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74)|三江归一天一角

图文丨管苏清

第一次与妻到宁波的夜晚,那是三十多年前,惊叹市中心的三江口,地摊夜市多红火啊,看呆了来自海岛的我俩。妻说:"这辈子能在这生活,多好!"

宁波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又有海港城市的繁华。三江口通商,始于唐宋,兴盛晚清,那时桅樯林立,千帆待发。鸦片战争结束,宁波被列入“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1月1日,正式开埠。清政府圈定的宁波对外开放的通商地点,就在三江口北岸,英、法等国在江北设领事馆、建租界。三江口北岸的这片“外国人居留地”,也就是宁波现在的老外滩。其开埠的时间,比上海外滩还要早20年。

无论古今,三江口是宁波的地标。游走此间,可见姚江、奉化江和甬江成"丫"状奔流不息,这块核心区中有座年代久远而精美的天主教堂,极为吸引人眼球,过去曾是舟嵊部队的宁波招待所,我与妻多次入住过。教堂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造型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风格,现已成国家级优秀近代建筑物。我俩那时守岛同在岱山,家在石马岙,夜幕降临,黑灯瞎火,无处可逛,甚是无奈。营区外稻田一片一片的,只有早晨才有个卖菜的小集市,太阳出来后很快就会散了。命中注定,那晓得过了几年,我们在宁波安了家,就在三江口区域的解放军第113医院,出门就见热闹。

当了宁波人,习惯查阅城市资料。宁波7000多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诞生了河姆渡文化。唐朝“海外杂国、贾船交至”,宁波与扬州、广州一起列为中国对外开埠的三大港口;宋代,又与广州、泉州并列为我国三大主要贸易港。如今在宁波生活,眼见城市一天一个样,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对天一阁始终情有独钟。天一阁位于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 。历经450多年的风霜雨雪,天一阁现存各类古籍近30万卷,珍椠善本8万余卷,大都为明代的刻本或抄本,有的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珍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分别有271种和370种。科举录分进士、会试和乡试三种,藏量占该类文献存世量的八成以上。它保存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第五十二科完整无缺的进士登科录,堪称镇阁之宝。

余秋雨先生曾写下《风雨天一阁》,深读受益匪浅,不过认为文中硬伤不少,一些观点值得商榷。阁主范钦是位高官,退隐时为明朝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你懂的,这不是平常人能达到的,可谓凤毛麟角,余先生却说范钦将搜集图书当作人生的第一要务,做官成了“业余”。范钦和普通士大夫毫无二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治国平天下是毕生追求。其活了八十岁,在古时候绝对是高寿之人(1506年-1585年),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在明代官场打拚,终成"高干"。返归故里后,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间,在宁波月湖西岸居宅东侧建造了“天一阁”。

范钦性喜藏书,游宦期间,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搜访当地的文献。与其他偏重於版本的藏书家不同的是,范钦重视当代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颇有些“厚今薄古”之意。如《军令》、《营规》、《大阅览》、《国子监监规》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决非轻易可觅得。范钦平生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天一阁,现在俗称藏书楼。其实建造之初,像如今的会所,主要功能为交游宴饮、诗酒唱和。明代中晚期,"游道广泛"是一个人声望地位的标志,令人羡慕的雅事,哪怕高官显宦也视交游为要事,所以优雅的聚会场所不能缺。当时宁波有头有脸的人,都有精舍、山庄、园林。先生回归故里后,家中不具备这样的亭台楼阁,所以无论如何先要掏腰包,建一座庭院。天一阁落成之际,先生喜笑颜开,盛邀宁波文坛盟主等士人光临。有函为证:"节届清和,神当游衍,爰傍西湖之渚,乃开白海之尊,画栋朱帘,虽远愧于滕阁;瑶台仙峤,或可希于鉴湖。敢修芜楮,敬展私忱,将期奉竹林之清娱,亦以追兰亭之高会……"

今天来看天一阁,其藏书的功能远远小于宴客、休闲的功能。某年元宵节,范钦在天一阁大宴宾客,写下《上元诸彦集天一阁即事》诗:"阗城花月拥笙歌,仙客何当结轸过。吟倚鳌峰夸白雪,笑看星驾度银河。苑风应即舒梅柳,径雾含香散绮罗。接席呼堪卢一醉,何来心赏屡蹉跎。" 藏书楼只占园子很小部分,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前后开窗,阁前有池塘,除了可以点缀风景外,亦是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后来,先生搜集碑刻,喜得一石刻,为元揭傒斯书,有“天一池”三字,遂以“天一阁”名其楼。

