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生命中看似偶然的机缘,都是人生“必然”的呈现
一、
生命中那些看似偶然的机缘,其实都是人生必然的结果,只是世俗之人多被愚昧浅见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透这世间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于是将它们粗略地归咎为运气。
比如当世间很多人看到某个人成功了之后,都会将他的成功归咎为运气使然,定性为侥幸的机缘,但就在这侥幸的机缘背后,其实都有着一切必然的因素使然。
再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个人突生厄运的时候,也容易将这一切归咎为莫名而来的突然,其实在这突然的背后,或许也潜藏着促成厄运的必然因素存在。
这个道理就像是《了凡四训》之中所说: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多数时候,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的征兆都是萌发于内心,而表现于行为上。那些厚道的人经常获得福报,而刻薄的人常招致祸患。但是一般凡夫俗子生性浅薄,所以无法识得这吉凶祸福,就好像得了眼病的人一样看不清楚,便说祸福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
人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只是我们看不清这一切答案的根源,因为人生的结果,多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而自己的选择与行为,则来自于自己潜意识之中的心性念头,这些念头甚至是我们主观意识察觉不了的。
就好像我们习惯性地以自己的认知,在人生中做出选择和反应的时候,我们自身并不能察觉出其中的对错是非。
但是一旦有失偏颇的行为和言行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样的言行就会对生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对生命的走向产生影响。
而人生的许多结局,就是由这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和问题的影响所堆砌起来的结果。
比如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存在状态,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解释的,我们不能完全去了解一种人生的真实性格,但是在这复杂的人生状态中,总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能够衬托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与心态,而我们在这些心态之中自然可以看出命运结局的根源。
比如在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刚起兵的时候,就曾经约定一起面向北共同侍奉楚怀王。
但是当刘邦带领军队进入关中的时候,击破了秦军,秦王的子婴出来投降,有人就建议把秦王杀掉,而刘邦却说:“起初楚怀王派我攻打秦军,就是因为我宽厚待人,况且子婴已经投降了,杀了也就不吉利了。”
于是不仅没有杀掉子婴,反而让他成为自己手下的官吏。
但是项羽入关之后却相反,他杀了子婴,屠杀咸阳百姓,后来才向楚怀王禀报受命。
曾经楚怀王定下盟约,谁先进入关中谁先统治这个地方,但是项羽却说:“楚怀王是我叔父项梁拥立的,他没有任何战绩,有什么资格主持盟约,如今天下都被平定了,都是靠着各位将领和我项羽的力量,楚怀王没有一点功劳,本来就应该瓜分他的地盘来统治。”
于是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最后还是杀害了他。
二、
刘邦和项羽两人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刚好诠释了不同性格造就不同结局的道理。
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言谈行为和为人处事,也间接说明了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
虽然说项羽也算得上有勇有谋,但是他的性格缺陷成了人生的致命伤,项羽面对问题时的居功自傲,残忍无道,骄傲自大,和刘邦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的大度宽容,遵守信用,并且善于借鉴他人力量相比,刚好正中下怀。
两人的性格差异,自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
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一个只会做事的人很难胜过一个擅长做人的人,正所谓说性格决定命运,两人的不同结局,不就是这一切道理的最好证明吗。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仔细去思考一下,人生的言行状态与结局之间的必然关系吗,在那些复杂的人性过程中偶然浮现的现象,难道仅仅也只是偶然吗。
人生的局面和结果,是由两种因素造就的:一个是客观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
所谓客观原因就是生命中的纯粹偶然,比如那些我们不能控制的天灾人祸等外界因素,而另一种则是主观原因。
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在那些看似偶然的机缘背后,都是人生必然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主观言行的偏颇所造成的必然结局。
我们永远改变不了客观层面的外界因素,但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理智地观察和主导自己的心性言行,用修身养性的方式让自己更符合客观规则,更符合人生的道义,因此在主观层面,在最大程度上,让局面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就好像有一句很通俗的话: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目的就是调整自己的主观,在更大层面上去适应事物的客观,以此来改善生命之中的“必然”,让生命之中出现的“偶然”,都能成为让自己惊喜的瞬间。
作者|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