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上著 名的大明宣德炉
宣德炉初期造型以博古图、考古图中所载鼎、彝、鬲、敦各形及金乌、兔、象、麒麟、凤首、狮首等为主,计八十八种,间以柴、汝、官、哥、钧、定窑器及仿唐天宝局及元人郭守敬造型如:鼓墩、朝冠、丹炉、金猊、素腹、天鸡、台几、炉盘、金鹤、辟邪、百折、橘囊等,计二十九种,合计一一七种。第 二次补鑄之造型则以簠、簋、壶、尊、俎豆、卤簿、献瓦、斝、钟、金猊、竹节等式,丰富多彩。
宣德炉大气异常,宝光四射,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过去怎么判断哪个是真的宣德炉呢?有一种说法:宣德炉底下的落款,只要德字少了中间一横,就都是真的。但说这话的人就不知道翻模这回事,翻模的人直接照着真炉翻模,底款一模一样,所以这种少一横的说法不足为凭。
“宣德炉”是明初宣宗宣德年间所铸铜制香炉的简称。宣德三年(1428年)由暹罗(今泰国)国王进贡明皇“风磨铜”数万斤后,宣德帝颁旨利用贡铜铸制用于 郊坛、太庙、内庭陈设鼎彝之器。其样式仿照铜器以及宫廷内库所藏宋代哥、官、汝、定、钧五大名窑瓷器款式中的典雅器物。其技法采用“脱蜡法”,所用材料除 进贡之风磨铜之外,掺和配比进了锌、红铜及锡等,形成合金原料,生成不同的铜色,经强火力熔炼而成。熔炼程度越高铸出的香炉铜质就越好,一般需经六炼以上 才能达到珠光宝气,最精者达十二炼。每斤铜经十二炼后得精铜四两,因而“宣德炉”手感沉重。香炉形成之后,需人工化妆着色,据不同款样做不同皮色,且此等 皮色色泽亮丽,不易脱落。由于工艺复杂,当时“宣德炉”已属珍 稀品,其价古人称之为“可比和氏璧”。
依据史书记载说法不一,都散布在皇 家的寺庙和宫廷里面,以及给一些重臣运用。并且宣德炉的锻造技能对外一向是保密的,所以在明代,宣德炉就显得格外宝贵。从宣德年间,民间就有人开端拷贝宣德炉。
2003年著 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中国嘉德拍卖的那31件宣德炉,确实以1179.2万元的价格引起了宣德炉的市场热潮。王世襄先生旧藏的一座“明代冲天耳金片三足铜炉”,
宣德款的炉子存世量非常的大,后世做炉子很多都用宣德款,因此说宣德款有些失去了纪年的意义。宣德款的样式有很多,字数来分有1,2,4,6,7,8,10,12字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