当然作为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相当科学。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向天下征书时, 天一阁献出珍本共638部,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部,在全国藏书家中贡献最多。乾隆皇帝多次表扬、奖励范钦后人,授意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均仿天一阁式样营造,自此天一阁名扬天下。

私人藏书历来有示与不示两种态度,深藏之风盛行。世人常以天一阁说事,认为范钦一开始就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族训。经查这是误解,晚年先生不惜钱财,从藏书中精选细刻,印珍稀古籍20种,"范氏奇书"广为传布,先生留下的家训是"书不可分"。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自此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范钦死前留下了一套严格的规矩,防止藏书出纰漏。范氏十三代后人管理更严,终于换来了一座惠及今世的藏书楼。

无心中的有心成就了范钦,当藏书成为美好的精神承载,从而上升为人类前行的文化,历史注定要凸显"范钦"二字,其他很多的高官达人似云烟而过,根本在于不识"文化"。如今到宁波,夜幕降临的三江口,有如上海外滩热,灯火璀璨,妩媚迷人……若是乘船夜游三江,另有一番风味。但我心里还是击节感叹:"天一阁,给宁波真长脸!"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740期

精彩回顾

山水中国(01)|西藏行:狂野桃花醉千年

山水中国(02)|西藏行:神仙乐居数鲁朗

山水中国(03)|西藏行:碧玉圣湖羊卓雍

山水中国(04)|西藏行:布达拉宫的万千世界

山水中国(05)|西藏行:雅鲁藏布大峡谷

山水中国(06)|西藏行:罗布林卡看苍桑

山水中国(07)|西藏行:远行如莲的女子

山水中国(08)|冠绝史诗的《格萨尔》

山水中国(09)|桂林行: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水中国(10)|缘深璀璨夺目的唐卡

山水中国(11)|梨花漫天的敦煌

山水中国(12)|星星之火燃井冈

山水中国(13)|浔阳江畔寻故人

山水中国(14)|烟雨南浔访嘉业

山水中国(15)|镇国之宝石鼓文

山水中国(16)|一蓑烟雨醉翁亭

山水中国(17)|大地苍茫见临潼

山水中国(18)|秋水孤鹜滕王阁

山水中国(19)|青龙白鹤话日月

山水中国(20)|边塞无人不识君

山水中国(21)|明月清泉伴右丞

山水中国(22)|唐主"六骏"真丈夫

山水中国(23)|挑灯拭剑醉点

山水中国(24)|鹤鸣九皋曰沧桑

山水中国(25)|大唐茶院吃"紫笋"

山水中国(26)|湘西凤凰寻从文

山水中国(27)|千岛烽火连三月

山水中国(28)|烟花三月下扬州

山水中国(29)|"梨花雨"中又逢君

山水中国(30)|西湖寻梦皆成文

山水中国(31)|又到围炉促膝时

山水中国(32)|青山对峙搭龙门

山水中国(33)|小窗腊梅映云山

山水中国(34)|献给远去武汉的战友们

山水中国(35)|烟岚桃杏追春日

山水中国(36)|水淼桥牵朱家角

山水中国(37)|闹春的西藏开耕节

山水中国(38)|兰心蕙质女战将

山水中国(39)|飞江越海扛枪走天涯

山水中国(40)|"灞桥风雪"唤白鹿

山水中国(41)|广陵首邑洇水墨

山水中国(42)|狮子林里"玩"出的建筑大师

山水中国(43)|面朝大海的"亚洲铜”

山水中国(44)|姑苏万峰香雪海

山水中国(45)|槐花飞羽醉满城

山水中国(46)|茫茫江雪独钓人

山水中国(47)|长空穿云追"飞天"

山水中国(48)|清华玉女出平江

山水中国(49)|虎踞龙盘阅江流

山水中国(50)|姑苏女侠"三剑客"

山水中国(51)|山水城林一墙中

山水中国(52)|京华城墙云烟间

山水中国(53)|曲水流觞品兰亭

山水中国(54)|秦岭巍峨祐长安

山水中国(55)|万佛微笑麦积山

山水中国(56)|天下大同观云

山水中国(57)|东京梦华成追

山水中国(58)|静水深流佛光寺

山水中国(59)| 五千年,能不忆余杭!?!

