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
感冒(伤风),寒流感
一、小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 人蔘3两 甘草3两 半夏半升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10~20g 黄芩10~20g 党蔘6~12g 生甘草3~6g 姜制半夏 6~12g 干姜 3~6片 6~12g 大枣 (小)15~30枚(大)6~12枚
剂:3~5 价:5.5/剂
1.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
(往来寒热)
2.以发热、汗微出、不退为特征(症状较多样、复杂)
3.恢复期一般较久
4.此种感冒较易转移,诱发他症(肺炎、心肌炎….)
5.欲退烧,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剂大汗,脉静身凉为安)
6.加连翘(30~50g)可治淋巴肿、咽痛
连翘:疮家要药,证:汗出而烦,淋巴结肿大,(瘰疠),烧不退
由小柴胡汤加减成[柴胡,甘草,黄芩,连翘]
7.加桔梗(6~12g),生石膏(10~20g) 治扁桃体炎、红肿。
利咽 清热
8. 经期感冒多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
(可加姜、枣或桂枝)
经期若腹痛甚,可加桂枝和白芍,即为柴胡桂枝汤
9.呕吐者,汤液要浓缩(去药渣再煎)
10.煎药不便,可用小柴胡冲剂两包,但含糖量较大,糖尿病禁。
二、葛根汤
经方:葛根4两 麻黄3两 桂枝2两 芍药2两 甘草3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葛根12~30g 生麻黄5~12g 肉桂3~6g 白芍(解痉止痛)/赤芍(去瘀)10~15g
生甘草3~10g 生姜10~20g/干姜5~10g 大枣15~30枚(小)/5~10枚(大)
剂量:3-5 价:3/剂 (明通治伤风颗粒)
1.恶寒无汗,体格壮实,头痛身重者。
→体力劳动者,青壮年,酒客,肌肉结实,肤黑,皮肤干,咽不红,无感染者。
2.肌肉酸痛、关节痛、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
3.此乃温和之发汗解表剂,服后覆取(盖被)微似汗
4.麻黄含兴奋剂成分,运动员赛前禁用(药检阳性)
(桂枝可缓解) 凡体型瘦弱,面白多汗,体弱多病,慎用/禁用。
5.天然之提神、抗疲劳药(感冒后之嗜睡,易疲倦可用)
6. 可用于醒酒
7. 加川芎(6~12g)、辛夷花(5~10g) 可治鼻炎、鼻塞、鼻窦炎
8.加大黄(制,5~10g) 治感冒红眼,结膜炎,眼垢多
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小柴胡汤:有汗,热不退,咽痛,呼吸道症状,感染 → 风热感
V.S.
葛根汤: 无汗,肌肉痛 → 风寒感
三、大青龙汤
经方:麻黄6两 桂枝2两 甘草2两 杏仁40枚 生姜3两 大枣12枚 石膏如鸡子大
黄煌方:生麻黄10~20g 肉桂3~6g/桂枝5~10g 生甘草5~10g 杏仁10~20g
生姜15~30g/干姜6~12g 大枣10枚 生石膏10~30g
1.体格壮实,高热无汗,烦躁
2.发汗退热的峻剂,得汗即止,勿再服
3.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禁 ← 产妇,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失眠,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低血糖,高血压,肺结核
4.误服麻黄过量 → 虚脱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心悸 救治 生姜,红枣,红糖 混浓糖汤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
咳喘方
呼吸道:
1.急性支气管炎:咳嗽为主(一周~半个月)、声音嘶哑、咽干、发烧
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时间超过3个月、连续两年发作(冬季好发)
3.支气管哮喘:为多发病、常见病。发作前,鼻痒,打喷嚏,接下来就痰咳不清、胸闷、呼吸有声,白天较没事,多为清晨2点~3点发作
推荐方:
一、小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 人蔘3两 甘草3两 半夏半升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6~12g 黄芩6~12g 姜制半夏6~12g 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 红枣6~12枚
1.小柴胡汤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只要病人的重要脏器(如:心、肾…)没有受损,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而后再慢慢仔细研究
2.【加半夏厚朴汤(半夏、茯苓10~20g、紫苏梗、厚朴6~12g)】→称为柴朴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亦可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激素依赖型)
紫苏叶-功效偏重于发汗
紫苏子-功效偏重于通便
紫苏梗-功效偏重于理气、宽中
适用于感染不明显、患者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或饮食过多即感不适
3.加栀子6~12g、连翘15~30g、重用黄芩可至30g(也可加桔梗):治疗咳痰黄稠、久治不愈、瀰泛性支气管炎
李时珍~骨蒸发热、吐痰→黄芩→清肺热
