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七段(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上面讲的无相布施,所得福德是不可思量的。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我为核心,认为我有一个身相,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我这个身相,那么,我问你,可以用自己的身相去见如来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是不可以用自己的身相得见如来的。”

佛说:“是什么缘故,不可以用自己的身相得见如来呢?”须菩提回答说:“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里讲的“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是什么意思呢?

身相是十类众生都有的,只是各不相同而已,比如六道中,地狱有地狱众生相、饿鬼有饿鬼众生相、畜生有畜生众生相、阿修罗有阿修罗众生相、人有人类众生相、天有天人众生相。众生相是每一道由无数多的个体身相所构成的,这些身相具体来自于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十类众生,其中人的身相来自于胎生。

胎生的人,投胎之前是个什么样子呢?人投胎之前必然会经历一次死亡,死亡后会出现一个灵体,这个灵体叫“中阴身”。其实六道众生都要不断地经历死亡,每一次死亡后都有同与不同的中阴身。

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身形貌丑陋,面如焦炭。畜生之中阴身似烟,无固定形状,其生前即无定性、无意志力或因愚痴,故感得此。饿鬼之中阴身形色如水,视其福报而有清浊之别。人天之中阴身形如金色。色界之中阴身其色鲜白,以其具禅定功夫,心不混浊,故通体透明。至于无色界之中阴身,非凡夫所能了解。例如佛入涅槃时,不仅四众悲戚,无色界众生也在哭泣,泪洒如雨,其中阴身系微细四大,非人间所能见。”

中阴身的寿命,以每七日为一周期,就是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希望亡者能投生善处。也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的,也有经月未投胎者。但是,如果经七七四十九日后还没有投胎,又不能凭借任何善根之力,就会沦落在鬼道,如无后人祭祀者,即成为孤魂野鬼,很难转世。

就境界而言:中阴身的去向,是依平生所作善恶二业,并依业感果,流转于六道,如果中阴身见到天界宫殿,有天女持天衣伎乐来迎,则转生天界;如果见鸿雁成群,嬉游湖上,即生东胜神洲;如果见雌雄牛马于湖边吃草,即生西牛贺洲;如果见宫室辉煌,即生南赡部洲(地球);如果见湖边有树木、牲畜,即生北俱卢洲。

如果是投生人道尊贵之家,则见豪宅华厦、美妙园林;如果是投生贫穷下贱之家,则置身竹草丛生之处,耳闻种种纷乱威逼之声;如果见丰茂树林,及相对旋转之火轮,即投生阿修罗道;如果见山石穴窟、深洞或鸟巢,即投生于畜生道;如果见寸草不生之荒漠、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投生于饿鬼道;如果听闻到悲凄歌声,身不由主被驱入昏暗处,但见黑、白屋宇杂列,中阴身感烈火焚烧,则投生热狱;如果觉得寒冰酷冷,则投生寒狱。

每一个人,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始终都在生死中轮回、六道中变相。一切众生的身相都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一个人一生中所造善恶二业不一样,今生是人的身相,来世就可能是四足多足、羽毛鳞甲等类的身相。由于人的身相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无常的,变化无常的身相就不是真实的身相,不是真实的身相,如来说是“非身相。”所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道理在此!

那么有没有真实而恒常不变的身相呢?有!那就是如来身相。如来身相像个什么样子呢?如来身相,没有样子,无形无相,唯有涅槃妙心,寂光常照。所以,用有形有相的身相,去见无形无相的如来,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境界,就像水与火一样,二者不能相见,相见则火必灭,火灭了,火就见不到水了,所以这一生一灭怎么能相见呢?当然不能相见。

这个道理说明:身相犹如火、如来犹如水,犹如火的身相在犹如水的如来心中,是根本就不存在的,这根本就不存在的身相,又哪有一个“见”呢?连身相和见都没有,因此须菩提说:“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这是须菩提看到众生都在自己的法身中、法身无相的境界。

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呢?如来是梵语,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称号之一。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一般只有法身才称为如来,即众生自性。如来万德庄严,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三种品德、即:

1、法身德:法即正法。正法指的是如来与众生自性本具的三法印和一实相印,诸佛修习如此正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

2、般若德:梵语般若、叫做智慧。但这种智慧不是世间追求名利地位的世智辩聪,而是诸佛究竟始觉之智,能觉了诸法实相,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般若德。

3、解脱德:不被缠缚名解、自在名脱。是指诸佛永离一切业障缠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

如来具此三种品德,为众生演说法要,使闻法者成就法身慧命;又用智慧法乐,利益众生;再送福荫,令众生满足,使其内心解脱,常生法喜,共入如来愿海。诸佛三觉圆满,故称法身佛为如来。所有学佛之人,没有一个不想见如来的,因为见到如来,就等于悟道了,学佛成佛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然而如来无形无相,要怎样才能见到如来呢?

佛对须菩提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呢?所有相的范围很广,比如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及星罗棋布中的十类众生,一尘一法,皆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有别,同有同相、异有异相,由此而生出无量无边多的相,这无量无边多的相都属于所有相。这么多的所有相,难道就没有一相是真的吗?没有、真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因为这所有的相,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幻相,就像魔术师玩的把戏,幻而不真、虚而不实,故名虚妄。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从幻相中去体悟能生幻相的真相、从魔术中去找到魔术师,这个能生幻相和能玩魔术的魔术师,才是真相。

真相就是一切众生本有的法身,见到法身就见到如来了,因为法身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法身。所以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说的非相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如来。把一切相都看成非相了,不再执著于一切能见和所见之相了,就见到如来了,如来就是自己的真实心,不在身外,千万别外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