山水中国(60)|映月梁溪太湖水

山水中国(61)|润州千年觅古渡

山水中国(62)|寒山醉秋飘钟声

山水中国(63)|溪水潺潺映秀松

山水中国(64)|凤凰涅槃“水磨镇”

山水中国(65)|  以笔为“枪”看多伦

山水中国(66)| 苍茫策马嘉峪关

山水中国(67)| 咽喉重地山海关

山水中国(68)|罗霄福地数宜春

山水中国(69)|"骠骑将军"今犹在

山水中国(70)|玉龙雪山看"化蝶"

山水中国(71)|春秋“千灯”照江南

山水中国(72)|地坛遥远而亲近

山水中国(73)|尘埃终有落定时

(0)

相关推荐

  • 王静:天一阁与《四库全书》关系谫论

    宁波天一阁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独存于世,是中国传世最久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1].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天一阁以其宏富的藏书.内涵深厚的书阁命名方式. ...

  • 山哥是谁?他话说闽江,还说想登临闽都的红雨楼,约吗?看红雨去?

    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山哥吗? 请翻到文末,看看山哥何许人也 红雨楼,究竟在哪里?走,我们看看去 天一登临望红雨 作者:林山 本文转载自福州市作协出版的<榕树>第一期 作者博客:http:// ...

  • 宁波“天一阁”——号称“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

    ​    中国有十大名楼,分别是: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山东烟台蓬莱阁.云南昆明大观楼.江苏南京阅江楼.湖南长沙天心阁.陕西西安钟鼓楼.浙江宁波天一阁.每座楼 ...

  • 明朝私家藏书楼,为什么可以屹立400多年至今不倒?

    南国书城-天一阁 藏书,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已经历了上千年之久.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从官立书院到私家 ...

  • (2)宁波天一阁(十)百鹅亭、凝晖堂

    朝廷修<四库全书>,乾隆惊叹于天一阁二百年来未遭丙丁的幸运,于是派员来到宁波,不仅征集了阁书六百多种,而且还将天一阁的样式.形制.材料画成图纸呈览御前,作为庋藏<四库全书>的七 ...

  • 【第一集】元·倪瓒二十四景笔意山水演示系列--《卢家一角》

    【第一集】元&#183;倪瓒二十四景笔意山水演示系列--《卢家一角》

  • 山水中国(77)|浦江春色关不住

    图文丨管苏清 春天的"浦江之首"景区,水光潋滟,草长莺飞,柳绿桃红.一群孩童追逐嬉闹,一位花骨朵似的小姑娘吸引了我.她牵着一根线,线上系着一只风筝.春风熏蒸,她一路小跑,头上的马尾 ...

  • 乐队的夏天2:在中国摇滚乐队史窥见一角

    比起第一季的播出五期出圈,<乐队的夏天>(以下简称为乐夏2)在第二季一开播便用刷屏级的影响力证明了强势回归的底气. 很显然,我们正在看见这个世界沉默却强大的语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于 ...

  • 山水中国(76)|"天空之城"如梦幻

    图文丨管苏清 初冬到理塘,大雪已覆盖了山野和坝子.走在"咯吱咯吱"响的路上,见到一个人或一头牦牛都难.近日牧马人"丁真"网上爆红,他黝黑阳光,腼腆真诚,蓝旺旺的 ...

  • 山水中国(75)|烟火漫卷恋绍兴

    图文丨管苏清 在上海虹口我家与鲁迅先生故居隔街相望,平日喜欢散步山阴路,那三层的石库门小楼,当年身材矮小.着黑色长袍的先生进进出出,眼光深邃,穿透四季.先生的"标枪.匕首"我喜欢, ...

  • 山水中国(73)|尘埃终有落定时

    图文丨管苏清 牛年央视春晚,让人难以忘怀的绝美画面,无疑是歌舞板块的"朱鹮".这在当下意义特别,社会的飞速发展往往容易让人们迷失方向,缺乏对精神家园的呵护.短短的5分30秒,25只 ...

  • 山水中国(72)|地坛遥远而亲近

    图文丨管苏清 京城腊月,一日大雪,吾雀跃而出,独访地坛.这辈子与地坛有缘,住地曾与其相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早已留在心里,泛着灵性光辉的文字忘不掉,远远胜过留下的古迹. 多次逛地坛, ...

  • 山水中国(71)|春秋“千灯”照江南

    图文丨管苏清 顾炎武是听着昆曲长大的,却吟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言.先生的家乡千灯镇,位于吴侬软语的苏州昆山,有2500多年历史,是昆曲的发源地,古迹甚多. 千灯镇与上海朱家角 ...

  • 徐宪来澳洲山水中国画展

    画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悉尼诗.书.画界朋友济济一堂,观众鱼贯而入,出席的嘉宾有澳洲移民资源局中心冯正权主任.纽省上议员王国忠的助理余威达.新南威尔士州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奚俊芳.澳大利亚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