4.加干姜6~12g、五味子5~10g:适用于感冒后,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无效者
再加(防风、连翘、生石膏)→慢性支气管炎、过敏
支气管患者有一特点,稍遇风寒,咳嗽即来
5.凡治疗咳嗽气喘,柴胡不须大剂量
二、半夏厚朴汤
经方:半夏一升 厚朴3两 茯苓4两 生姜5两 干苏叶2两
黄煌方:姜制半夏10~20g 厚朴10~15g 茯苓10~20g 干姜3~6g 苏梗10~15g
5~7剂 3.7/剂
1. 本方对咽喉异物感为特征的咳喘病有效(妇人咽中如有炙癵)
(1)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气喘患者的腹胀(因厚朴、苏梗可以理气)
(2)消化道症状: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3)失眠、多梦、心悸、眩晕
一般都与小柴胡汤或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相配伍
2.加桔梗6~12g、甘草3~6g(即桔梗汤:专治咽中痛):适用于咽痒、咽中痛、咽干、咳嗽
3.加枳壳10~20g、白芍10~20g、桔梗6~12g(《金匮》排脓散→吸湿排液):治疗痰喘、咳嗽、气喘、吐痰不爽、腹胀、便秘、支气管哮喘
4.加【栀子6~12g、连翘15~30g、黄芩6~12g】→(清热、除烦):治疗胸闷、咽痛、烦痛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伴有焦虑、失眠、胸闷、出汗
(从温病,叶天士先生的经验)
三、麻杏石甘汤
经方:麻黄4两 杏仁50个 甘草2两 石膏半斤
黄煌方:生麻黄5~10g 杏仁10~20个 生甘草3~6g 生石膏12~30g
3~5剂 1.5/剂
1.本方主治热喘,由下列三条可确定是热喘:
(1)汗出而喘
(2)口渴不恶寒
(3)痰、唾、涕黏稠
2.适用于本方者大多身体状况好,皮肤较粗糙,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
3.临床上加连翘15~30g、栀子6~12g、黄芩6~12g、桔梗6~12g:适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黄痰、热症,大叶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
4.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汤→平喘基本方
三拗汤加薏仁→麻杏薏甘汤
三拗汤加桂枝→麻黄汤(无汗而喘)
省中所使用的“肺宁合剂”即麻杏石甘汤
四、小青龙汤
经方:麻黄3两 桂枝3两 细辛3两 干姜3两 甘草3两 芍药3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
黄煌方:生麻黄6~12g 桂枝6~12g/肉桂5~10g 干姜6~12g 生甘草6~12g 白芍6~12g 五味子6~12g 姜制半夏6~12g
3~5剂 5/剂
1. 主治寒喘,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
2.外寒内饮
3.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
4.体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黄,加茯苓10~20g、山萸肉(固托、敛肺)10~20g: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肺心病、肺气肿
5.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础
6.细辛用量要到位,所谓细辛不过钱,是指吞食细辛生粉情况下,而汤药细辛用量可为3~10g,若担心细辛用量,可少量逐渐增加。
五、大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 黄芩3两 半夏半升 枳实4枚 芍药3两 大黄2两 生姜5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6/剂
1. 此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见有胸脇苦满、按之心下满痛、便秘者
(按之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效果很好)
2.此方加黄连(即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适用于支气管哮喘伴有感染、吐黄痰、烦躁、热甚厥盛
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天然抗生素,抗血栓
3. 此方加黄连3~6g、全栝楼15~30g(即大柴胡汤小陷胸汤):治疗胸痛、上脘痛、痰黄、便秘
栝楼皮:化痰
栝楼仁:通便
4. 此方加桂枝6~12g/肉桂5~10g、茯苓10~20g、丹皮6~12g、桃仁10~15g(即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反覆发作,见有舌色暗、唇色紫、皮肤干燥、烦躁不安、少腹疼痛
5.此方适用于充实性的热性体质→大多体格壮实、中/老年人居多、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轻者轻微不适,按之有抵抗感,多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大多伴有高血压、肥胖、胆囊炎、胆石症
黄煌经方治疗失眠
失眠 (大陆 06年 六大城市 成年人 57% 有失眠困扰)
患者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意,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之主观体验
1.入睡障碍(最少30分钟)
2.维持睡眠之障碍(易醒、早醒)
