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4月16日,本年度收益26.35%。收益率就在这平淡的日子中步步新高,虽然过程中也少不了一步三回头式的回调以及过山车,但只要持仓公司基本面向好,每天赚的都是真金白银,股东们账户上的财富增加也必然的事情,或早或晚而已。
今年以来市场上冰火两重天,以前所谓的抱团赛道股不断下跌,煤炭电力钢铁旅游等去年不受市场待见的板块却在本轮大跌中迭创新高。不管市场上如何去解读这一现象,他人说一千道一万,咱心里明白这是因为价值回归所致就好。去年涨的多的远远超越了内在价值的个股用下跌的方式来回归价值,去年没怎么涨的价格还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个股就用补涨的方式来回归价值,就这么简单。这个世界和宇宙都遵循着一种叫做均衡的法则,故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说,对于投资人来说其理亦然,一个人不可能什么好处都占尽,既赚了这个板块的钱也赚了那个板块的钱,这就是所谓的盈亏同源,遵循特定的投资体系,享受体系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体系中的不足所带来的风险。毕竟投资的世界中没有完美无缺的交易体系。我们只需要找到年复合收益率超过15%的交易体系就可以偷着乐了。人要知足才能常乐,不然就会陷入跌得多了不高兴,涨得少了也不高兴的心理怪圈中去。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以前人们只知道向自然界索取,不加节制,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不断升高,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极端且不稳定,气象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导致地球上不少生物物种灭绝。如今全球各大政府组织基本上在气候治理上达成一致。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碳中和政策将会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周末碳中和的消息再次刷屏。
最近查阅了不少资料,就我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谈谈自己对碳中和的理解和看法。咱们抛开那些大面上的东西,暂且不去分析碳中和对全球环境以及生态的影响,我们就聊聊投资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与碳中和相关的最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这个碳市场估计未来会对上市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碳交易市场建立后将会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以后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都会是明确规定好的,超排放后要花钱买绿证或者花钱消纳多余的碳排放量。环境友好型企业,比如水电风电光电等企业因为不仅没有碳排放还对减排有所贡献,因此国家会对其发放相应的绿证,绿证可以出售给那些超排放企业来获取相应的资金和收入。如此一来,环境友好型企业将会开辟出另外一条生财之道,而高污染企业就需要额外支付一部分费用来为自己的碳排放超标买单,其利润必然会减少。因此未来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重新估值了。电价也很有可能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而放开管控,最终走向市场化定价(目前的阶梯电价其实就是中国特色市场化)。这对清洁能源电力公司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碳中和的政策下,环保必将更加严苛,这相当于给煤炭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了速。未来煤炭行业的头部效应将会更加明显,中小煤矿的退出速度将会加快。这对大型国有煤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很多人一听碳中和就以为是给煤炭行业判了死刑,殊不知,世间的财富玄机往往就在危机二字,危中有机,机会往往在危局中伴生。中国贫油少气富煤,目前风光水核能都还不足以支撑中国庞大的经济运转速度,煤炭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依然是能源行业的执牛耳者,在碳中和提速的大背景下,小煤矿出清速度加快,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的速度也在加快,随着煤炭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型煤炭企业的话语权也在进一步加重,煤炭行业的定价权也将会慢慢由以前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倾斜,煤炭行业的周期性也会相应减弱。近期处在用煤淡季,但煤炭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就是明证。其实每一次新生事物的诞生背后都是一次新的权力洗牌,都会伴随着新的既得利益者上位,抑或是上位者掌权后的利益角逐成果。碳中和概念的提出类似于以前的环保概念,到底谁是受益者?各类新能源公司还是碳交易市场?参与者还是布局者?做为投资者的我们又在其中扮演者怎样的角色?跟随还是远离?掠食还是奉献?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是坚守能力圈,任凭风浪打稳坐钓鱼台。