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吃软烂,真的就对脾胃好吗?
我常常叮嘱家长们要顾护好孩子的“后天之本”脾胃,要科学喂养。
有家长就问了:“许教授,到底什么才是'科学喂养’?”
记住这几个原则:
吃软、吃温、按需喂养、七分饱、慎吃寒凉冷食。要以孩子的消化状况喂养,最好每天固定时间检查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逐渐找到适合孩子的三餐喂养量。
家长又问:“既然孩子脾胃虚弱,我给孩子吃软烂的食物,是不是就能比较好地顾护到消化了?”
今天我具体回答这个问题。
01 长期吃软烂的食物,为何孩子的脾胃还是虚?
长期给孩子吃肉糜、青菜碎、喝米粥、烂面条,但孩子还是很虚,即使如此精细喂养,稍不注意也会积食——这是一个来找我面诊的、典型的错误喂养医案。
我把这种喂养方法,称为“过度溺爱”脾胃。
就好像过度溺爱孩子,很难把孩子养好一样,脾胃也需要适度的锻炼,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才会越来越强健,也能更快地往趋于成年人脾胃健运的方向发展。
此外,过于精细的喂养,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食物营养在烹煮的过程中流失掉,还会影响孩子摄入膳食纤维,同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从情志方面考虑,这种做法也是不应该的。
食物绝不仅仅满足孩子营养所需,探索食物的种类、风味,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比如,早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我们就会随着孩子的消化能力不断成熟,从流质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块状、条状食物,锻炼孩子的抓握、咀嚼能力。
顺便说,孩子如果脾虚、肾气不足,更要适度用小馒头、小馍块、小馕饼等,锻炼咀嚼能力。“齿者,肾之标”,牙齿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牙齿坚固则不易脱落。而锻炼牙齿,也能无形中补养充盈肾气,还能促进牙齿发育。
02 你以为的精细喂养,可能更厚重滋腻。
除此之外,有些情况下的“精细喂养”反而会增加孩子负担。
比如,肉汤泡饭、菜汁泡饭,看似米饭被泡软了,孩子进食的主食量也适当减少了,但孩子依然很容易积食。
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脾胃消化,“消”和“化”要分开来解:
所谓“消”,是把原本的食物通过牙齿、胃部的研磨,变成流质的糜物。
而“化”,是把这些糜物转化成精微营养,布输全身的过程。
有些食物,比如肉汤泡饭、菜汁泡饭,看似好消,其实并不好化,很多属于甘肥厚腻,或过于滋腻的食物,也会给孩子的脾胃增加负担。
尤其是肉汤。
很多家长踩过这个“雷区”:孩子生病精神不好、胃口差,想着少喂养、只喝肉汤,一边给脾胃减负,一边稍稍补益——这恰恰适得其反,一边给脾胃增加负担,一边给病邪“补益”。如果孩子体质比较虚弱,正气不足,病情就很容易反复。
那么,什么食物是不好化的呢?
寒凉冷食(如水果等)、肉类、甜腻的甜品糖果、煎炸零食……这些需要脾胃消耗更多能量去消化的食物,哪怕看似好消,其实都是不好化的。
如果为了让孩子消化好,专门给孩子喝肉汤、喝寒凉的水果汁等等,看似很花心思,实际上肯定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更加损耗孩子正气的。
03 什么时候精细喂养,什么时候锻炼脾胃?
这个问题,我依然很难给出一个定点定量的答案,还是要以孩子的消化功能来定。
必要时,也要给孩子吃精细、软烂的食物,而且要既好消,又好化,比如米粥、烂面条等等。
比如:
① 孩子病时、积食时,就要清淡饮食,可以选择精细喂养;
② 孩子消化功能弱,稍微吃多就反复积食,很难找到健脾时机,就可以先选择攻补兼施,清淡饮食、精细喂养。
等到孩子的积食状况好转,就要适时健脾益气,提升整体消化机能。
等到孩子身体体质被调理得有所改善,没那么经常积食了,消化好、无病痛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适当锻炼孩子的脾胃,试探地增加,观察孩子的脾胃是否能够承受。
甚至可以偶尔带大一点的孩子吃一顿麦当劳、肯德基。
当然,哪怕孩子的脾胃大有改善,也不要掉以轻心,觉得可以敞开了吃。
再来复习我们开头提到的科学喂养原则:吃软、吃温、按需喂养、七分饱、慎吃寒凉冷食。
平时为了预防吃撑、积食,还可以每周给孩子喝1次新三星汤:
买新三星汤,送防感沐足包新品:
现在购买四盒新三星汤,就能抢先试用即将上市的新品防感驱寒沐足包,应对伤风受寒引起的各种“突发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