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七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共签约183个项目,投资总额超8600亿元。几天前,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还印发了《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和《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计划》)的通知。《意见》和《计划》里面说得很清楚:广州要建五大金融中心。这两件事一是广州要成为世界级产业中心城市,二是未来要升级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而且规划清晰,有些已经在推进落实。所以,我说广州的发展恐怕要打很多人的脸了。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整个国家遭遇非常极端的情况。广州的第三产业在整个盘子中的占比超过70%,其中类似展会经济这种需要人群聚集的产业在疫情期间遭遇较大损失,所以,广州去年的经济发展和很多城市一样,也曾面临困难。不过,情况有所变化,现在可以打疫苗了,疫苗一打,广州的第三产业就稳了,不太可能再受到疫情的严重干扰。而且广州还通过国际投资年会签下8600亿助阵,协议达产年产值超6000亿元,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基建、高端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集群。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广州在产业发展上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广州早已满血复活,现在要打满全场,而且都要赢。看看各区的情况(限于篇幅,只列出部分项目和数据):01 南沙区拿到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吉利科技集团航天业务集团总部;
02 黄埔区迎接绿叶制药集团投资绿叶疫苗项目,总收入可望达到80亿元,还有华润置地华南总部;04 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拟在天河设立独立法人公司;05 京东集团华南总部、快手科技、哔哩哔哩的相关项目公司等汇集于海珠区;TCL在海珠区成立了两家半导体公司,注册总资本10.5亿元;06 广州第一个开市客COSTCO将落地荔湾,另有各类合作项目20余个在荔湾签约,投资总额预计超过500亿元;07 澳门大丰银行落户越秀,并将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大丰银行中国内陆总部,越秀签下重大产业项目12个,签约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超800亿元;08 滴滴出行拟在花都区设立滴滴共享出行大湾区运营总部、慢行交通运营服务项目等,预计产值不低于100亿元;09 中航光电华南产业基地等51个项目签约落户番禺,预计总投资额约1400亿元;10 增城区引进新加坡丰树国际食品智能生产及供应链基地等4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845亿元;11 从化区签下鑫从境·国际交往花园重点项目共17个,协议总投资额超607亿元……广州来了个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全面开花,天河区还淡定表示“今年包括在谈拟签约项目、半年内已签约但尚未公开举办签约仪式的项目投资额合计1117.38亿元”。从签约的企业和方向来看,广州对于高新科技、金融、生物医药、高端服务业非常重视,而且总部经济集中的趋势很明显,甚至有原来在深圳的企业把总部迁册广州……首先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州的政务服务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数量以及良好的融资环境、交通枢纽地位的持续提升,让企业不难选择,必须投广州一票。而且在整个湾区发展重心逐渐北移的情况下,广州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去往广阔的内陆市场,广州是减少物流成本的最佳选择之一。其次是广州在不断南下(南沙)、东进(黄埔)的过程中,对于西边佛山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准备以“广佛湾”为试点,探索同城化模式,这意味着一个两万亿和一个万亿超级城市的全面对接在加速,这是一个超大的市场和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广州作为“广州都市圈”老大的含金量。而且佛山高明机场,直接就命名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如果以广佛作为一个经济综合体来计算去年的经济总量,与北京只有200多亿的差距,但是把面积、人口远超广佛经济综合体的重庆却甩了一万亿。黄埔日前非常高调地宣布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黄埔的对面就是深圳都市圈的东莞。荔湾前年1月换帅之后,动作不断,3月20日,荔湾宣布启动建设重点项目40个,建设总投资达551亿元。3月8日,南沙举办2021年“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誓师大会,拉开了全年202个总投资共6264.5亿元、年度投资910.6亿元的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序幕……总结一下,现在广州的空气中都是奋斗和拼搏的味道,一点也不低调。今时今日的广州在产业发展上就像一个勇猛冲锋的战士:1-2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6.11亿元、增加值699.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和43.6%;比2019年1-2月分别增长10.3%和12.3%。和疫情期间的数据比不算英雄好汉,和没有疫情的2019年比,广州几乎在所有重要数据上(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值等)全部实现双位数增长,广州带着万丈雄心归来!广州开始新一轮的狂飙突进,而且广州还在吸引逃离高房价的部分深圳人,以及寻找工作机会的大批内陆年轻人。虽然官方并未发布消息,但是综合各种信息、数据来看:广州极有可能在2020年的常住人口净增长数据上超越深圳,跃居全国第二。从趋势上看,广佛经济体今年在总量上再进一步,跃居全国第三,希望很大。第一名是上海,第二名是深莞。
