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带你从三个角度攻克这部世界公认的难懂之书

'我在这本书里设置了很多迷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

——詹姆斯·乔伊斯

前言:在二十世纪的英文写作里,乔伊斯是绝对的王者。在由美国现代图书公司所选出的20世纪英文小说100强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高居榜首,并且,第三名又是他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然而,正是因为作品的独特和显著,所以阅读起来很有难度,相信首次接触《尤利西斯》的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本书看起来太过吃力。如今,我们就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解读方式走进这部二十世纪以难懂著称的巅峰之作,去领略其中的艺术价值。

1.这部作品的难点之一:作者运用意识流的表达方式,造成了文章艺术结构梳理的难度,解决办法就是把它回归到传统叙事

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不是一位文学家,他是一位心理学家,是他首次提出了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而英国小说家梅·辛克莱则是第一次将意识流这个学术名称引入到文学中的人,这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提供了学术依据。

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结构上

b.形象塑造上

传统的小说习惯性以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纵坐标,以人物形象在行为、语言、外貌等上的塑造为横坐标完成文本的塑造,以达到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效果。但是意识流小说就不一样,文本的完成依托于心理的流动,由于人的意识流动具有在过去、现在、未来反复跳跃的特征,所以意识流小说就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顺序,使得文章的结构在过去、现在、未来里来回穿梭,也淡化了故事情节。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主要向心灵深处进行挖掘,所以心理描写也就是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没有之一。

我们有了意识流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通篇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要理解它,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转换为传统表达。当我们多次读了这部作品,把它还原到用传统的时空艺术手法叙事后,这部作品其实讲的内容很简单:

这部小说里一共有三位人物形象,一个是斯蒂芬·德迪勒斯,他是一位诗人,从事的是教师工作。一位是利奥波德·布卢姆,是一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工作是广告推销员。还有一位是摩莉,她是利奥波德·布卢姆的老婆。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讲了以上三位人物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的所遇所思所想。斯蒂芬·德迪勒斯是一位诗人,所以他喜欢艺术和思考。在1904年6月16日的清晨,他上完课之后就在开始漫步和思考,这也从侧面表达了他的虚无和迷茫。与之同一天,利奥波德·布卢姆为妻子准备好了早餐之后由于听到妻子的情夫会来找她,所以就外出逃避。在利奥波德·布卢姆在外游走的时间里,他遇到了斯蒂芬·德迪勒斯。斯蒂芬·德迪勒斯和他谈得非常投缘,所以两人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在斯蒂芬·德迪勒斯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布卢姆无微不至地照顾了他。

斯蒂芬·德迪勒是一个缺少心理“父亲”的人,因为他为自己曾经“意淫”过母亲而羞愧,通过和布卢姆的相处,他找了自己的缺失,布卢姆因儿子早逝,是一个寻找“儿子”的人,两人互相在彼此身上找到了缺失。布卢姆把斯蒂芬·德迪勒带回了家,给自己的妻子说以后他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浪荡的摩莉对自己的情人说,看到斯蒂芬·德迪勒后,自己的母爱被激发起来,但同时,自己的爱欲也被激发了起来。而此时,她又回忆起了和布卢姆相互热恋的时光,他们三个人在一起之后,似乎都感受到了美好。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我们能感受到这三个人在这一天里的精神都是虚无,迷失和痛苦的。

2.这部作品的难点之二:作者运用神话与现实镶嵌的表达,造成内容理解上的难懂,解决办法就是找出对应关系

在解读《尤利西斯》的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说说另一部作品,那就是《奥德修纪》,它是《荷马史诗》的其中一部。

只有理解了《奥德修纪》,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清这两本书的关联点,以此更好地理解《尤利西斯》的内容。

在《奥德修纪》里,讲的是一个英雄克服重重困难才得以回家的故事。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就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回家之旅。现在讲来,可能大家对这个故事有点陌生,不过,可以把这部作品和我们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做一定的类比。在我国的《西游记》里讲的是师徒四人为了信仰而西天取经,但却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成功的故事。而在《奥德修纪》里面,主人公的目的地是回家,其间也是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回家。而主人公之所以回到了家,除了他自己的胆识,智谋,毅力之外,还有儿子对他永不放弃的寻找,妻子对他永远的忠诚。

那么,《奥德修纪》和《尤利西斯》到底有什么对应关系?