3.睡眠时间过短(因人而异)
4.熟睡障碍
原因:心理、生理(饮食、时差、经期…)、病理(躯体、精神)、药物(麻黄)、环境、
原发性
对个体之影响→不可胜数
经方治失眠之特色:
(1) 调体质而提高睡眠质量(安神)
(2) 没有【西药(安眠药)→多为脑神经抑制剂】之副作用→依赖性、次日感觉昏沉
一、 温胆汤 (半夏体质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
(1)胆怯、易惊恐
(2)失眠、多噩梦
(3)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4)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本方非经方 (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主眩悸呕吐)
→橘皮竹如汤 (金匮,治呕吐)
4.加味方:
(1)高枕无忧散 <</font>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
→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
→烦躁、肤红有光泽
→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本方酸枣仁汤
→神智恍惚、神经症
→脉不滑、舌不红
→中老年妇女较多
(4)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
→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 大枣6枚 柴胡4两 生姜1.5两 人参1.5两 龙骨1.5两
铅丹1.5两 桂枝1.5两 茯苓1.5两 大黄2两 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font>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6.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7.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
(1) 甘草→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2) 桃仁、芒硝、甘草→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
秘者
(3) 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4) 黄连,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三、酸枣仁汤
经方:酸枣仁2升 甘草1两 茯苓2两 知母2两 川芎2两
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
1.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3.本方临床多合方使用
(1)合温胆汤→多梦、惊惊、晕眩
(2)合半夏厚朴汤→咽喉异物、腹胀
(3)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乏力、胸闷、心悸
4.本方既能治失眠,也能治多寐
5.本方适用于特殊体质(肝血虚:消瘦、干枯、甲错、唇白、易疲,以中老年妇女多见),而不是通治一切失眠症
6.主药酸枣仁用量要大(20~30g),炮治不重要。
煎煮效果好,故要将酸枣仁捣成粗末再煮
四、甘麦大枣汤
经方:甘草3两 小麦1升 大枣10枚
黄煌方:生甘草6~30g 小麦30~100g 大枣15~30g
1. 古方之镇静剂,煮至妇人脏躁(歇斯底里),喜悲伤欲哭,数伸欠
→现代级并:癔证、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
(农村妇女常见,苦活、社会压力、阶层低…)
2.特别适用于小儿夜惊、夜啼、多动症等(啼泣不止等)
3.适用患者:多瘦弱(甘草主治)、腹诊多腹直肌拘急
4.方中干草可用至30g
若有浮肿、血压高等副作用(因为血中钠浓度升高),则不宜用大量甘草(但可加利水剂,茯苓、泽泻)
5.小麦可用至60~100g,或平时多吃面食(所以北方人性格较开朗)
6.本方不常单用,多与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
7.脏躁为情志病,故应辅以心理开导
五、四逆散
经方:(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磨成粉
黄煌方:柴胡6~12g 白芍10~20g 生甘草3~6g 枳壳10~20g
1.本方主治失眠,多为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躯体症状:胸闷、心悸、头痛…
2.本方半夏厚朴汤=八味解郁汤,可用于伴有消化道症状之忧郁症、更年期、神经症
3.本方加上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生地=血府逐瘀汤(清,王清任)→顽固性失眠(面青暗,肤干,脱血,舌暗紫)
改良→
若无腰腿下肢疼痛去牛膝、无咽喉疼痛去桔梗、无出血去生地,名八味活血汤(四逆散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可调经、去黑斑,多用于脸色中青之城市女性(白领)、易郁\
黄煌经方治疗肿瘤
肿瘤
特点:细胞过度增殖
西医治疗:非早期(不能切除者)便使用综合治疗
中医介入的肿瘤患者,通常为受不了化疗或兼有其他慢性重症不适用化疗者。
基本思路:调整体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保持三不:1.精神不乏,2.体重不减,3.胃口不倒;留人治病)、延长生命 (消、托、补法兼用)
优点:1.副作用小;2.患者易接受;3.治疗成本低
