监中里人蒋政舍宅建;西店的保宁寺,唐代里人孙简舍基建庵,宋进士孙桂发舍田改寺;吴越尚书叶裕舍宅建东仓的灵峰寺;景德四年,马岙人俞孝全捐山田建澄深寺;南宋翰林学士、义阳候何君府捐田献山助建雁苍山吉祥寺等。
慈善做好事还包括捐建育婴堂、养济院、清节堂等,为弃婴、寡妇、孤老有个安居之所,如民国桥头胡丁云轩在屠家独资创办孤儿院,南门旧有孤老院……,生老病死,所以又有义庄之举,提供棺材、义阡,使死者入土为安;如崇寺山、东观山等有义穴安葬地。其他的,如抢险救火、义诊施药、挖井凿渠、赈灾捐粮等等,不胜枚举。慈善、做好事更是无处不在。
一些国家,民间慈善风气的形成受到了一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且大多与宗教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慈善更是一种精神。慈善精神需要经过一定历史过程才会成为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积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两个排行榜都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重要的并不在于排行榜给富人的道德指数排了个队,而在于它提倡了一种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在我们为现代化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慈善理应成为文化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提倡关爱之心、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种社会风气。对富人们来说,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也就具有了道德约束和精神引导的力量。而整个社会形成了以慈善来表达关爱之心的风气,最终也会演化出共同的行为准则,催生出一种新的道德理念,从而为建立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泉州杂谈 013:洛阳桥传说和修桥有什么关系?

    自从公元1059年洛阳桥建成以后,历代以来,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经民间文学家一再创作传诵,在流传中又不断丰富,在泉州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关于洛阳桥的传说有很 ...

  • No.1427 番海大桥骑行小记--游泳与骑行萍影行踪(13)

    来陈村的第一天骑行,奔番海大桥去的. 这座大桥,在接母亲来广州过年,高铁进南站时,看见了. 桥已经建成,但桥上没有车辆.估计,还没有正式通车. 专程的想骑行去看看这座桥,是因为这些年在陈村骑行,见证了 ...

  • 洛阳桥是谁建的?

    "洛阳桥"并不建在河南洛阳,而是福建泉州! 泉州,在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申遗的项目中就包含了这座历经960多年的古桥--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 我们知道,中国有" ...

  • 李智海:小市大桥建桥始末

    小市大桥建桥始末 安徽怀宁 李智海 在小市老街和焦家畈之间的皖河上建桥,是两岸广大人民千百年来的期盼.2020年随着春天的到来,小市人民也迎来了大桥落成的春天. 我家住在珠流何北岸,鉴于珠流河上危桥太 ...

  • 民间故事【鲁班爷助建安济桥】魏国锋

    民间故事 鲁班爷助建安济桥 衡水市桃城区 作者 魏国锋 在衡水城西门外横跨于滏阳河上的安济桥,是于清朝乾隆31年(1766年)竣工的一座坚固石桥,它气势宏伟,坚如磐石,虽经200多年洪水冲刷和风雨侵蚀 ...

  • 木兰溪尽头有一座石桥,在海边屹立了近七百年!

    宁海初日 文字:余永东,摄影:佘琦辉 大江东去 贾鹏芳 - 三弄丝竹 宁海初日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海的边缘有一座桥,木兰溪的尽头有一座桥,在潮起潮落中屹立近七百年,名曰'宁海桥',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

  • 严立平‖古桥飞渡长伴明月清风

    古桥飞渡长伴明月清风 图文/严立平 梅州市梅县区北部重镇松源,地属闽粤边陲.层峦叠嶂.云遮雾罩.水远山长.据史家言,此地松林茂盛山泉淙淙,因而得名. 深入松源山庄田畴,弯弯河川时隐时现.一桥飞渡两岸毗 ...

  • 变应性鼻炎的几种中药调理方

    指导医师:佛山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邝立 邝立指出,变应性鼻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保守估计全球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超过5亿.根据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明显上升,过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小偷帮忙送元宝

    小偷帮忙送元宝 文/应可军 话说白溪流域山脚有一家农户,夫妻俩勤俭节约,生活过的比较丰裕.   一日黄昏,夫妻俩在床上聊天,一个小偷正潜入他家准备行窃,发现他们在聊天,他也静静的躲在一边偷听.只听见男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周恩来与宁海

    周恩来与宁海 文/应可军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

  • 应可军 | 孙中山与宁海

    孙中山与宁海 文/应可军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