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唐诗解读——杜甫之《留花门》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

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索。

注:

花门:本足地名,即花门山堡,故址在居延海北三百里。唐朝政府曾在这里设堡屯兵。天宝年间,花门为回纥所占,“花门”遂成为回纥族的俗称。

天骄子:《汉书·匈奴传》说胡人是天之骄子。

饱肉:回纥等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所以说“饱肉”。挟:用胳膊夹住,这里等于说拿、握。

射汉月:汉朝时北方胡人常在夜间南侵。

薄伐:征伐。《诗经·六月》写玁狁侵扰,周王遣师讨伐,其中有“薄伐玁狁”的句子。此句流露了杜甫厌恶战乱的心情。

“修德”句:指中原统治者用德政治国睦邻,使各少数民族归顺。

羁縻:羁,本是马络头;縻,本是牛缰绳。羁縻,指笼络住使其不生异心。

倾国至。冯至先生认为是“言回纥兵来者之多”,似较合理。史书记载,唐用回纥收复洛阳后,回纥兵入城大掠三日。

金阙:指京都长安。

驱除:指驱除安史叛军。

此物:指回纥兵。

公主歌《黄鹄》:汉武帝时曾以公主嫁乌孙王,公主在乌孙思念汉室亲人,曾作歌日: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这里借指唐肃宗以宁国公主嫁回纥事。

指白日:起誓。这里捐宁国公主嫁回纥时,唐肃宗与回纥起誓结盟。

左辅。郡城的左旁。帮助唐朝收复了洛阳的回纥军没有回去,屯留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沙苑在长安东,故日“左辅”。

百里见积雪:回纥兵衣帽、旗帜全用自色。这句写回纥兵之多。

撤烈:指骑马过河时撇摆跃进的样子。

杂种:史思明是突厥后裔,所以杜甫这样称呼他。公元7 5 9年正月,史思明杀掉安庆绪。秋天引兵南下,攻破汴州(今开封)。所以上伺说“逾太行”。九月,史军进至洛阳,而洛阳为唐东京,因此下旬说“抵京室"。

解读:

回纥族世居北方,唐时力量已很强大,常有觊觎南方的野心。肃宗即位后,急于平定安史之乱,竟无视回纥的野心,约请派兵协助唐军平定叛乱。当时双方商定,如能帮助唐朝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城中财物妇女任回纥人抢掠。

因此,洛阳克复后,回纥兵大肆搜掠三日,直到城内再拿出缯锦万匹作为“犒赏”方止。唐肃宗不顾人民被蹂躏和留住回纥军的严重后果,竟然于乾元元年七月将幼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同时答应每年输绢二万匹。这种丧权辱国的愚蠢行为,只能助长回纥统治者的扩张野心,隐伏着极大的危险。果然,乾元二年九月,当史思明的军队攻陷洛阳时,回纥兵不但不前往抗击,反而留住沙苑,要挟唐室,骚抗人民。杜甫以其敏锐的眼光,看清了回纥事件的实质,在秦州期间先后写成《留花门》、  《即事》两诗,表达了自己卓越的政治见解。

这首诗先从历史教训写起,以历史的回纥透视现实的回纥,提醒统治者警惕回纥的狼子野心。诗中不称回纥,而称“花门”,以及开头四句对回纥慓悍好战形象的描绘,就是对其侵略本质的深刻揭露。

“修德使其来”二句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旨之一,但容易被人忽略。历史上凡能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修好的时期,大都是内政修明,又能对各国采取“怀柔”政策的时候。因此汉、胡政权的和好应该建筑在双方的睦邻政篡上。可是李唐统治者,这一次并不是这样做的。一方面唐王朝并不注意“修德”,一方面回纥统治者却在时刻妄图蚕食唐朝边土。双方都没有诚意,是这次结盟必然失败的根源。因此紧接着诗人用“胡为”二字发出疑问,并用一个“暗”字,预示了莫测的危机和隐患。

“中原”四句略述这次结盟。对于祸国殃民的安史之乱,杜甫在其他诗作中多加指斥,但这里却只说“有驱除”,这是杜甫对朝廷与安史、中原与回纥这两对不同矛盾的不同态度。“隐忍用此物”句,实际上也是带回护的,诗人在批判肃宗利用回纥的政策的同时,又承认唐王室当时出于不得已这一事实。

“连屯”以下十句写回纥兵的骄淫掠抢,是不该利用回纥的最有力的证据。“胡尘”四句总结全诗,指出史思明叛军不仅没有翦除,回纥兵却又在威胁京畿。利用异族的结果,反而酿成了双重危害。因而作者指出,花门不能留住沙苑,否则中原将横遭其害。这里既点出题目,又回应首句,全诗结构浑然一体。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E05杜甫五古《留花门》读记

    杜甫五古<留花门>读记 (小河西) 留花门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 ...

  • E23杜甫五律《即事-闻道花门破》读记

    杜甫五律<即事-闻道花门破>读记 (小河西) 即事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据史料,乾元元年(758)七月,肃宗 ...

  • 杜诗七律赏(88)杜甫·诸将五首其二

        回纥骑兵 杜甫·诸将五首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韩国公张仁愿要在河北筑三座受降城, 拟绝天骄拔汉旌.本意是想杜绝异族入侵永保国家安宁. 岂谓尽烦回纥马,怎料全赖外族回纥的番骑士, 翻然远救朔方兵 ...

  • 看图识唐诗(210)杜甫·诸将五首其二

                        杜甫·诸将五首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韩国公张仁愿于河北筑三座受降城的本意, 拟绝天骄拔汉旌.是想杜绝异族入侵让我们的国家永保安宁. 岂谓尽烦回纥马,怎料多烦外邦 ...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五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五 却说唐玄宗即皇帝位后励精图治,享国最久,一时天下大治,国库充盈,然而玄宗自纳杨贵妃后沉溺于声色犬马,武备懈怠.正所谓天下人事富必骄.骄则奢.奢则乱.乱则亡. 唐玄宗天宝十四 ...

  • D17杜甫七言古诗《洗兵马》读记

    杜甫七古<洗兵马>读记 (小河西)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 ...

  • 113唐诗解读——李白之《塞下曲六首》(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泪流空自知. 解读: 战争不仅给前线男儿带来艰难与危险,同时也给他们的家人们带来巨大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 7 唐诗解读——杜甫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