一般民间常用偏方:山豆根、附子、蟾酥…
肝癌: 使用活血化瘀的思路并不正确
一、小柴胡汤
1.本方适用于肿瘤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疾病处于迁延期、慢性化阶段)→常见血液系统、胃癌、肝癌、肺癌,发烧不愈(往来寒热)为主症
黄煌老师临床医案:
(1)本方合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病所致发热,能迅速退热(柴胡可至30g、用红参代人参、肉桂及桂枝各10g)
(2)本方加连翘30g以上,可治疗胃癌、肝癌转移后的腹痛、呕吐→延长生命期
(3)本方加连翘、茯苓、猪苓,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配合西药(羟(ㄑㄧㄤ)基脲(ㄋㄧㄠ)),可稳定病情
2.本方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好,无贫血之肿瘤患者的体质调养→小剂量(小于8两,因为要长期食用),可配合【麦门冬、天门冬(赢瘦;癌症可胖不可瘦)】、枸杞(多糖、防贫血)、【茯苓、猪苓、泽泻、白朮(建脾利水)】、肉桂
3.加连翘30g(本草:主寒热、鼠痿瘰疠、廱肿恶疮、瘿(ㄧㄥ)瘤、结热、蛊毒;张锡纯:疮家圣药;副作用→量大可致腹泻),可治疗淋巴瘤转移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动物实验:小柴胡汤的动物实验有一堆,提示抑制 / 诱导癌细胞、调节
二、五苓散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白朮15~30g 茯苓15~30g 桂枝10~20g/肉桂6~12g
(古方治疗水逆: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1.本方适用肿瘤伴有腹泻、浮肿或腹水、胸水者,以肝、肠、肺癌居多(化疗后可见水逆诸症)
→可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大便成型
→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症状 – 头昏、晕、水气上冲、肌动、心悸
→本方含黄耆桂枝五物汤,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热多(小柴胡证)、多汗浮肿(五苓散证)
→本方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2.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名柴苓汤,可用于肿瘤化疗期后之常规体质调养
医案:用于子宫颈癌患者化疗时,缓解腹泻、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下肢浮肿,
但服药期较长(3~4周以上)
黄煌老师语:本方不限子宫颈癌均可使用以调体质 (化疗中)
三、炙甘草汤 (伤寒 177条)
原方: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黄煌方:炙甘草3~15g 干姜5~10g 人参或党参10~20g 生地10~20g 肉桂6~12g
阿胶6~12g 火麻仁6~12g 大枣15~30g
1.本方是肿瘤患者恶液质,极度消瘦、贫血时之营养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
(体质极度虚弱、大出血后循环衰竭)→推测用于当时战争伤员
为古代的止血强方,又称复脉汤
大剂量生地、阿胶→止血
人参、桂枝、炙甘草、麦门冬→强心定悸
本方含19种胺基酸,9种为人类必须胺基酸
2.本方麦门冬(主赢瘦短气)可重用,并可加入天门冬(养肌肤)
3.本方可加入龙骨、牡蛎、山药
龙骨、牡蛎→动悸(动则气促),贫血者多见
山药→健脾、增加食欲,因为含淀粉,可以增加龙骨、牡蛎有效成分的吸收
(矿物类药物加淀粉,可以增加有效成分的吸收)
4.本方宜久煎,并以米酒或黄酒煎服 (有利药方中有效物质释出)
仲景方曰: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ㄧ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升
地黄得酒良
5.本方可做为煎膏剂,以利长期服用 (因为含阿胶)
(20~30剂加入冰糖、桂圆、蜂蜜等)
6.服药期间配合红烧猪蹄等富含胶质食物
加黄酒、姜、葱、冰糖、八角、花椒,用小火煮3~4个小时,去浮油,大火收汁 (黄煌大师美食讲堂)
7.本方的效果判定,近期主要看食欲、精神、大便,远期主要看体重、营养状况
若腹泻、腹胀→不良反应
→汤液过浓 (减少剂量,一剂服2~3天)
四、附子理中汤 (也有附子理中丸)
黄煌方: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朮10~20g
炙/干甘草6~20g
1.本方适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腹泻、腹胀
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皮肤色青、脉象沉着无力等,可配合肉桂、茯苓
阳虚→肤黑无光泽
阴虚→唇红肤白
2. 本方可用于胰腺(多阴黄)、肝、肠癌等消化肿瘤出现腹泻者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触之如额).等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蟾蜍 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无)
一、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频、短、无皆是),腹微满者】
原方:茵陈蒿6两 山栀子14枚 大黄2两
黄煌:茵陈蒿10~30g 山栀子10~15g 制大黄6~12g
(茵陈蒿→退黄专药)
