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巨山下的新四军修械所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是游击队队歌中的一句歌词。八年抗战期间,积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蒋介石的防共、溶共、限共、反共的政策下,既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武器裝备,自己也无兵工厂。起初,我军所使用的武器,有的是游击队员自己带来的;有的是依游击队的名义向私人借来的;有的是在抗战的号召下,群众自动献出来的。这些武器质量较差,大多是“土造枪”,什么单捣一、十字拐、老套筒、汉阳造,中正式算是好的。这等低劣的武器,如何抗击强悍的日寇?因此,我军的武器主要来源就是取之于敌,用战斗中从日、伪、顽手中缴获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在缴获来的枪支中常有残缺不能用的,同时我军在作战中,枪支也时有损坏,枪坏了我们是丢不起,这就急需修理,所以,各部队均设立了修械所。军中挑选,地方调集能工巧匠,前来做修械工。
1942年,新四军九旅二十七团在后方基地------岠山,就有一个修械所。修械所下辖修理组(在山前王庄)和生产组(在山后李巷)。修理组负责修理枪炮,他们既无电钻、电刨,也无电焊切割,(那时农村无电)修理所的军工们,则用人工动力操作车床、旋床、钻床。缺枪筒的由机械人员更换,枪鱼尾坏了由木工制作,枪机坏了由铁匠打造。军工徐孝全聪明睿智、技术高超,能自制钢枪,在邳睢铜地区传为佳谈(徐孝全擀(造)钢枪)。
我军在攻打日伪据点时,由于缺少攻坚武器,久攻不下,给我军造成一定的伤亡。修械所的军工们在部队指战员的建议下开动脑筋,大搞技术革新,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把八二迫击炮改为平射炮,(原迫击炮从炮口装弹,炮弹下坠炮筒底击发,炮弹出膛呈抛物线前飞,而改进后的平射炮则平放在固定炮架上,去掉原炮筒底撞针,炮弹改为倒导火索引发,炮弹向前平飞。)平射炮打出的炮弹,向前平飞,穿透力强,再厚的围墙、碉堡都可以打穿。为我军攻坚添了一件利器。
生产组设在岠山后李巷,原因是李、花二姓人家有数百年的翻砂铸造技术,在技工李炎然的带领下,他们整模、化铁为部队生产手榴弹、地雷。在第一批手榴弹的试爆中,弹头一炸四瓣,军工们在为试瀑成功高兴的同时,笑称:李炎然手榴弹,一炸四个瓣。手榴弹虽然试爆成功,但弹片太少,杀伤力不大。后来,在李炎然的带领下,分析原因,改造模具,终于获得成功。他们除生产手榴弹外,还大量生产地雷。他们生产的地雷有大、中、小多种型号(有十来斤到几十斤不等)。大大的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后来部队长期在外线作战,修械所也随时跟进。一次,修械所住在一个村子里,敌人突然来袭,修好的枪支也未来得及转移。为了不让这批枪支落入敌手,军工们急中生智,把枪支藏在一家恶霸地主的秫秸攅中,并告诫说:“若少了一支,回头拿你试问。”该地主吓得唯唯诺诺,连说:“不敢,不敢。”交代完之后,军工们一副农民打扮,扛起锄头,佯装短工们下湖锄地似的,走出村子,来到野外,将锄头放在(和主家预先约定好的)坟地里,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事后返回,军工们见所藏枪支安然无恙,又对该地主进行了教育:“这次你帮我们掩护枪支,算是一件好事,我们记住了,以后可将功抵过,希望你以后还要多做好事”。
战地修械所的军工们,凭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不畏艰苦,因陋就简,搞革新,搞创造,修枪造炮,为我军打败敌人立下了功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