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 看这五点就够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然而,有5.76亿像素的人眼,常常看不懂人心,知人知面难知心。
其实,识人也是有技巧的,战国时期政治家李克便总结出“识人五法”:
居视其所亲
富视其所与
达视其所举
穷视其所不为
贫视其所不取
一个人,对朋友、对钱财、对弱者、对困境的态度里,包含着他的人品。
点击加载图片
居视其所亲:看他平常都与谁在一起
曾国藩曾言:“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乎,不可不慎也。”
因为亲近什么样的人,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变为那样的人:亲近执行力强的人,往往会受其感导,远离拖延;亲近积极乐观的人,常常会受其浸染,远离消极;反之,亲近遇事悲观,善抱怨的人,也会受其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魏晋时期名臣傅玄深谙此道,在受皇帝托付,教导太子时,便十分重视太子身边人的品行。
当时,太子年幼,身边皆是“有所求”之人,太子不好好读书,他们从不规劝,太子捉弄老师,他们还会阿谀奉承。太子在这些人的盲目“夸耀”下,越发贪玩。傅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一定要接近正派的人。”因为接近正人君子,便会听到很多符合道义的话,不知不觉中,行为也会逐渐规范;而接近小人,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时间长了,兰花的香味亦无法闻到。太子听了傅玄所说的话,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平时任性贪玩,自己不觉得错,身边也没有人劝诫了。
的确如此,你身处什么样的“朋友圈”,往往便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所以,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与智者同行;仁爱的人,往往会与善者为伴;方正的人,往往会与廉者为伍。 所以,与人相交前,先看对方所亲近的人,不仅能看出对方的处世方式,亦能看出对方当下的思维认知。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富视其所与: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
一个人花钱的方式,往往会暴露出内心的层次。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把钱花在“义”字上,收获兄弟情谊;“红顶商人”胡雪岩,把钱花在“世故”上,收获事业“绿卡”;《红楼梦》中的贾琏,则把钱花在“情”字上,时时伤害妻子心。层次高下,可见一斑。
内心层次高的人,常常会成为钱的主人,让其成为梦想的垫脚石。
反之,便会让金钱操控内心,使生活难堪。“民国四大美女”中的蒋英和陆小曼对待钱的态度,便是典型的例子。歌唱家蒋英不在乎钱,却也不随意对待。学生要参加歌唱比赛,没有钱买演出服,她会二话不说,拿出三百块钱,让其买服装;经济困难时,她也不盲目节衣缩食,而是精心打理,保证三餐的营养,保持生活的质量,让一家人不受贫瘠所带来的窘迫。就像作家苏岑所说:“钱这东西,能赚会花的女人才有福气。”
在蒋英的经营下,一家人的生活总是洋溢着幸福感,此时的钱,便是遇见幸福的工具。
反观陆小曼,从小花钱便大手大脚的她,在嫁给徐志摩后,也没有收敛。在其他人还步行或坐黄包车的时候,她出门皆需马车;家中佣人更是只多不少;吃住和穿着,也是“力求昂贵”。本来收入不低的徐志摩,也难抵这样的开销,不得已只能身兼数职,四处奔波。劳累之余,两个人常常会因花钱的方式争吵,感情亦受到影响。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手里的金钱应当是保持自由、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看重金钱,直到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一个可以让财富为其服务,可以成为金钱主人的人,内心必有乾坤。
这样的人,有规划、能自控、对生活认真,对人生负责,是值得深交的人。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达视其所举: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弱势的人
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绝不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只是不会把脾气发到一个比自己弱的人身上。一个人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真实的教养。”
想要看清一个人的修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强者,而是要看他如何与弱者相处。
尤其是行走在人生上坡路时,依然能尊重弱者的人,最让人敬重。
曾看到一个故事,深受感触:一位年老的富豪在饭店吃完饭后,提出见厨师一面的要求。厨师以为富豪是对饭菜不满意,忐忑地来到前厅。没想到的是,富豪友善地站起来,握着厨师的手说:“你做得很美味,只是我年纪大了,不能吃太多。怕你多想,特意给你说一声。”厨师瞬间被感动了。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哪怕身居高处,也不会肆意对待比自己弱的人。这是从内散发的善良,是不可小觑的涵养,更是正直可靠的标志。
宋仁宗在对待弱者时,便常在细节中,体现出包容宽厚的品德来。在一次用餐时,他吃到了一粒沙子,尽管牙齿极为疼痛,他也不忘嘱咐身边的宫女:“千万不要把我吃到沙子的事说出去,这可是死罪!”