1.本方适用于 ”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胆道感染见黄疸,色鲜明(阳黄→有光泽: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小变色黄短少,腹满,舌红苔黄腻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体质: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兼有身热便结,口干燥烦,舌红脉数
(阴黄:晦暗如烟薰 非本方証)
3.可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ICP)
新生儿黄疸红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陈8g、栀子4g、大黄3g,水煎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黄疸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曰:「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热毒郁肝,症见黄疸、腹胀」
与大柴胡汤合用,治疗胆道感染、胆囊炎
5.本方证不必见便秘(大黄于此方中不必后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黄主退黄、除腹满
6.本方剂型可用灌肠
二、小柴胡汤(天然之干扰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黄煌方:柴胡5~10g 黄芩5~10g 姜制半夏5~10g 党参6~12g 生甘草3~6g 干姜3~6g 红枣3~10g
(小柴胡汤治疗肝炎药量要小)
1.小柴胡汤主治慢性肝炎(湿热内蕴),症见寒热往来(往来即指缠绵难愈、节律不定→肝指数变动)、胸脇苦满(右上腹肝区隐痛、胸闷)、默默不欲饮食(精神抑郁、社会压力)
2.小剂量,长期服用(因为此药亦须由肝处理),两个月检查肝指数一次,没有改善或肝功能反异常即停
3.体质:青年人多,肤色黄暗、偏瘦,舌脉无明显异常,肝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常与五苓散、茯苓、猪苓合用 (便稀, 口渴无津) (不辨体质曾有间质性肺炎之后遗症)
4.脂肪肝病人数上升 (酒肉油炸..) 中医可治 调代谢补虚
三、小建中汤
经方:桂枝3两 芍药6两 甘草2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饴糖(麦芽糖)1升
黄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于桂枝) 炙甘草3~6g
生姜3~6片/干姜5~10g 红枣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麦芽糖代替)
1.本方为强壮性保肝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体型:多瘦、胆红素不高、肤白而细腻、皮肤湿润、喜甜食、大便多干结、 小腿抽筋、易疲劳、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舌质嫩红
2.芍药当重用,赤芍为佳(胆红素高时尤有效!茵陈无效时可试)
(黄疸越深,预后越差)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浑身发痒如虫咬,大便干结如栗,右侧腰部肌肉酸痛→芍药干草汤(小建中汤主要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需合用西药熊脱氧胆酸→优思弗,效果才出来)
3. 按照中医养肝柔肝学说加减
(龙骨、牡蛎、山药、枸杞、鳖甲、北沙参)
饴糖一般不用,以生麦芽取代
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汤 (芍药 牛膝 石斛 丹蔘)
四、茵陈五苓散(治湿>热)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
原方:茵陈蒿10分 五苓散5分
黄煌方:茵陈蒿10~20g 猪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朮10~20g 茯苓10~20g
桂枝6~12g/肉桂5~10g
1.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见轻度黄疸(胆红素偏高),兼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型者
若有腹水者→加怀牛膝20~40g、赤芍20~60g
若无黄疸者→去茵陈蒿
2. 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为有五苓散),即湿、水、渎身困重】
酗酒者,或伴有腹泻者→可加葛根30~60g
(比较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
3.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肿时,白朮可重用至60g
白朮→天然白蛋白 (苏州某名老、南中医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朮保肝)
4.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捣为糊,以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量器单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期间多饮温热水,忌生冷
5. 建议使用散剂(五苓散)→疗效较好、易服、便宜
五、真武汤
原方:茯苓3两 芍药3两 生姜3两 白朮2两 附子1枚
