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善读12:晏婴
文言善读12
晏婴
一、故事新编
45、就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 )职。州官令人持刀就( )之,迫曰:“不者,请就( )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 )车。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就职)职。州官令人持刀就(靠近)之,迫曰:“不者,请就(受,接受)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登)车。
46、 举
陈涉亡,众豪杰举( )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 )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 )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 ),且举( )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 )。
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举起)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像样子)。
47、 绝
晋人有美玉,邻人凯觎,屡盗而不得,为绝( )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 )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而绝( ),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 ),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 )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
晋人有美玉,邻人凯靓,屡盗而不得,为绝(断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与世隔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而绝(横渡),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尽),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直上穿过)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
48堪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 )吾儿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兰芝情真,以为堪( )与贤人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每至节气,心痛难堪( )。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胜任)吾儿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兰芝情真,以为堪(能够)与贤人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每至节气,心痛难堪(忍受)。
二、追本溯源
45、就
【本义】人靠近锅台吃饭——靠近。
【成语例释】 删繁就简: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〇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经典文言】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〇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终已不顾
【引申义】
1.接近方便的工具才能有所依靠——就着、靠着。
【成语举例】行将就木——驾轻就熟
【成语例释】将错就错: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〇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〇因陋就简: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2.靠近某个事物即愿意归到对方的范围中——归于。
【成语例释】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3.靠近某个职位意味着担当某种官职——就任、就职。
【经典文言】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〇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靠近某个目标往往接近成功——完成、成功、达到。
【成语举例】一挥而就——不堪造就——功成名就
【成语例释】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〇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经典文言】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〇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46、举
【本义】两手高举重物——举起、提起。
【成语举例】举手之劳——举目千里——举重若轻。
【成语例释】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〇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〇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经典文言】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引申义】(一)
1.让自己的想法超出别人——提出、举出。
【成语例释】举无遗策: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〇举一废百: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〇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经典文言】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把自己的想法一个个提出来——列举。
【成语例释】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〇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3.让贤才高出于凡人之上——举荐、提拔、推举。
【成语例释】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经典文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〇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情表》)
【引申义】(二)
1.举起东西打破了原来的平静——举动、动作。
【成语举例】言谈举止——一举两得
【成语例释】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〇 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经典文言】 君举必书。 (《国语·鲁语》)
2.高举旗帜攻城野战的举动——起兵、发动(战争)。
【经典文言】 举兵伐徐,遂灭之。 (《韩非子·五蠹》)
3.在战争中攻下城池——占领、攻取。
【经典文言】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引申义】(三)鸟儿借助翅膀升上高空——飞起。
【成语例释】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〇高飞远举: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经典文言】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论语·乡党》)
【引申义】(四)两手举起把重物全部放到高处——全部的(形容词),全、全都(副词)。
【成语例释】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举国上下:指全国各方面的人。
【经典文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〇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 〇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杀),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47、绝
【本义】用刀子把丝线割断——断、断绝、割断。
【成语举例】杜绝后患——恩断义绝——弹尽粮绝
【成语例释】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〇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〇存亡绝续: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〇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经典文言】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与外界割断联系——隔绝、隔断。
【经典文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2.横渡河流,路线就像用刀子从织布中划过——横渡、横穿。
【经典文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3.织布时织到无法搁置的极点要割断——极、非常、完全(副词)。
【成语举例】风化绝代——惨绝人寰——绝顶聪明
【成语例释】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〇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经典文言】 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4.割断之后事物的联系就会——消失、停止。
【成语例释】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胜地形容独一无二。〇灭绝人性: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经典文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
48、堪
【本义】地面上陷落的部分——洞穴
【引申义】
1.大的洞穴可以容纳许多物品——经得起、受得住。
【成语例释】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〇不堪一击: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〇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经典文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2.胸怀宽广的人能够容纳异己、担当大事——能够、可以。
【成语例释】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〇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经典文言】敬儿在雍州贪残,人间一物堪用,莫不夺取。(《南史·张敬儿传》)
三、经典人物
晏婴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即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遇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注释】
①危言:正直地陈述己见。危,高耸貌。引申为正直。有个成语是危言危行,我们还学过“正襟危坐”。
②衡命:斟酌命令的情况去做。
③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④涂:同“途”。
⑤ “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⑥感寤:感动醒悟。寤,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