在一次散步时,他虽口干舌燥,但还是忍耐着回到宫中,才匆忙叫人端水来。有人问及,他说:“我看了多次,但都没有发现准备好的水壶,如果我一问,必然有人要受到责罚,所以便忍着渴回来再喝。”
面对弱者,能包容一些非原则性错误,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便是深入骨髓的善良,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品格。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更是最值得相交的人。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窘视其所不为:看他在困境时的操守
身处困境、依然可以坚守初心,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的人,是有底线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身处困境而忘记做人的分寸,也不会因为深陷泥潭而自暴自弃,放任自我。如此之人,哪怕物质贫瘠,内心也足够丰盈。被朱元璋称为是“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喜欢读书,却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此时借书便成了唯一的选择。宋濂问别人借书的时候,总是会提前说好还书的时间,并严格执行,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便熬夜抄起来。母亲心疼他,劝他不着急抄书,反正人家也不等这本书要看。宋濂却说:“不管人家要不要看这本书,期限到了,就要还回去,这是信用问题。”
对于宋濂来说,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苛刻,都不是放任底线的借口。要知道,一旦放任自己放弃底线,那便是沉沦的开始,就如作家卡尔维诺所说:“一旦你放弃了某种你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要守住底线,底线一旦被突破了一次,就很难再有底线了。”
所以,身穿旧棉袄的宋濂,不畏惧寒冬,哪怕下着鹅毛大雪,也不会爽约。这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不向困难低头,不向生活妥协,是值得相交的。
点击加载图片
贫视其所不取:看他在贫困时是否取不义之财
古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尤其是当人处于贫穷的处境时,窘境会让金钱变得格外重要。此时,依然能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者,为真君子。一如生活贫困的郑定祥,在万州城里靠帮人挑东西赚钱,尽管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也不会心生“歪念”。有一天,他帮人挑几十件羽绒服,结果,郑定祥和雇主走散了。彼时,郑定祥身上只穿着单衣服,他的老婆也因为天太冷,希望他可以带一件棉衣回去。但看着手里成堆的羽绒服,郑定祥并没有心动,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完璧归赵”:在风雪中苦苦找寻失主竟达半个月!最终找到失主,归还货物,留下一句“缺钱不缺德”的掷地之声,让无数人为其喝彩。
查理·芒格曾说:“你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不管是希望得到财富,还是获得更大的追求,修身养性,爱财有道,才是真谛。
古时候,有一位穷书生,常常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想办法占别人的便宜。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书店,其中有一位年轻人在掏钱时,不小心掉了一个铜钱。书生看到后,连忙用脚踩住,然后悄悄捡起了钱。后来,这位书生得到一位官员的赏识,一路高歌进入朝堂。却没有想到,当年占别人便宜的事情,亦被抖落出来,大家纷纷弹劾,认为这种占便宜,是“贪”的开端。其中还有大臣提及书店之事:“你还记得当年在书店的事情吗?你当时连这点钱都要占为己有,这当了官,百姓岂不是遭殃了?”
最终,书生只能惭愧地辞去官职。正如《菜根谭》中所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当一个人身处贫穷时,洁身自好,才能迎来真正的富足,亦能收获真心相待的人。▽
象山先生陆九渊在《陆象山全集》中有言:“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
这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清晰地了解他人。人生若尘露。与人相交前,先通过“识人五术”,看清对方的品行和修养。远离“烂人”,亲近有德之人,不仅能为自己省去诸多麻烦,还能无形中提高自我。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由修炼,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值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