黄煌方:茯苓10~20g 白芍或赤芍10~60g 干姜5~10g 白朮10~20g 制附子10~20g
(伤寒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心下悸,头眩,身瞤(ㄖㄨㄣ)动,振振欲僻地者)
1.本方为传统温阳利水剂,阳虚有水,阴寒体质
阳虚→脉沉细无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病重症)
有水→浮肿(检查小腿腓肠肌),小便不利,舌胖大苔滑
2.本方多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即低蛋白血症(易腹水)
腹水难消医案:真武汤合五苓散、牛膝 (附子量可加至30g,要先煎30分,赤白芍各30g)
3. 比较
心肾功能 精神状态 浮肿程度
真武汤→器质性失常 多有不全 萎靡、昏迷 重
五苓散→功能性失常 正常 尚可 轻
口腔病方
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唇、颊、舌等炎症→中医可介入;外伤、畸形、肿瘤→西医
(1) 口腔黏膜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成药锡类散-扁平性口腔溃疡(苔癣)-好发成口腔癌-(白色网纹状丘疹)
金匮(狐惑病)-白塞氏病(口、眼、外生殖器溃疡)、多系统炎症(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2)牙周组织炎症-牙周病、牙龈炎
(3)舌觉异常、口味异常
经方思路:(1)专病专方(辨病)
(2)整体治疗(口腔为局部病变,亦可能机体表症)
一、 甘草泻心汤 (比较半夏泻心汤→当甘草用量大(4升)时,由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经方:甘草4两 黄连1两 黄芩3两 人参3两 干姜3两 半夏半升 大枣12枚
黄煌:生甘草6~20g 黄连3~6g 黄芩6~20g 党参10~20g 干姜6~12g 姜制半夏6~12g 大枣15~30g
1.消化道黏膜修复剂,口腔溃疡专方,由口腔→肛门之粘膜溃疡均可用
2.上述之三大口腔黏膜病均可用(日本古方派常用)→愈合快、发作周期延长
药理:
(1)黄连、甘草、杏仁(甘草丸)→可治口鼻生疮 (宋时医案)
黄连、甘草、蜂蜜、猪油→胶状
(2)口腔溃疡多伴有烦燥、失眠→黄连专治症
(3)舌疮,舌为心之苗,心火旺→黄连专治症
(4)口疮多伴有消化症状→本方组(半夏泻心汤)为消化道炎症主方
(5)黄连黄芩→心下痞、下痢(葛根芩连汤)→(各式泻心汤)
3.方中甘草用量多在6g以上,也有到30g (甘草副作用:反酸、腹胀、浮肿)
4.加减:
(1)舌红、唇红、月经有血块者→重用黄芩到20~30g
(2)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20~30g
(3)便秘、口臭、溃疡局部红肿、色黄→加大黄3~10g
二、 炙甘草汤
原方: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黄煌方:炙甘草3~15g 干姜5~10g 人参或党参10~20g 生地10~20g 肉桂6~12g
阿胶6~12g 火麻仁6~12g 大枣15~30g
1.本方是肿瘤患者恶液质,极度消瘦、贫血时之营养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
(体质极度虚弱、大出血后循环衰竭)→推测用于当时战争伤员
为古代的止血强方,又称复脉汤
大剂量生地、阿胶→止血
人参、桂枝、炙甘草、麦门冬→强心定悸
本方含19种胺基酸,9种为人类必须胺基酸
2.本方式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之口腔溃疡、肿瘤、干燥、牙龈出血(晚期口腔癌)等
羸瘦、贫血、大便干结者(方内有许多滋阴药)最有效
病理性口干燥-阴虚、津脱→化疗,无苔
3.为方便长时期服用,可加入鹿角胶、蜂蜜做成膏剂
三、 (三黄)泻心汤 (金匮16、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原方:大黄2两 黄连1两 黄芩1两
黄煌:大黄6~12g 黄连3~6g 黄芩10~20g
1.古代之泻火止血方,仲景用于吐血、衄血患者
2.本方可用于牙周炎、牙龈炎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之牙龈出血
--多伴有唇红、舌红、口臭、便秘、失眠、焦虑
3.市面上作用类似之成药:三黄片、清胶囊、黄连上清丸(尚有石膏、连翘、栀子,大黄量较大,可能会腹泻)
中老年人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合适
四、葛根汤
经方:葛根4两 麻黄3两 桂枝2两 芍药2两 甘草3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葛根12~30g 生麻黄5~12g 肉桂6~12g/桂枝10~20g 白芍/赤芍10~15g
生甘草3~10g 生姜10~20g/干姜5~10g 大枣15~30g
1. 本方适用于风寒型(疲劳,受风寒,肌肉酸痛)的牙周脓肿、牙髓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
2.体质:面黝黑、黄暗、粗糙、壮实、嗜睡、咽喉不红→体力劳动或身壮之青年
3.本方为发汗解表剂,发汗力轻微,服药后避风寒
若大便干结,苔厚者可加大黄
4.医案:用葛根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面瘫,有效
五、附子理中汤 (成药有附子理中丸→主腹胀、肠鸣)
黄煌方: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朮10~20g
炙/干甘草6~20g
1. 本方为温热性强壮药,可用于虚寒型牙周炎、脓肿等,可消散炎症、消散脓液、破溃愈合
