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45–巴黎和会
上篇《讨价还价》里面咱们说到,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俄国接受了西方盟国的条件,开始和平谈判。和平谈判定于1856年2月25日下午,在奥赛码头(Quai d’Orsay)大街上的新落成的法国外交部大楼举行。中午时候大群的人聚集在奥赛码头大街上,等着观看各国代表团入场,从协和大桥(Pont de la Concorde)一直排到迪耶纳(d’Iena),宪兵不得不上街维持秩序。下午1点钟各外交使团纷纷到达,互相道着“和平万岁”或者“皇帝万岁”,然后进入大楼。这座新大楼是一座法兰西第二帝国装饰风格的新大楼,大厅里唯一的一幅画是真人大小的拿破仑三世和皇后欧仁妮(Eugenie)的肖像,注视着每一位到来的代表,提醒着法国新的国际地位。当然叔叔拿破仑的半身雕塑也是装饰之一,拿破仑三世就是要以此次和会为契机,告诉大家拿破仑的法国又回来了,回到了欧洲舞台的中央。
选择巴黎作为和会地点,展现了法国作为欧洲大陆首要大国的地位。奥地利人本来希望选择在维也纳,但是首先英国人就不同意,自打开战以来,奥地利人就首鼠两端。而俄国人也不接受,反而提出了巴黎,这意味深长。随着外交舞台从维也纳转到巴黎,维也纳已成过去时。和会以及刚刚结束的巴黎世博会,让巴黎成为欧洲的中心,这是拿破仑三世的胜利,也是他决定投入战争的初衷。从去年秋天开始和谈,拿破仑三世就成为重要角色,各方都需要取悦于他。
接下来是参加和会的代表资格,英法俄奥自然是少不了的,当然还有土耳其,但是其它……。奥地利自然不希望撒丁王国的代表出现在巴黎,撒丁王国又不是大国,有什么资格?但是拗不过英国和法国。撒丁王国此前确实不是一个上得了台面的角色,克里米亚一战以后,撒丁王国才获得了同欧洲列强坐到一张桌子上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撒丁王国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获利甚丰,完全达到了参战的目的,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国际地位。
至于普鲁士,算是压垮俄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普鲁士人事先也打过招呼,我帮你们压俄国人屈服,和谈的时候得给我安排一个座位。普鲁士人在这事儿上帮了奥地利人一把,奥地利人也就回报普鲁士人,再说普鲁士在德意志这个圈子里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可不喜欢普鲁士人掺乎进来,一直也不肯帮忙打仗,现在摘桃子来了。欧洲列强中普鲁士也算一号,想到这里英国人和法国人勉强同意了。同意是同意,但有个条件,普鲁士人最后阶段才可以参加。奥地利人帮普鲁士人鸣不平,白搭,普鲁士人最后讨论1841年《海峡条约》的时候,才加入进来。
代表团到达巴黎的时候,大多数有争议的条款都得到了落实,基本上是按照1854年的那个“四点要求”来的。英国人一直觉得没有完全达到战争目的,夺取塞瓦斯托波尔是法军的成就。于是在和会之前的谈判中,帕麦斯顿一再强调他的最低要求,如果俄国不同意的话,威胁春天到来就要在波罗的海重启战端。2月25日他给克莱伦登的信里,要求清除所有俄国在黑海的军舰和军事设施,撤出所有占领的土耳其领土,包括那个卡尔斯。这肯定让俄国感到屈辱,但这是保证和平必须的条件!
英国人还想加个剥夺俄国全部高加索领土的第五条,但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觉得,帕麦斯顿的要求有些过分。法国在为战后欧洲的新秩序做打算了,想拉俄国帮忙搞定奥地利,让拿破仑三世可以帮助撒丁王国,把奥地利的势力从意大利北部清除出去,统一意大利。作为回报,拿破仑三世觉得他可以拿回1792年法国取得,但是在1815年被维也纳和会被剥夺了的萨伏依(Savoy)和尼斯(Nice),所以拿破仑不想跟着帕麦斯顿狠狠地惩罚俄国。
俄国坚持说这些土地是根据《阿德里安堡条约》(Treaty of Andrianople)获得的,土耳其人同意过的。在法国人还有奥地利人的干预下,俄国保住了格鲁吉亚和切尔卡西亚,英国人不得不放弃让俄国高加索地区独立的主张。
另外法英分歧的地方还有比萨拉比亚的边界划分,英国要求俄国把比萨拉比亚一部分地区,归还给奥斯曼土耳其治下的摩尔达维亚。英国还要求俄国不得以任何方式进入多瑙河,这点奥地利表示支持。俄国想拿卡尔斯作为筹码谈比萨拉比亚的问题,法国支持俄国,但是拿破仑三世还是压俄国谈判代表奥尔洛夫做出妥协,接受对比萨拉比亚的改变。结果是俄国失去了他们1812年从土耳其手里抢到的比萨拉比亚的三分之一土地,包括多瑙河三角洲,但是保住了保加利亚社区和一些重要的山岭。英国人和奥地利人感到了胜利,俄国人感到屈辱。自打十七世纪以来,俄国第一次割让土地给土耳其,以前都是土耳其割地给俄国。
在两个多瑙河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问题上,各国的想法不一。英国的想法是还是放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法国人倾向于支持罗马尼亚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把这两个地方合起来搞一个统一的罗马尼亚,以为这样一个统一的国家可以阻止俄国进一步的扩张。拿破仑还希望这样一个拉丁语的国家会跟法国友好相处,不过这个主意吓住了奥地利,奥地利人当即表示反对。奥地利可不想在东南边界上有个斯拉夫人的民族国家,这样对他们自己境内的斯拉夫少数民族会起个什么样的示范作用?奥地利想这法国人一定是不怀好意,您说呢?