前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意见》和《计划》对于广州来说,就是装上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在《意见》中,广州首次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资产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要素区域交易中心等五大金融中心。
广州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多更快与国际规则接轨,做大做强广州的金融实力,同时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
在国内的金融中心排名中,广州长期位于第四。广州的风格一贯就是要争取多做一些服务企业,同时利好广州和湾区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比较低调。
不过在定调上,广州这次有点出人意料之外,一点也没低调,一扫以前公众对广州的印象,我看也很好。
广州说:2023年,参与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成效显现……到2035年,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
是的,你没看错:广州要成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
其实,千百年来,广州都是华南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这一次,广州说,我要成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来了个大升级。
如何达成目标?澳门大丰银行落户越秀,澳门国际银行拟在天河区建设总部大楼,这些都只是序曲,《意见》和《计划》内容丰富全面,但我只想说三个点: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这个银行在南沙,它是未来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就是说,可能它会拥有较大的权限和超多的功能,估计很多先行先试的事情都会交给这个银行来闯来试。
第二,广州期交所。这是很多人都盯着的一个重要平台,广州当然也对这个平台有非常大的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广州金融发展是这样表述的:“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现在看来当然就是广期所。
本来很多人觉得碳排放是一个很小众的品种,没想到“碳中和”概念突然走红,而且预计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会越来越高,广州期货所未来的发展前景似乎比以前预期的要更广阔一些。这可能也是广州在研判了形势之后,提出要成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的底气之一。
但最终广期所推出哪些品种,还需要得到官方确认的消息。
第三,广州要建设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广州其实早就有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27日,注册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63号高晟广场。《广州日报》去年10月的报道显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量1.54亿吨,总成交金额超过30亿元,全国排名第一。
广州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成了老大,而且得到国家层面支持,广州还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鼓励在穗金融机构加强与香港同业开展绿色金融合作。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香港设立机构。一句话总结,广州在碳排放交易、绿色金融方面占尽先机。
同时,广州金融也准备在外联合作和苦练内功方面继续发力。
广州支持在穗企业赴香港设立资本运作中心及企业财资中心,同时支持澳门打造中葡跨境人民币清算平台,广州与上海、深圳的金融机构在保险、证券交易等领域也有交叉合作,还会继续推进。这是外联的一面,也是广州金融大开放,并且希望更多在湾区发挥作用的积极心态使然。
在广州城市内部,关于金融的安排也已经布局清晰:南沙要打造大湾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花都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专注保险和知识产权交易,广州国际金融城重点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金融业务,其余特色金融功能区融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回顾历史: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广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金融中心城市。中国第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张信用卡都是诞生于广州。看看现在:去年,广州地区本外币存贷款同比增长15.02%。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创历史之最。全市持牌金融机构325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55家。金融业总资产近9万亿元,继续坐稳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广州金融在疫情之下依然上演逆袭的奇迹,其实很不容易。但这对于广州人来说,似乎是一种常态:越是艰难,越要发挥出色,越要创造奇迹。翻遍一部广州千年发展史,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广州的经济发展不但获得了企业以钞票进行投票的认同(请想想国际投资年会的8600亿元),也确立了未来在金融领域的战略目标、计划,广州正在全力以赴提升科创和金融力量,广州正在奔向又一座高峰。
广州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既有烟火气息,又有奋斗精神,既有经济发展的创新,又有平和温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广州是一座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增长和美好未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