2. 其人多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小便清长、脉象无力等、局部牙周紫暗漫肿、疼痛不休→服药后,腹部舒适,精神好
3.临床经验:加黄连、肉桂效果更好
六 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1.传统化无形之痰方 可用于神经症 恐惧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分裂症
口腔科治舌觉味觉异常 (须先排除脑梗 脑瘤)
2. 适用患者常有下列症状:
胆怯 惊恐 虚烦恍惚 失眠 多恶梦 头昏 头痛 胸闷 自汗 恶心
4. 加减法:
烦躁脸油光 黄连
胸闷焦虑 加 山栀
腹胀 加 厚朴
齿痕舌明显 重用符苓
5.除烦汤: 半夏厚朴汤 加 山栀 枳实 黄芩 连翘
主治舌体异觉有效
妇人妊娠 (金匮内与妇科有关者有: 产后 妊娠 杂病三篇)
一、温经汤(能否怀孕) 金匮: 妇人杂病22篇9条
原方:吴茱萸3两 当归2两 川芎2两 芍药2两 人参2两 桂枝2两 阿胶2两(另烊,是止血药) 生姜2两 牡丹皮2两 甘草2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1升
黄煌方:吴茱萸3~10g 当归6~12g 川芎6~12g 白芍/赤芍6~12g 党参6~12g
桂枝6~12g/肉桂3~6g 阿胶6~12g(另烊) 生姜6~12g/干姜3~6g 牡丹皮6~12g 生/炙甘草6~12g 姜制半夏6~12g 麦门冬12~24g 红枣15~30g(为了口感好)
1.本方是女性调经方,多用于闭经、不孕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连续流产3次或3次以上)
闭经:(1)原发性闭经-年满18岁,尚未初潮 (占 5%)
(2)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 (占 95%)
两者皆可用温经汤,但按病变部位,可分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
下丘脑性闭经,其中子宫性、卵巢性闭经效果较好
不孕症:”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多为无排卵者、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乱、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
- 目前临床所见闭经多与减肥药与过度饮食节制有关
- 本方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
- 适用于宫血症(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 (阿胶止血 全方为天然雌激素)
2. 可用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搔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质化、黄褐斑、口唇干枯、发枯黄脆等
3. 本方适应面较广,但必须用于羸瘦而干枯的女子
温经汤体质:羸瘦而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还有的女性可能出现阴道炎
4. 为方便服用,可加进红枣、蜂蜜、冰糖等浓煎收膏,也是女性冬令进补的保健品
平时多食用猪皮、羊肉、牛肉、猪肝等
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可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6.加减
(1)腹痛明显:加大当归、白芍、牡丹皮、川芎的用量
(2)出血者:加大阿胶的用量,还可加入生地 (参考炙甘草汤)
(3)头痛、关节疼痛者:加大吴茱萸、桂枝、生姜
(4)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者:可加桃仁
(5)闭经、基础体温低者:可加鹿角胶、制附子
(6)使口味可口:可加入红枣、桂圆
二、 当归芍药散(保胎)→1.怀孕妇女;2.腹痛 (金匮: 妇人杂病20篇17条)
原方:当归3两 芍药1斤 川芎半斤 茯苓4两 泽泻半斤 白朮4两
黄煌方:当归6~12g 芍药10~20g 川芎6~12g 茯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朮10~20g
※当归、川芎、芍药此三味药专治腹痛,若无明显头痛、腹痛量可减少
※茯苓、泽泻、白朮有利水、消浮肿的作用,若有浮肿,药量可增加
1.本方是古代的保胎方,最适用于妊娠腹痛、胎位不正 (有转移胎位效果)
2.本方也可用于以疼痛为特征的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痛经等
3.本方对闭经、不孕症也有效果
4.本方还可以用于妇女常见黄褐斑、座疮、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亦可)
5.最适合体质:面色黄、贫血浮肿貌、下肢常有浮肿、月经不调、经常腹痛、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常常有头晕、头痛、心悸等
6.本方原为散剂,并用酒调和后服用,现在可用胶囊、丸剂,如用汤剂时,要量应减至原方1/3为宜
7.关于逍遥散,可以看作是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 (胸肋苦满) 的合方加减
三、桂枝茯苓丸 (生得下) (金匮: 妇人杂病20篇 2条)
原方:桂枝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桃仁各等分
黄煌方:桂枝10~20g/肉桂6~12g 茯苓10~20g 牡丹皮10~20g 白/赤芍10~20g
桃仁10~20g
1.本方是古代的催生汤,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