土耳其人也不喜欢这个主意,即便这个统一的国家名义上仍然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宗主权之下,但是相信很快就会闹独立,挑战奥斯曼的主权。土耳其的主张获得了英国的支持,英国说咱们为啥要打这一仗?不就是为了保障土耳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吗?你这不是要肢解土耳其吗?那样俄国人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最后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还有塞尔维亚一起,还放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但是他们的权益交由国际保证。
三个大国对把俄国的势力赶出多瑙河地区,让多瑙河对各国商船自由航行,也就是四点中的第二点没有异议,但是对如何处理奥斯曼帝国的名义上的统治权,有所分歧。要求奥斯曼给个大致计划,给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人选择权。
关于黑海中立和船只的限制问题,也就第三点,很快就在船只尺寸、军械还有船坞问题上争执起来。通常认为黑海只是俄国和土耳其的事儿,但是俄国人认为黑海很大程度上是俄国的内海,这条太伤害俄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关于这条法国人不做声,默默支持。不过法国人的默默支持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英国人说了,你又不是海权国家。俄国人的任何努力都没有奏效,连尼古拉耶夫和亚速海都被包括在内。
亚速海啊,相当于中国的渤海……
对于保护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基督徒问题也就是第四点,各国代表和土耳其宰相阿里帕夏和代表福德帕夏(Fuad),在1月份就在君士坦丁堡同进行了会谈,谈到要给奥斯曼帝国治下的非穆斯林包括犹太人,以完全的宗教平等和公民权力。这种对奥斯曼土耳其主权粗暴干涉的行为,自然会激起奥斯曼政府,或许还有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斯特拉特福·坎宁就对这个的效果很是怀疑,土耳其人向来认为基督徒是下等人,歧视根深蒂固,这种情况可不是苏丹迫于西方压力下个诏书就能改变。另外,如果苏丹采纳西方的政策,穆斯林甚至可能造反。2月18日苏丹颁布了法令,给予非穆斯林臣民宗教和法律平等、财产权,打开了他们进入奥斯曼帝国军队和政府机构的大门。土耳其人希望这样可以防止欧洲人进一步干涉土耳其内政,也希望这样就可以把这个问题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但是俄国作为保证苏丹治下基督徒权益的五大国之一,坚持这个问题必须谈。他们希望把这个问题国际化,由一个包括苏丹在内的国际声明来保障。俄国这样做也是给国内人民看,我们这场为基督徒而进行的“圣战”,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俄国人有理由认为取得了“胜利”,那个争来争去的圣地的保护权,在巴黎和会上,还给了希腊教会而不是拉丁教会。想想最初《法俄较劲》那篇里头搞的剑拔弩张,其实都是套路,也就沙皇尼古拉认真而已。好在这也给了俄国一个安慰,沙皇亚历山大向天祈祷:“俄国!你的努力和牺牲没有白费!”
经过24场官方讨论,以及无数次的私底下磋商,最终的《巴黎条约》包括了34个条款,还有3个附件,基本上基于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获得了保证,俄国归还卡尔斯,换取比萨拉比亚领土;黑海中立;俄国放弃对多瑙河诸公国的领土要求,和奥斯曼帝国治下基督徒的保护权;不过关于土耳其改革的内容没有放入。
大多数问题在和会之前就解决了,因此巴黎和会进行的很顺利,没有什么大的争议。各国外交官们就是喝酒吃饭跳舞迎来送往。3月30日1点和约正式签署,而拿破仑三世唯一的儿子也在这之前刚刚出生,拿破仑三世一时风光无二。
和约签订了,接下来的后果是什么呢?请看下篇《民族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