在上面我们已经对《尤利西斯》的主要内容做出了梳理,通过对比,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明显:

奥德修斯——利奥波德·布卢姆

奥德修斯儿子——斯蒂芬·德迪勒斯

奥德修斯妻子——摩莉

而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在拉丁文中的译名。

《尤利西斯》通过现实世界和《奥德修纪》里神话世界的平行对照来完成了内容的创作。由于乔伊斯在写作这部作品时把现实生活镶嵌在了《奥德修纪》的神话世界里,再加上意识流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文本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所以给读者造成了难懂的障碍。

而之所以乔伊斯会把现实生活和神话世界相融合,目的就是消解人物被夸大的英雄气概,使其具有现实性,也更具有现实生活里人性的复杂。奥德修斯,包括他的儿子和妻子在理想的神话中如此完美,但是《尤利西斯》里面的利奥波德·布卢姆如此懦弱,斯蒂芬·德迪勒斯如此颓废,摩莉如此放浪,以此就终结了英雄主义小说的乌托邦时代。

3.这部作品的难点之三:作者运用自己在创作上的天才,造成了思想情感领略上的障碍,解决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上面我们对《尤利西斯》这部作品进行了简单复盘,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三位主角之间的情感关系。这样简单的内容让我们在领悟其思想情感时就显得犯难,因为这样简单的故事,看起来如此浅显的思想,怎么就让这部作品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优秀的英文小说?

当然了,这部作品之所以会如此受捧,肯定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如此简单。要分析这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其实和其他作品的分析手法是一样的,从三个角度:

a.作品的背景时代

b.作者的时代经历

c.文本的艺术手法

本书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于1914年创作的小说。如果是对爱尔兰历史有过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早在十二世纪的时候,爱尔兰就遭到了英国的侵略,在十九世纪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爱尔兰人在英国的统治下过得非常痛苦,只得以马铃薯为食。1845年,因为马铃薯欠受,爱尔兰人遭受了饿死,病死等不堪忍受的痛苦后被逼上了梁山,他们前赴后继想要用用血路来让爱尔兰这个民族得到独立。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

《尤利西斯》就是写于民族独立战争热情高涨的时期。由于乔伊斯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战争”时期,他是被压迫中的一位,所以,作者在文中用象征或者直接的手法塑造了那么多的苦难场景,也煞费苦心地引用奥德修斯回家的艰难,就是在控诉殖民者对爱尔兰人的迫害,表现了爱尔兰人民族独立的艰难。

其实,乔伊斯写了《尤利西斯》除了表达对殖民者的控诉,还表达了他对爱尔兰人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斗争形象不满。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尤利西斯》里面的三个人物形象都是十分普通的,是不具有真正的英雄气概的。而这,也就是乔伊斯所痛苦的。乔伊斯希望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爱尔兰人能够同奥德修斯一样具备完美的英雄形象,带领爱尔兰这个名族自由,独立。然而,在现实中,他看到的却是众多像利奥波德·布卢姆一样,面对残害,压迫和占有,只有懦弱地痛苦忍受。于是《尤利西斯》这部作品的主要思想情感也就出来了,那就是表达了乔伊斯对平凡的痛苦,对回家的迷茫,对就算是回到了家,实现了民族独立,生活似乎也不如理想中完美的现实惆怅。而这,也是所有爱尔兰人共同的迷茫和痛苦。

《尤利西斯》这部名著值得用一生去品读。以上则是我自己读这部“天书”的方式,写出来是为了抛砖引玉。

4.《尤利西斯》这部作品的现代意义

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毁掉了,可以用这本书重建一个都柏林。

——詹姆斯·乔伊斯

当我们回顾这部伟大的作品时,我们不由得为乔伊斯的文学才华所折服。整个故事的时间就只是仅仅一天,情节故事也非常简单,就是把一个神话故事和三位主人公的一天所遇镶嵌在了一起,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整个爱尔兰的民族运动情况和当时的精神现状。而他对意识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娴熟使用,使得这本书被誉为少有人能懂的“天书”,连很多资深文青都望而却步。

对于现代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是具有标杆意义的,它的存在,不仅帮我们普及了很多的知识,比如意识流表达,比如创作要突显自我的个性特点,比如穿越时空去体会那个时代爱尔兰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它还引领着现代创作者不局限于一点点小的成就,不断地去攀登艺术创作的高峰,去超越这部经典。因为大多数创作者的作品在《尤利西斯》面前,都自忏形愧。而这部作品无论是艺术表达上还是内容表达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拘一格的创造精神,就是乔伊斯留给后来的创造者攀登艺术高峰的核心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