(在古代营养不良、疲劳、颠簸、冲撞等,常导致妇女流产,在流产的妇女中,常有胎死腹中,常用本方治疗) (胎死服之可下)
2.本方多用于妇科炎症及相关疾病,如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瘀血综合症、输卵管粘连不通、子宫内膜异位政、痛经、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葡萄胎、产后恶露不尽
3.本方诊断要注重望诊和腹诊 (瘀血体质)
望诊→体质强壮、面色多红、暗红、皮肤干燥(查小腿) 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
紫
腹诊→腹部大体充实、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
伴有压痛 (腹肌紧)
4.本方的经典剂型是蜜丸,但目前临床使用时有胶囊剂及汤剂
5.加减
(1)便秘、腰痛、腹痛:加制大黄
(2)腹痛:加当归、川芎
(3)腰腿痛或下肢浮肿:加牛膝
(4)浮肿、便溏:加白朮、茯苓、泽泻
皮肤病方
(不要人命 但可能是内病外表 影响生活质量与心理)
皮肤病分类:
1.病毒细菌性皮肤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扁平疣、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丹毒、毛囊炎
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渗出而得名
荨(ㄊㄢ)痲疹→(风疹块) 过敏
药物性皮炎→磺胺类、抗生素类
异位性皮肤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3.结缔组织及免疫性皮肤病: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侵犯皮肤及脏器的免疫性疾病
白塞氏病
4.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 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或遗传有关
5.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 (慢性苔癣)
单纯性痒疹
6.角化性皮肤病→掌跖(ㄓ)
7.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黄褐斑→黑色素沉淀
白癜(ㄉㄧㄢ)疯→脱色性病变、泛发性白色斑片
8.皮肤附属器官
(挫) 座疮
酒糟(漕) 鼻(好发于鼻部)
斑秃→精神、分泌等
黏膜病→唇炎
一、桂枝汤 (太阳病第13.15.54.234.276条)
治战场上士兵之飢寒交迫,非发汗、感冒药,为调和营卫之强壮方
黄煌:桂枝10~20g 白/赤芍10~20g 生甘草3~10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1.本方为皮肤营养剂(调和腠理营卫)→丘疹、糜烂、溃疡等
白而干,局部不红,色淡为特点
2.本方可治毛囊炎、座疮、荨麻疹、湿疹、下肢溃疡、糖尿病足、皲裂
(初期可发可消,溃烂可托可补)
→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下肢溃疡不收口
→黄耆桂枝汤玉屏风散:双手裂口
3.桂枝汤是调理体质的方→消瘦、皮肤干枯、舌淡
二、 葛根汤 (桂枝汤葛根 麻黄)
1.所适用之皮肤病,以肌肉丰满而皮肤干燥,丘疹、鳞屑为特征
体质较壮实,不出汗→冬天严重,夏轻快(汗出即缓)
2.常用之皮肤病有→以项背部效果好
3.体质:黝黑、黄暗、粗糙、壮实、嗜睡、咽喉不红
(桂枝症体质者慎用!)
4.加大黄(推陈出新)、川芎(温辛、散寒凝,使气往上走)→用于治疗头面部疮疾
三、小柴胡汤
1. 以丘疹、疱疹、糜烂、苔藓样变、搔痒剧烈等为特征
尤适合过敏性与病毒性皮肤病
2.带状疱疹→剧烈疼痛,可加
(1)四逆散、连翘(咽炎、淋巴腺肿大)
(2)红花瓜蒌甘草
局部分泌多、浮肿等→可配五苓散
单纯性疱疹→可加连翘、山栀子
神经性、过敏性、遗传性皮炎→多配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等
3.合方:
出汗多,口渴→白虎汤
腹泻,浮肿→五苓散
四、桂枝茯苓丸 (常加大黄 桃仁承气汤)
1.皮肤干燥起鳞屑、囊肿结节、局部色素沉着、紫暗为特征
2.银屑病、座疮、脱发 (川芎)、酒糟鼻等
3.望诊:体质较强壮、面色多红、暗,唇色暗红,舌质紫暗,
腹充实,触有抗按感,压痛
4.加减
(1)便秘、腰痛、腹痛:加制大黄
(2)腹痛:加当归、川芎
(3)腰腿痛或下肢浮肿:加牛膝
(4)浮肿、便溏:加白朮、茯苓、泽泻
五、黄连解毒汤
1.多用于热毒重症,见红、肿、热、痛、烦者
2.可治湿疹、脓疱疮(黄水疮)→只要分泌物为黄(痰、带下、泻、汗)均可用
3.体质:体强,肌肉坚实,面红油光,口唇暗红,目赤多眵(ㄔ),舌质老硬,腹按之不适、抵抗感,易烦躁,上腹痞闷、疼痛,皮肤常有疮疖,口易生疮,小便黄短,口嘴苦、黏
4.加减:
温清饮:加四物汤→出血、充血之皮肤病
温清饮再加柴胡、连翘、荆芥、白芷、薄荷、桔梗、甘草:荆芥连翘汤→适用于头面部之 (挫) 座疮
合防风通圣散→治毛囊炎
六、防风通圣散(金元-刘完素) (方组含 麻杏石甘 调胃承气 当归芍药…)
黄煌: 防风5~10g 荆芥5~10g 连翘5~10g 麻黄5~10g 薄荷3~6g 川芎5~10g 当归5~10g 白/ 赤芍5~10g 白朮5~10g 山栀子5~10g 制大黄5~10g 芒硝3~6g 黄芩5~10g 生石膏 10~20g 桔梗5~10g 甘草3~6g 滑石6~12g 生姜6~12g
1.本方所治皮肤病→荨麻疹、座疮、湿疹、扁平疣
2.体质:壮实肥胖,面红多油腻,皮干燥粗糙,好毛囊炎,食欲好,便秘,唇红或暗红
→有异位性皮炎之治缓病例。
(防风通圣散变方→麻杏甘石汤大黄、连翘、荆芥、防风、滑石、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